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能正确分析和技术的当前评价新自动化系统正确分析和评价展。能正确分析的开发和应用对环新自动化系统的和评价新自动化评价新自动化系概貌和未来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开发和应用对环系统的开发和应统的开发和应用发展掌握较动作用能正确认识境可持续发展的用对环境可持续对环境可持续发差。依据考推动作用能正确发展的推动作用展的推动作用能试试题参考自动化技术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识自动化技术能正确认识自动正确认识自动化答案及评分树立正确的专业素对于可持续发展技术对于可持续细则阅卷,化技术对于可持养和学习观。依据的影响,树立正确续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影响,树立成绩在0~59的专业素养和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树立正确的专业正确的专业素养之间评定为及评分细则阅卷,习观。依据考试试素养和学习观。和学习观。依据考不及格。成绩在90~100之题参考答案及评依据考试试题参试试题参考答案分细则阅卷,成绩及评分细则阅卷,间评定为优秀。考答案及评分细成绩在60~69之间在80~89之间评则阅卷,成绩在定为良好。70~79之间评定评定为及格。为中等。能够了解自动化对自动化技能够了解自动化基本能够了解自技术的基本概术的基本概能够了解自动化技技术的基本概念,动化技术的基本念,在现代工业,念,在现代术的基本概念,在概念,在现代工在现代工业,人类人类生活各行各工业,人类现代工业,人类生生活各行各业中业,人类生活各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生活各行各活各行各业中的重的重要地位与作各业中的重要地与作用,了解自业中的重要要地位与作用,了用,了解自动化学位与作用,了解自动化学科专业划地位与作动化学科专业划解自动化学科专业科专业划分、自动分、自动化专业用,了解自划分、自动化专业化专业学科的特分、自动化专业学学科的特点、自动化学科专学科的特点、自动点、自动化技术的科的特点、自动化动化技术的最新业划分、自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发展趋势和对交动化专业学趋势和对交叉学科对交叉学科发展趋势和对交叉学课程叉学科发展的推科的特点、期末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推动作用,理解科发展的推动作目标动作用,理解自自动化技术理解自动化行业的自动化行业的职用,理解自动化行考试动化行业的职业的最新发展3业性质与责任以业的职业性质与职业性质与责任以性质与责任以及趋势和对交及基本职业道德的及基本职业道德责任以及基本职基本职业道德的叉学科发展含义及其影响,树业道德的含义及的含义及其影响,的推动作用含义及其影响,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其影响,树立正确树立正确的职业的掌握较观念,注重工程伦道德观念,注重工的职业道德观念,差。依据考道德观念,注重理与责任。依据考程伦理与责任。依注重工程伦理与工程伦理与责试试题参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据考试试题参考责任。依据考试试任。依据考试试答案及评分评分细则阅卷,成答案及评分细则题参考答案及评细则阅卷,题参考答案及评阅卷,成绩在绩在90~100之间分细则阅卷,成绩分细则阅卷,成成绩在0~5980~89之间评定在60~69之间评定评定为优秀。绩在70~79之间之间评定为为良好。为及格。不及格。评定为中等。七、选用教材无。八主要参考书目1.戴先忠,赵光审编著,自动化学科概论1MI.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
8 评价新自动化系统 的开发和应用对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推 动作用能正确认识 自动化技术对于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专业素 养和学习观。依据 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及评分细则阅卷, 成 绩 在 90~100 之 间评定为优秀。 正确分析和评价 新自动化系统的 开发和应用对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 推动作用能正确 认识自动化技术 对于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树立正确 的专业素养和学 习观。依据考试试 题参考答案及评 分细则阅卷,成绩 在 80~89 之间评 定为良好。 展。能正确分析 和评价新自动化 系统的开发和应 用对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推动作用 能正确认识自动 化技术对于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专业 素养和学习观。 依据考试试题参 考答案及评分细 则阅卷,成绩在 70~79 之间评定 为中等。 展。能正确分析和 评价新 自动化系 统的开 发和应用 对环境 可持续发 展的推 动作用能 正确认 识自动化 技术对 于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树立 正确的 专业素养 和学习观。依据考 试试题 参考答案 及评分细则阅卷, 成绩在 60~69 之间 评定为及格。 技术的当前 概貌和未来 发展掌握较 差。依据考 试试题参考 答案及评分 细则阅卷, 成绩在 0~59 之间评定为 不及格。 课程 目标 3 期末 考试 能够了解自动化技 术的基本概念,在 现代工业,人类生 活各行各业中的重 要地位与作用,了 解自动化学科专业 划分、自动化专业 学科的特点、自动 化技术的最新发展 趋势和对交叉学科 发展的推动作用, 理解自动化行业的 职业性质与责任以 及基本职业道德的 含义及其影响,树 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观念,注重工程伦 理与责任。依据考 试试题参考答案及 评分细则阅卷,成 绩 在 90~100 之 间 评定为优秀。 能够了解自动化 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工业,人类 生活各行各业中 的重要地位与作 用,了解自动化学 科专业划分、自动 化专业学科的特 点、自动化技术的 最新发展趋势和 对交叉学科发展 的推动作用,理解 自动化行业的职 业性质与责任以 及基本职业道德 的含义及其影响, 树立正确的职业 道德观念,注重工 程伦理与责任。依 据考试试题参考 答案及评分细则 阅 卷 , 成 绩 在 80~89 之 间 评 定 为良好。 能够了解自动化 技 术 的 基 本 概 念,在现代工业, 人类生活各行各 业中的重要地位 与作用,了解自 动化学科专业划 分、自动化专业 学科的特点、自 动化技术的最新 发展趋势和对交 叉学科发展的推 动作用,理解自 动化行业的职业 性质与责任以及 基本职业道德的 含义及其影响, 树立正确的职业 道德观念,注重 工 程 伦 理 与 责 任。依据考试试 题参考答案及评 分细则阅卷,成 绩在 70~79 之间 评定为中等。 基本能 够了解自 动化技 术的基本 概念, 在现代工 业,人类生活各行 各业中的 重要地 位与作用,了解自 动化学 科专业划 分、自动化专业学 科的特点、自动化 技术的 最新发展 趋势和 对交叉学 科发展 的推动作 用,理解自动化行 业的职 业性质与 责任以 及基本职 业道德 的含义及 其影响,树立正确 的职业道德观念, 注重工 程伦理与 责任。依据考试试 题参考 答案及评 分细则阅卷,成绩 在 60~69 之间评定 为及格。 对自动化技 术的基本概 念,在现代 工业,人类 生活各行各 业中的重要 地 位 与 作 用,了解自 动化学科专 业划分、自 动化专业学 科的特点、 自动化技术 的最新发展 趋势和对交 叉学科发展 的推动作用 的 掌 握 较 差。依据考 试试题参考 答案及评分 细则阅卷, 成绩在 0~59 之间评定为 不及格。 七、选用教材 无。八、主要参考书目 1.戴先忠,赵光宙编著.自动化学科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杨宜民《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孙元章,李裕能主编:《走近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4.叶树江等主编《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九、课程学习建议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学习建议如下:首先,可以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查找专业介绍等方式,了解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其次,上课期间认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这有助于学生对未来学习的规划和准备。最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重点和进度,确保学习效率和成果。此外,建议学生在大一期间,积极参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工作坊、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增强对专业的兴趣和理解。9
9 2.杨宜民.《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孙元章,李裕能主编.《走近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第 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年. 4.叶树江等主编.《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年. 九、课程学习建议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学习建议如下: 首先,可以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查找专业介绍等方式,了 解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其次,上课期间认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这有助于学生对未来学习的规划和准备。 最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重 点和进度,确保学习效率和成果。 此外,建议学生在大一期间,积极参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工 作坊、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增强对专业 的兴趣和理解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CAD/EngineeringDrawingandCAD课程编码231411402B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2先修课程工程伦理与专业导论修读学期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口必修口选修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分3.5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学时56(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16)执笔人刘晓娟审核人段小丽二、课程简介《工程制图与CAD》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对后面开设的机械学基础、金工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起着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应用投影法基本理论,正确绘制和阅读比较简单的工程图样,而且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查阅国家标准并依据国家标准准确绘图的能力,还具有工程技术人员不可缺少的图形表达与理解能力专业素质,仪器、计算机绘图基本技能,及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内容,能对组合体进行构形设计、对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和简单部件的装配图进行阅读、分析,具备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能力,不断提高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工程文化素质。【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课程目标2:能够利用绘图仪器、AutoCAD软件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平面图形、组合体三视图、螺纹紧固件、零件图和装配图,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毕业10
10 《工程制图与 CAD》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与 CAD/Engineering Drawing and CAD 课程编码 231411402B 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 工程伦理与专业导论 修读学期 2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3.5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学时 56(理论学时 40,实践学时 16) 执笔人 刘晓娟 审核人 段小丽 二、课程简介 《工程制图与 CAD》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 程,对后面开设的机械学基础、金工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起着重要 的技术基础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应用投影法基本理论,正确绘 制和阅读比较简单的工程图样,而且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查阅 国家标准并依据国家标准准确绘图的能力,还具有工程技术人员不可缺少的图 形表达与理解能力专业素质,仪器、计算机绘图基本技能,及态度认真、作风 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内容,能对组合体 进行构形设计、对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和简单部件的装配图进行阅读、分析,具 备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能力,不断提高空间想象力、创新意 识和工程文化素质。【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2:能够利用绘图仪器、AutoCAD 软件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平面图 形、组合体三视图、螺纹紧固件、零件图和装配图,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毕业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课程目标3:能利用投影原理及投影特性,完成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具备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能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确定恰当的表达方案:能自觉按照《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阅读标准件、常用件和简单的工程图样,具备依据国家标准绘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拥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要求10:沟通】(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3.2能够针对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完成自动控制毕业要求3:设计/开课程目标1单元、控制系统或控制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发解决方案创新意识。5.2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现代电子仪器设备和自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动化工具软件,并开发相应的辅助系统,对工业课程目标2工具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测试、分析、计算与设计,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10.1掌握工程类问题各种表达方式,能够就工业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撰写报告,并能与业界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0:沟通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安排绪论及制图基本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4课程目标3知识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混6投影基础课程目标3合式教学法基本立体与立体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4课程目标3表面交线启发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6组合体课程目标1混合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2轴测图课程目标3混合式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4课程目标3机件的表达方法混合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展示法、练习法、4标准件与常用件课程目标3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6零件图课程目标1讲授法、直观展示法、练习法、11
11 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 课程目标 3:能利用投影原理及投影特性,完成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 相互转换,具备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能根据机件 的结构特点确定恰当的表达方案;能自觉按照《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 家标准绘制、阅读标准件、常用件和简单的工程图样,具备依据国家标准绘图 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拥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要求 10:沟通】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3.2 能够针对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完成自动控制 单元、控制系统或控制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 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 工具 5.2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现代电子仪器设备和自 动化工具软件,并开发相应的辅助系统,对工业 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测试、分析、计算 与设计,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1 掌握工程类问题各种表达方式,能够就工业 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撰写报告,并能与业界 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清晰表达 或回应指令。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绪论及制图基本 知识 课程目标 3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 4 投影基础 课程目标 3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混 合式教学法 6 基本立体与立体 表面交线 课程目标 3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启发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 4 组合体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混合式教学法 6 轴测图 课程目标 3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混合式教学法 2 机件的表达方法 课程目标 3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混合式教学法 4 标准件与常用件 课程目标 3 讲授法、直观展示法、练习法、 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 4 零件图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直观展示法、练习法、 6
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混装配图4课程目标1合式教学法实验16课程目标2任务驱动法、直观展示法合计56(二)课程内容模块一绪论及制图基本知识【学习目标】1.能遵守《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2.能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3.能利用图形连接关系的作图原理,绘制平面图形。【课程内容】1.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方法;2.《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3.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4.常见几何图形作图:正多边形、椭圆、公切线、内切和外切等圆弧连接:5.平面图形的尺寸种类、线段分析及绘制方法和步骤;【重点、难点】1.重点: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平面图形及尺寸标注;2.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教学方法】1.讨论法:对工程图样的组成、工程图样的国标规定等问题展开讨论:2.讲授法:利用多媒体讲授《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绘制;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学生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相互转换的能力:4.思政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时,融入课程思政遵纪守法意识;5混合式教学法:课前观看学习通线上资源“大国工匠”相关视频,树立爱国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线下学习课程内容,课后通过学习通超星平台解读学生疑问。【学习要求】1.课前要求学生学习线上资源;12
12 思政案例法、混合式教学法 装配图 课程目标 1 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混 合式教学法 4 实验 课程目标 2 任务驱动法、直观展示法 16 合计 56 (二)课程内容 模块一 绪论及制图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遵守《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养成认真负责、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2.能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 3.能利用图形连接关系的作图原理,绘制平面图形。 【课程内容】 1.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方法; 2.《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 4.常见几何图形作图:正多边形、椭圆、公切线、内切和外切等圆弧连接; 5.平面图形的尺寸种类、线段分析及绘制方法和步骤; 【重点、难点】 1.重点: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平面图形及尺寸标注; 2.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对工程图样的组成、工程图样的国标规定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授法:利用多媒体讲授《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几 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绘制;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学生二维 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相互转换的能力; 4.思政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 规定时,融入课程思政遵纪守法意识; 5.混合式教学法:课前观看学习通线上资源“大国工匠”相关视频,树立 爱国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线下学习课程内容,课后通过学习通超 星平台解读学生疑问。 【学习要求】 1.课前要求学生学习线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