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1总1.0.1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贯彻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防治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安全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21.0.3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城镇中工业与农业、城镇化与非城镇化地区、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合当地实际情况。1.0.3A排水工程设计应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并与城市防洪、河道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城镇规划蓝线和水面率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蓄排水设施,并应根据用地性质规定不同地区的高程布置,满足不同地区的排水要求。1.0.4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2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3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4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1
污分流改造。5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提高截流倍数加强降雨初期的污染防治。人1.0.4A雨水综合管理应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1.0.4B城镇内涝防治应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1.0.5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泥的合理处置1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23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和洪水的排除系统相协调。4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5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1.0.6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应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1.0.7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1.0.8排水工程宜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应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1.0.9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1.0.10在地震、湿陷性黄士、膨胀、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2
2术语和符号息公开2.1术语2.1.1排水工程wastewater engineering,sewerag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工程2.1.2排水系统wastewaterengineering system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2.1.3排水体制sewerage system在一个区域内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2.1.4排水设施wastewaterfacilities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2.1.5合流制combinedsystem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combined sewer overflow2.1.5A合流制管道溢流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时,超过截流能力的水排入水体的状况。2.1.6分流制separatesystem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2.1.7城镇污水urbanwastewater,sewage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人渗地下水的总称。2.1.8城镇污水系统urbanwastewater system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2.1.8A面源污染diffuse pollution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3
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2.1.8B低影响开发(LID)lowimpact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2.1.9城镇污水污泥城镇污水系统中产生的污泥。2.1.10旱流污水dry weather flow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的城镇污水。domestiewastewater,sewage2.1.11生活污水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2.1.12综合生活污水comprehensive sewage专用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产生的污水。2.1.13工业废水industrialwastewater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2.1.14入渗地下水infiltrated ground water通过管渠和附属构筑物进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2.1.15总变化系数peaking factor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2.1.16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runoff2.1.16A径流量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流量的统称。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排水工程中,径流量指降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产生的地面径流量。2.1.17暴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4
雨体积来计,其计量单位以L/cs·hm2表示。2.1.18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recurrence interval for storm2.1.18A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sewer design部信息用于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的暴雨重现期2.1.19降雨历时duration of rainfall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2.1.20汇水面积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local flooding2.1.20A:内涝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2.1.20B内涝防治系统local floodingpreventionandcontrol system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雨水渗透、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理和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2.1.20C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 for localflooding design用于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暴雨重现期,使地面、道路等地区的积水深度不超过一定的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大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2.1.21地面集水时间time of concentration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简称集水时间。2.1.22截流倍数interception ratio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径流量与平均旱流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