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 叶浅予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30分)考 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30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 分(20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40分)考查作文 (二)题型和题量 全卷共24题,题型、题量、分值、及比例见下表 题型 分值 比 基础知识及运用 10 30 25% 现代文闻读理解 8 30 25% 古诗文 5 20 17% 写 33% (三)命题特点 稳中求变的命题策略。 前三块内容题型基本不变,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作文命题形式变化较大,不 再是一个题目的一篇大作文写作,而是一个主题的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两篇小作 文的写作。这样的命题形式上更灵活了,对于初次尝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但对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帮助很大。 能力为先的命题立意 语文试卷命题一直坚持“注重基础考查而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考查了 字音、宇形、古诗背诵等识记内容,也考查了词语运用、语意连贯、指代义等理 解能力题,还考查了人物赏析、发表观点等主观评价题。 3.坚持文质兼美、深入浅岀的选树设题原则。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 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4.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思想 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 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 、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九年级参加考试人数共166人,最高分109分,最低分80分,总体平 均分97.22,及格率是100%。 各分数段分布表 分数100分以90—99808972 59分以 上 71
2010 学年第一学期 叶浅予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30 分)考 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30 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 分(20 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40 分)考查作文。 (二)题型和题量 全卷共 24 题,题型、题量、分值、及比例见下表: 题 型 题 量 分 值 比 例 基础知识及运用 10 30 25﹪ 现代文阅读理解 8 30 25﹪ 古诗文 5 20 17﹪ 写 作 2 40 33﹪ (三)命题特点 1.稳中求变的命题策略。 前三块内容题型基本不变,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作文命题形式变化较大,不 再是一个题目的一篇大作文写作,而是一个主题的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两篇小作 文的写作。这样的命题形式上更灵活了,对于初次尝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但对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帮助很大。 2.能力为先的命题立意。 语文试卷命题一直坚持“注重基础考查而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考查了 字音、字形、古诗背诵等识记内容,也考查了词语运用、语意连贯、指代义等理 解能力题,还考查了人物赏析、发表观点等主观评价题。 3.坚持文质兼美、深入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 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4. 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思想 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 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九年级参加考试人数共 166 人,最高分 109 分,最低分 80 分,总体平 均分 97.22,及格率是 100℅。 各分数段分布表 分数 100 分以 上 90——99 80——89 72—— 79 60—— 71 59 分以 下
人数 百分比32.5360.84 6.63 b。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24.54, 得分率为81.80%,学生掌握较好。前5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语音、错别字、词 语运用、语言连贯和标点符号5个方面考察。第四题较难,学生得分较低,其余 难度不大,得分较高。第6题是古诗文默写,错误主要有“竞”写作“竟”,“之 间”误作“之际”。第7题是短句组合复句,由于教师平时落实到位,学生得分 率较高。第8题是语病修改,第一勹搭配不当几乎都能判断,但修改后的词语仍 是不够恰当,另两句没问题。第题是概括新闻内容,得分率较高。第10题为 语言得体,几乎不扣分。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共8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23.40,记 叙文阅读平均分为12.79,说明文阅读平均分为10.61 第11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得满分的比较少,主要是表达问 题,“孩子是捡来的”这一层意思没有特别强调,只是作为修饰语出现。 第12题分析句子的思想感情,难度不大,基本不扣分,只是部分学生表达 不够到位,如第二个句子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为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 没有写出这种爱的深沉和真挚。 第13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分析,多数学生能拿满分,少数学生失分在 回答不够完整,没有从结构的角度即与上下文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回答。 第14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赏析,多数学生拿满分,少数学生失分在没有写出 父亲”知恩图报这一点。 第5题是考查说明文首段文字的作用,多数学生拿满分,少数学生只从结 构角度考虑了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没有从内容上考虑对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的 介绍。 第6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指代义,难度不大,得分较高,少数学生失分主要 在第二小题,没有抓住“导航定位方式”来理解。 第7题考查的是给概念下定义,难度大,很少有学生拿满分,主要是对概 念的本质特点把握不全。下定义的句式要求掌握很好。 第18题考查的是对要点的概括,难度不大,学生都能写全,普遍问题是多 写,把很多与答案无关的内容也写上去,写得密密麻麻,缺少筛选。 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题,共5小题20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据15分,古 诗歌鉴赏占据5分,本次考试整体平均分为16.39分,得分相对较高。 第19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学生基本做对,掌握较好。 第20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虛词意思的理解,学生基本做对,掌握较好。 第21题是句子翻译题,基本上学生能拿满分,只有少数学生对“中性之人” 不能正确翻译,失分相对较多
人数 54 101 11 0 0 0 百分比 32.53 60.84 6.63 0 0 0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10 个小题 30 分,整体平均分为 24.54, 得分率为 81.80℅,学生掌握较好。前 5 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语音、错别字、词 语运用、语言连贯和标点符号 5 个方面考察。第四题较难,学生得分较低,其余 难度不大,得分较高。第 6 题是古诗文默写,错误主要有“竞”写作“竟”,“之 间”误作“之际”。第 7 题是短句组合复句,由于教师平时落实到位,学生得分 率较高。第 8 题是语病修改,第一句搭配不当几乎都能判断,但修改后的词语仍 是不够恰当,另两句没问题。第 9 题是概括新闻内容,得分率较高。第 10 题为 语言得体,几乎不扣分。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共 8 个小题 30 分,整体平均分为 23.40,记 叙文阅读平均分为 12.79,说明文阅读平均分为 10.61。 第 11 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得满分的比较少,主要是表达问 题,“孩子是捡来的”这一层意思没有特别强调,只是作为修饰语出现。 第 12 题分析句子的思想感情,难度不大,基本不扣分,只是部分学生表达 不够到位,如第二个句子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为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 没有写出这种爱的深沉和真挚。 第 13 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分析,多数学生能拿满分,少数学生失分在 回答不够完整,没有从结构的角度即与上下文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回答。 第 14 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赏析,多数学生拿满分,少数学生失分在没有写出 “父亲”知恩图报这一点。 第 15 题是考查说明文首段文字的作用,多数学生拿满分,少数学生只从结 构角度考虑了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没有从内容上考虑对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的 介绍。 第 16 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指代义,难度不大,得分较高,少数学生失分主要 在第二小题,没有抓住“导航定位方式..”来理解。 第 17 题考查的是给概念下定义,难度大,很少有学生拿满分,主要是对概 念的本质特点把握不全。下定义的句式要求掌握很好。 第 18 题考查的是对要点的概括,难度不大,学生都能写全,普遍问题是多 写,把很多与答案无关的内容也写上去,写得密密麻麻,缺少筛选。 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题,共 5 小题 20 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据 15 分,古 诗歌鉴赏占据 5 分,本次考试整体平均分为 16.39 分,得分相对较高。 第 19 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学生基本做对,掌握较好。 第 20 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虚词意思的理解,学生基本做对,掌握较好。 第 21 题是句子翻译题,基本上学生能拿满分,只有少数学生对“中性之人” 不能正确翻译,失分相对较多
第22题的失分主要在对苏轼锻炼记忆方法的概括上,一些学生只能答出“抄 书”,具体的抄书方法不能写出,因此扣1分者较多,对后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基 本上能说出要点,基本不扣分。 第23题是古诗歌鉴赏题,共5分2个小题,得分较差。第1小题得分情况 良好,基本能概括出氛围特点,失分极少。第2小题考察的是对诗句表达特色的 赏析,多数学生都从诗人的情感上作答,而且关注注解中的“被贬”背景,答“失 意、惆怅”者居多,因此此题失分较多。 第四部分是作文,共40分,批卷老师严格按照教硏室要求进行阅卷,第 篇平均分是24.53,第二篇平均分是7.34。第一篇作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 求发挥想象,展开描写。只是该篇作文立意也一般,多为“自满”或“自强” 有新意的不多。文章的布局大部分学生基本没问题,错别字甚少。第二篇作文问 题较多。多数学生虽有文体意识,但不够分明,有点类似于杂文。而且条理混乱 者不少,缺少内在的逻辑思维顺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似的。此外,在学生作文 内容上也看出不少问题。一些学生审题不清楚,或受“欣赏”一词限制,引用“这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者不少,把“学会欣赏”狭隘地理解 为“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有不少学生力求面面俱到,既写“欣赏自己”,又写 “欣赏他人”或“欣赏外在一切的美”,文章中心杂乱,又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出 题者的意图相偏离,因此作文水平不高。此作文有两级分化倾向,思路淸晰者说 理较透,还能摆事实讲道理;思路混乱者则讲不岀要点,只能泛泛而谈,言之无 物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建议 1.要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 会准确默写的能力。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 语的能力。 2.记叙文阅读部分要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到位地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的培养,不能写得太笼统,只会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词语。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全 面思考、完整回答的能力和习惯,避免因回答不完整而造成的失分。说明文阅读 要加强筛选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地 写上去。 3.虽然这次考试文言文阅读比较简单,学生得分情况好,但在以后的教学 中还是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文言虛词的理解, 定要非常的扎实,这样才能保证在以后的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4.作文教学必须落实各种表达方式的片段式日常训练 学生说起作文就头痛,一是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二是总要达到规定字数。 因此多数学生写作文就是挤牙膏式的,这样的作文质量自不必说。对此,可采用 片段作文形式进行日常作文训练。充分利用课后有关写作的习题,布置学生进行 相关写作,或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挑选文中表现力强、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词 数不等,让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或选择某一角度,进行连词成句的片段作文训练
第 22 题的失分主要在对苏轼锻炼记忆方法的概括上,一些学生只能答出“抄 书”,具体的抄书方法不能写出,因此扣 1 分者较多,对后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基 本上能说出要点,基本不扣分。 第 23 题是古诗歌鉴赏题,共 5 分 2 个小题,得分较差。第 1 小题得分情况 良好,基本能概括出氛围特点,失分极少。第 2 小题考察的是对诗句表达特色的 赏析,多数学生都从诗人的情感上作答,而且关注注解中的“被贬”背景,答“失 意、惆怅”者居多,因此此题失分较多。 第四部分是作文,共 40 分,批卷老师严格按照教研室要求进行阅卷,第一 篇平均分是 24.53,第二篇平均分是 7.34。第一篇作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 求发挥想象,展开描写。只是该篇作文立意也一般,多为“自满”或“自强”, 有新意的不多。文章的布局大部分学生基本没问题,错别字甚少。第二篇作文问 题较多。多数学生虽有文体意识,但不够分明,有点类似于杂文。而且条理混乱 者不少,缺少内在的逻辑思维顺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似的。此外,在学生作文 内容上也看出不少问题。一些学生审题不清楚,或受“欣赏”一词限制,引用“这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者不少,把“学会欣赏”狭隘地理解 为“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有不少学生力求面面俱到,既写“欣赏自己”,又写 “欣赏他人”或“欣赏外在一切的美”,文章中心杂乱,又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出 题者的意图相偏离,因此作文水平不高。此作文有两级分化倾向,思路清晰者说 理较透,还能摆事实讲道理;思路混乱者则讲不出要点,只能泛泛而谈,言之无 物。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建议 1. 要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 会准确默写的能力。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 语的能力。 2.记叙文阅读部分要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到位地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的培养,不能写得太笼统,只会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词语。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全 面思考、完整回答的能力和习惯,避免因回答不完整而造成的失分。说明文阅读 要加强筛选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地 写上去。 3.虽然这次考试文言文阅读比较简单,学生得分情况好,但在以后的教学 中还是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一 定要非常的扎实,这样才能保证在以后的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4.作文教学必须落实各种表达方式的片段式日常训练 学生说起作文就头痛,一是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二是总要达到规定字数。 因此多数学生写作文就是挤牙膏式的,这样的作文质量自不必说。对此,可采用 片段作文形式进行日常作文训练。充分利用课后有关写作的习题,布置学生进行 相关写作,或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挑选文中表现力强、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词 数不等,让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或选择某一角度,进行连词成句的片段作文训练
明确写作要求和宇数,不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真实感悟,鼓励创意表达。此外, 要坚持“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写 作指导。特别是从文本中引导总结作者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写作选材的用 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应该成为总结的重点,并且能适时加以课堂 专题训练,以提高“用”的能力与水平。 5、无功利性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开展大量的语文学科活动,积极培养学 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善 于总结与整理自己的情感,在大量语文活动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爱与憎, 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 附:学生作文 墙角的花(28分) 柔风吹拂,将两颗种子吹到屋后那阴暗的一角。 时光划过,种子都变成了两朵柔美的花儿。他们都娇小,都在那片黑黑的 角生长。 朵花儿望着周遭黯淡的一切,看那棵草,没有她美丽;看朵花,没有它水 灵。这里的一切都是毫无光彩的——除了她。望向地上脏脏的水沟中倒影出她的 身影,婀娜多姿。直到有一天,她长大了,直到长的跟那朵花儿一模一样,水沟 深深的色彩像把她重新涂染——她依然不知。她的世界中只有她罢了。 另一朵花儿望望四周,看到淡淡水沟中的亮色惊喜地抬头,好大的一片天。 看那云,多洁白;看那夭,蓝的多纯净。流动着的云像把它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有美丽的湖泊,秀丽的大树,还有翠绿的青草。呀,看那朵云!多像她呀。看到 这,她不禁羞涩地笑了。多美呀!她的心是蓝天中的那朵不变的白云,纯白美丽, 不会老也不会失色。 那两朵墙角的花啊。一朵是她自己,一朵属于天空。当她看向天空时,世界 都是她的了呀。 点评:描写颇细腻,文字功底扎实。对比手法运用颇娴熟,能极好地为中心服务 立意有理蕴,结尾能引人深思,有言已尽而意未穷之感 墙角的花(28分) 即使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也曾有陆游为它驻足,即使是“寂 寞梧桐”,也曾有李煜同它共赏秋色。 而墙角的这花,阴天里散落的花瓣,却等不到谁的目光。它叫作茶靡,暗日 里开放的倔强花朵,如它那张扬的花色:血红。 等不到温煦哪怕是一丝的阳光,守不到清澈哪怕一滴的雨水,在那片贫瘠的 土地上,它守候了几度春秋,守了风去,思了风来。它闭上眼恍惚间的梦境,自 己是那烈日下绽放的太阳花。 它不懂得寂寞,许了岁月一生心,只负它千行泪。它知道自己在开放,啊, 绽放,那对于一朵花来说是多么神圣的一个词。如烟火轻划过无人的天际,有风 若即若离,没有人欣赏又怎样,生命依旧热烈美好 那是开在墙角的一朵花,名叫茶靡。没有文人墨客的吟咏,甚至得不到阳光 的春顾
明确写作要求和字数,不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真实感悟,鼓励创意表达。此外, 要坚持“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写 作指导。特别是从文本中引导总结作者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写作选材的用 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应该成为总结的重点,并且能适时加以课堂 专题训练,以提高“用”的能力与水平。 5、无功利性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开展大量的语文学科活动,积极培养学 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善 于总结与整理自己的情感,在大量语文活动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爱与憎, 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 附:学生作文 墙角的花(28 分) 柔风吹拂,将两颗种子吹到屋后那阴暗的一角。 时光划过,种子都变成了两朵柔美的花儿。他们都娇小,都在那片黑黑的一 角生长。 一朵花儿望着周遭黯淡的一切,看那棵草,没有她美丽;看朵花,没有它水 灵。这里的一切都是毫无光彩的——除了她。望向地上脏脏的水沟中倒影出她的 身影,婀娜多姿。直到有一天,她长大了,直到长的跟那朵花儿一模一样,水沟 深深的色彩像把她重新涂染——她依然不知。她的世界中只有她罢了。 另一朵花儿望望四周,看到淡淡水沟中的亮色惊喜地抬头,好大的一片天。 看那云,多洁白;看那天,蓝的多纯净。流动着的云像把它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有美丽的湖泊,秀丽的大树,还有翠绿的青草。呀,看那朵云!多像她呀。看到 这,她不禁羞涩地笑了。多美呀!她的心是蓝天中的那朵不变的白云,纯白美丽, 不会老也不会失色。 那两朵墙角的花啊。一朵是她自己,一朵属于天空。当她看向天空时,世界 都是她的了呀。 点评:描写颇细腻,文字功底扎实。对比手法运用颇娴熟,能极好地为中心服务。 立意有理蕴,结尾能引人深思,有言已尽而意未穷之感。 墙角的花(28 分) 即使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也曾有陆游为它驻足,即使是“寂 寞梧桐”,也曾有李煜同它共赏秋色。 而墙角的这花,阴天里散落的花瓣,却等不到谁的目光。它叫作茶靡,暗日 里开放的倔强花朵,如它那张扬的花色:血红。 等不到温煦哪怕是一丝的阳光,守不到清澈哪怕一滴的雨水,在那片贫瘠的 土地上,它守候了几度春秋,守了风去,思了风来。它闭上眼恍惚间的梦境,自 己是那烈日下绽放的太阳花。 它不懂得寂寞,许了岁月一生心,只负它千行泪。它知道自己在开放,啊, 绽放,那对于一朵花来说是多么神圣的一个词。如烟火轻划过无人的天际,有风 若即若离,没有人欣赏又怎样,生命依旧热烈美好 那是开在墙角的一朵花,名叫茶靡。没有文人墨客的吟咏,甚至得不到阳光 的眷顾
它很美丽,张扬而倔强不是过错。那是独自欣赏的灵魂啊,那小小的封闭世 界,经过风花雪月的那一生绽放;那是孤独高尚的灵魂呵,那个不见天日的世界, 书写了荏苒不变的那一世传奇。传说中开放到连梅花也凋零的茶靡啊。 谁知那只是开在墙角的花,谁知它孤芳自赏书写的年华。对它却也足矣。 点评:想象丰富,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将花与人巧妙结合,花品即人品,写花即 写人,赋予文章以更多意在言外的韵味。 墙角的花(24分) 春暖花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四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墙角那一朵小 野花,也悄然开放了。 小野花睁开眼,看着自己崭新的衣裳,心中好不欢喜。沉睡在地下一冬的小 野花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看着夭空。这时远归的鸟儿飞过了,她扑楞着翅膀, 惊喜地叫道:“喲!多么美丽的一朵小野花呀!”小野花顿时羞红了脸,她低头 瞧瞧自己:鹅黄的花瓣,淡紫的花心,在墙角的那堆杂草中间似乎是特别显眼 野花高兴地想:我是一朵美丽的花,我跟那些残败的野草们可不一样!于是她 昂起了自己的头,向着阳光,灿烂地笑着。 春姑娘的脚步更轻柔了,每天,小野花都在阳光下恣意地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这天,一贯沉默的小草开了口:“小野花,你知道吗?世界有一种美丽的花叫做 玫瑰,她可是最娇艳的花了。”“什么?”小野花不屑地摇摇头,“玫瑰?她有 我这样鹅黄的花瓣……”“红色?多么俗气的颜色啊!怎么能比得上我呢?”小 野花说罢扭过了头,不再理会。一旁的小草看了,无奈地摇了摇头,“孤芳自赏 的小野花啊!世上美丽的花还有很多呢,你的自大,是要不得的啊!” 点评:描写较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给人感觉较真切。有想象,偏一般;结尾 说理过于直白,反削弱文章的表达意蕴。 墙角的花(24分) 雪还未完全消融,春风还没有吹遍大地,人们还在熟睡之中,种子却已积蓄 足够的力量,开始挣脱柬缚着它的枷锁。与人们的忙碌不同,它们的是奋斗。“我 要做一朵最美的花,在阳光下舞蹈。”一粒种子怀着这样的梦想生长。有了梦想 的人,总是劲头十足。这粒种子从泥土里挣扎着破土而出,有点儿冷,但空气新 鲜 我要第一个开花,这株小茴这么想。然而它终于意识到了,阳光呢?阳光! 没有,它看到的只是一堵坚硬而冰冷的墙,小茴忽然感到恐惧,发冷,开始瑟瑟 颤抖,说不出是风吹的,还是……它身子发热,我要开花了,这让它欣喜若狂。 “扑”的一声,它头顶的小花苞绽开了,它激动得手舞足蹈,它要去告诉蜜蜂, 它要去告诉蝴蝶,它要去告诉全世界,它开花了!“不过是头上长了瘤子而已, 旁边的小草讥笑说,“不过是上帝仁慈,让你顶着这个丑陋的瘤子过一辈子,明 明是杂草还妄想着开花,你以为演安徒生童话么,可笑。”它抖了抖身上的露水 看了看头上的花,难道我真是一颗杂草而已。是啊,花都应该生长在山坡上,享 受着阳光,而我,我只是一根再粗俗不过的杂草了。 它缩紧了身子,在嘲笑中,枯萎了。 点评:想象合理,写了一朵花从萌芽到开花再到最后枯萎的过程,并将文章主旨 巧妙寓于这一过程中,不足是描写处理得较简单。 墙角的花(15分) 跑步是我体育的短处,可有时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我加紧训练,迎接第二 天的跑步测试。可我对第二天的测试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它很美丽,张扬而倔强不是过错。那是独自欣赏的灵魂啊,那小小的封闭世 界,经过风花雪月的那一生绽放;那是孤独高尚的灵魂呵,那个不见天日的世界, 书写了荏苒不变的那一世传奇。传说中开放到连梅花也凋零的茶靡啊。 谁知那只是开在墙角的花,谁知它孤芳自赏书写的年华。对它却也足矣。 点评:想象丰富,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将花与人巧妙结合,花品即人品,写花即 写人,赋予文章以更多意在言外的韵味。 墙角的花(24 分) 春暖花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四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墙角那一朵小 野花,也悄然开放了。 小野花睁开眼,看着自己崭新的衣裳,心中好不欢喜。沉睡在地下一冬的小 野花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看着天空。这时远归的鸟儿飞过了,她扑楞着翅膀, 惊喜地叫道:“哟!多么美丽的一朵小野花呀!”小野花顿时羞红了脸,她低头 瞧瞧自己:鹅黄的花瓣,淡紫的花心,在墙角的那堆杂草中间似乎是特别显眼。 小野花高兴地想:我是一朵美丽的花,我跟那些残败的野草们可不一样!于是她 昂起了自己的头,向着阳光,灿烂地笑着。 春姑娘的脚步更轻柔了,每天,小野花都在阳光下恣意地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这天,一贯沉默的小草开了口:“小野花,你知道吗?世界有一种美丽的花叫做 玫瑰,她可是最娇艳的花了。”“什么?”小野花不屑地摇摇头,“玫瑰?她有 我这样鹅黄的花瓣……”“红色?多么俗气的颜色啊!怎么能比得上我呢?”小 野花说罢扭过了头,不再理会。一旁的小草看了,无奈地摇了摇头,“孤芳自赏 的小野花啊!世上美丽的花还有很多呢,你的自大,是要不得的啊!” 点评:描写较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给人感觉较真切。有想象,偏一般;结尾 说理过于直白,反削弱文章的表达意蕴。 墙角的花(24 分) 雪还未完全消融,春风还没有吹遍大地,人们还在熟睡之中,种子却已积蓄 足够的力量,开始挣脱束缚着它的枷锁。与人们的忙碌不同,它们的是奋斗。“我 要做一朵最美的花,在阳光下舞蹈。”一粒种子怀着这样的梦想生长。有了梦想 的人,总是劲头十足。这粒种子从泥土里挣扎着破土而出,有点儿冷,但空气新 鲜。 我要第一个开花,这株小苗这么想。然而它终于意识到了,阳光呢?阳光! 没有,它看到的只是一堵坚硬而冰冷的墙,小苗忽然感到恐惧,发冷,开始瑟瑟 颤抖,说不出是风吹的,还是……它身子发热,我要开花了,这让它欣喜若狂。 “扑”的一声,它头顶的小花苞绽开了,它激动得手舞足蹈,它要去告诉蜜蜂, 它要去告诉蝴蝶,它要去告诉全世界,它开花了!“不过是头上长了瘤子而已,” 旁边的小草讥笑说,“不过是上帝仁慈,让你顶着这个丑陋的瘤子过一辈子,明 明是杂草还妄想着开花,你以为演安徒生童话么,可笑。”它抖了抖身上的露水, 看了看头上的花,难道我真是一颗杂草而已。是啊,花都应该生长在山坡上,享 受着阳光,而我,我只是一根再粗俗不过的杂草了。 它缩紧了身子,在嘲笑中,枯萎了。 点评:想象合理,写了一朵花从萌芽到开花再到最后枯萎的过程,并将文章主旨 巧妙寓于这一过程中,不足是描写处理得较简单。 墙角的花(15 分) 跑步是我体育的短处,可有时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我加紧训练,迎接第二 天的跑步测试。可我对第二天的测试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