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框内。(2分) 阳光的影子投向微波重重的溪面,光影跃动交错,像是在p(▲)写乐章。抬眼 望去,对面的房子有明有暗,鳞次栉(▲)比,不乏美韵。那上百年前的古塔在夕阳中显 得越发cang(▲)桑,因为岁月的磨蚀(▲)又夹带着些许从容。渔船横的斜的 停泊着,宛若画卷 (摘自夏修智《慢慢走,欣 赏啊》) 2.默写。(8分) (1)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3)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5)_▲君子好迷 (《关雎》) (6)愿捋腰下剑, (李白《塞下曲》) (7)▲,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 (8)▲,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澡的一项是(2分)(▲) A.“如果一只耶胡拥有大量这样贵重的东西,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比 方说,最漂亮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子、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他 还可以挑选最美的母耶胡这是格列佛费了半天唇舌解释“钱”的用途时说的话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一、积累运用(共 25 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框内。(2 分) 阳光的影子投向微波重重的溪面,光影跃动交错,像是在 pǔ( ▲ )写乐章。抬眼 望去,对面的房子有明有暗,鳞次栉.( ▲)比,不乏美韵。那上百年前的古塔在夕阳中显 得越发 cāng( ▲ )桑,因为岁月的磨蚀.( ▲ )又夹带着些许从容。渔船横的斜的 停泊着,宛若画卷。 (摘自夏修智《慢慢走,欣 赏啊》) 2.默写。(8 分) (1)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 (晏殊《浣溪沙》) (4)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5) ▲ ,君子好逑。 (《关雎》) (6)愿将腰下剑, ▲ 。 (李白《塞下曲》) (7) ▲ ,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 (8)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名著阅读。(6 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 A.“如果一只‘耶胡’拥有大量这样贵重的东西,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比 方说,最漂亮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子、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他 还可以挑选最美的母耶胡”这是格列佛费了半天唇舌解释“钱”的用途时说的话
B.《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是华子良,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 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岀去挑菜的机会,捋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 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C.格列佛历险到日本,他管它叫飞鸟或浮岛。岛的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五十码的 陷窟,天文学家就从大圆顶洞进入这个陷窟口,这个陷窟口被称为“天文学家 之洞” D.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 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2)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在横线上补写原文中的相关内容。(1分) 我算是听明白了,原来他们的▲“比赛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官员选拔制度,谁 跳得好,谁就能得到国王的恩宠。 (3)阅读《红岩》选段,回答问题。(3分) 龙光华站在那里,眼圈遽然红了,一眶热泪,突然涌上这豪壮军人的眼帘,他挪开步子, 到病弱的老头子身边,恳求地说:“两天了,大家一点东西不吃!老大哥,身体是我们革 命的本钱呀! ①两天来大家为什么不吃一点东西?(1分) ②龙光华这位军人接下来做了怎样“豪壮”的事情?(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2015世界华语诗歌大会近日在我市隆重举行,①大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 大等地区的近一百余位诗人参加。②通过开幕式上的诗歌音乐舞蹈史诗诗韵中华的演出 让大家充分领略了经典诗歌优美的语言意境。③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诗社代表作了交流发
B.《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是华子良,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 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 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C.格列佛历险到日本,他管它叫飞鸟或浮岛。岛的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五十码的 陷窟,天文学家就从大圆顶洞进入这个陷窟口,这个陷窟口被称为“天文学家 之洞”。 D.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 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2)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在横线上补写原文中的相关内容。(1 分) 我算是听明白了,原来他们的“ ▲ ”比赛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官员选拔制度,谁 跳得好,谁就能得到国王的恩宠。 (3)阅读《红岩》选段,回答问题。(3 分) 龙光华站在那里,眼圈遽然红了,一眶热泪,突然涌上这豪壮军人的眼帘,他挪开步子, 站到病弱的老头子身边,恳求地说:“两天了,大家一点东西不吃!老大哥,身体是我们革 命的本钱呀! ①两天来大家为什么不吃一点东西?(1 分) ▲ ②龙光华这位军人接下来做了怎样“豪壮”的事情?(2 分) ▲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 分) 2015 世界华语诗歌大会近日在我市隆重举行,①大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 大等地区的近一百余位诗人参加。②通过开幕式上的诗歌音乐舞蹈史诗“诗韵中华”的演出, 让大家充分领略了经典诗歌优美的语言意境。③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诗社代表作了交流发
言,通过并讨论了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成立宣言。④会议期间,共开办了大地珍珠”——赛珍 珠主题诗书画展暨作品集首发式、诗人原创诗歌作品朗诵会、21世纪世界华语诗歌发展与 创新研讨会、全球诗人交流会等活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删去▲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捋_▲与▲ 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捋 改为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某中学九年级决定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但邀请信刚发到学生手里,老师就 犯难了 学生甲:老师,我妈打工去了,不在家。”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只有奶奶,爸妈都打工去了。 学生丙:老师,我这一年都是在邻居家住的。” 第二天,按时到校开家长会的人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某记者对90个外出务工人员的随机调查结果:90人中,外出务工时间在6 个月以内的为9人,占被调查者的10%;外出半年至一年的为25人,占27.8%;外出1年 以上的为56人,占62.2% 【材料三】某新闻记者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生活现状。 忙了这头,忙那头,孩子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吁家长们深思:我们为自己的孩子 做了些什么? (1)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
言,通过并讨论了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成立宣言。④会议期间,共开办了“大地珍珠”——赛珍 珠主题诗书画展暨作品集首发式、诗人原创诗歌作品朗诵会、21 世纪世界华语诗歌发展与 创新研讨会、全球诗人交流会等活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 。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删去 ▲ 。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 ▲ 与 ▲ 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 ▲ 改为 ▲ 。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某中学九年级决定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但邀请信刚发到学生手里,老师就 犯难了。 学生甲:“老师,我妈打工去了,不在家。”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只有奶奶,爸妈都打工去了。” 学生丙:“老师,我这一年都是在邻居家住的。” 第二天,按时到校开家长会的人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某记者对 90 个外出务工人员的随机调查结果:90 人中,外出务工时间在 6 个月以内的为 9 人,占被调查者的 10%;外出半年至一年的为 25 人,占 27.8%;外出 1 年 以上的为 56 人,占 62.2%。 【材料三】某新闻记者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生活现状。 忙了这头,忙那头,孩子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呼吁家长们深思:我们为自己的孩子 做了些什么? (1)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2 分) ▲
(2)王小明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两年多的初中生活一直由妈妈照顾。近日,常年在外 地打工的爸爸打来电话,说给妈妈找了一份工作,让妈妈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孙阿姨 照顾,每月按时寄钱给孙阿姨就行了 王小明爸爸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假如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打电话劝阻,你会怎么说?(2 分) (3)读了以上三则材料后,你最想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说点什么?(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释】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②川口:河口。 6.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植物_▲的景象。(2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描写的景象。(2分)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晩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疏食,不与世相闻。弃 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 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2)王小明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两年多的初中生活一直由妈妈照顾。近日,常年在外 地打工的爸爸打来电话,说给妈妈找了一份工作,让妈妈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孙阿姨 照顾,每月按时寄钱给孙阿姨就行了。 王小明爸爸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假如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打电话劝阻,你会怎么说?(2 分) ▲ (3)读了以上三则材料后,你最想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说点什么?(2 分) ▲ 二、阅读理解(共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6—8 题。(共 6 分) 野 池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①叶齐。 川口②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释】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②川口:河口。 6.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 ,植物 ▲ 的景象。(2 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描写的景象。(2 分) ▲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 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 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 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时豪土。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①光、黄:宋代光州、黄州。②朱家、郭解:人名,此二人均为秦汉之际侠土。③方山冠:汉代祭 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因谓之方山子( (2)余谪居于黄 (3)适见焉 )(4)余既耸然异之(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1.说说陶渊明笔下桃源中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苏轼的朋友陈季常一家居于山中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2.从文章第①段中 一词可见方山子归隐的原因;从“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亦矍然④,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 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①光、黄:宋代光州、黄州。②朱家、郭解:人名,此二人均为秦汉之际侠士。③方山冠:汉代祭 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因谓.之方山子( ▲ ) ⑵余谪.居于黄 ( ▲ ) 资*源%库⑶适.见焉 ( ▲ ) ⑷余既耸然异.之(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 11.说说陶渊明笔下桃源中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苏轼的朋友陈季常一家居于山中,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 12.从文章第①段中 ▲ 一词可见方山子归隐的原因;从“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