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史纲潜 须镇西域。后来,唐太宗坚持讨伐高昌,武则天力主恢复安西四镇, 都是以此为指导思想,从国家统一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和 处理新疆问题的。 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大批驻守安西、北 庭、河西地区的军队调往内地,参加平叛。叶蕃乘机占领河西及西 域大部分地区,对唐朝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史之乱”后 不久,吐蕃就出兵一举占领了陇右诸州,并于763年一度攻入长 安。是后几十年,吐蕃军常入京畿,抄掠不已,成为唐朝的心腹大 患。可以说,这一情况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新疆战略地位的重 要性。 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北移,首先是中国 的两人经济区域,即农业区和牧业区走向统一的结果。在中国的 政治中心北移的情况下,新疆的战略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 更加突出了。明朝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1406年,明朝设置哈密 卫,直接管理的地方只是哈密、吐鲁番一带,对西域的其他地方只 是册封而已。即便是这样,明朝对西域的直接统治也没有维持多 久。所以,有明一代,始终面临着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1449年, 瓦刺贵族也先率军攻明,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 (今河北怀来东)被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清朝初期,准噶尔控制着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 地区。1690年,他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举兵攻入内蒙古乌珠 穆沁地方,距离北京仅700里,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和国家 的安全。对此,清朝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夫烈焰弗戢,必将燎原, 积寇一日不除,则疆圉一日不靖①。于是,才有了康熙皇帝的一次 亲征。直到1755年,乾隆皇帝抓住准噶尔上层内乱,政局动荡,经 ①《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肯
绪论 济困窘,以及部分准噶尔上层归附清朝政府的有利时机,两路出 兵,直取伊犁,才一举平定了准噶尔政权,统一了新疆,彻底解除 了来自蒙古草原方面的威胁,从而保障了首都北京的安全,维护 了国家的统·。 上述事实说明,不管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长安,还是在北京,新 疆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所谓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心,就深刻地说明了 其巾的道理。 三、各族人民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都 是新疆这一方热土的主人,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 经消失的古代民族,都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新疆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族 人民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各民族人民,为开发、建设、保卫 新疆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以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为基 础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首先是中氏族、部族,局部的或某 地区的统一,发展为同一经济区域的统一,进而实现了不同族群、 不同经济区域的大统一,其间经历了火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在我们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我国 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民族,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匈奴兴起于秦末汉初,是我国历史上北方一个重要的古代民 族。我们在看到他与汉朝矛盾斗争的同时,还应该客观地评价匈 奴在我们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匈奴的 兴起、强大和统一大漠南北及控制西域广大地区,在我们统一的 ①《左文轰公奏稿》卷0
新譏史纲 静 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匈奴统 一大漠南北及控制西域广大地区,为我国历史上逐步实现农业区 和牧业区的大统·“,奠定了基础。其次,匈奴统有大漠南北及控制 西域广大地区,使原来那些孤立的民族和地区,开始互相接近,联 系越来越密切,从而增强了他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 这种交往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也为今后汉朝政府 统·西域创造了条件。再次,在匈奴统治期间,西域的社会经济 特别是畜牧业获得较快发展。另外,此间西域等地的文化,通过匈 奴而传入内地;而内地汉民族的文化也通过匈蚁传人西域,甚至 更远的地方。 淮噶尔与匈奴的情况有类似之处,他与清朝政府长期对峙】 但是,准噶尔对最终奠定我国西北疆界是起过重要作用的。18世 纪初,是俄国对外扩张的·个重要时期。俄国在欧洲和西方列强 争夺世界霸权的同时,又派军队深入到西伯利亚腹地,向东、向南 扩张。其中向南的一支,头直指准噶尔的土地,企图以此打开缺 口,进入我国西北地区。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和主权,准噶尔人民 以简陋的刀箭弓矛,顽强地抵抗了俄国的侵略,从而保障了祖国西 北疆域的完整统一。淮噶尔政权灭亡以后,其地悉入清朝版图,这 就为我国西北疆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和斗争中,各民族互相接触、混杂、 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的密 切的血肉联系,并由此而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土尔扈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明末清初,为了寻找 新的生存环境,土尔扈特离开游牧故地塔尔巴哈台,向西迁徙至 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他们在那里劳动生息,建立政权,活动长达 百数十年之久。1771年,为了摆脱俄国的控制,在首领渥巴锡的 领导下,土尔扈特浩浩荡荡地走上了重返故土的征程。他们冲破
绪论 了俄军的追击围堵,克服千难万险,以10万人的巨大牺牲,终于 实现了返回祖国的强烈愿望。土尔扈特表现出的不畏强暴、不怕 牺牲的坚强意志和思念祖国故土的爱国热忱,体现出了中华民族 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时至近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最终形成。在同西方列强 的对抗中,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成为一一个自觉的民族 实体。作为中华民族一部分的新疆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的统 ,反对外来侵略,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 争。新疆各族人民支持清军,取得了消灭阿古柏侵略政权的伟大 胜利,有效地抗击了沙皇俄国和英国的侵略。辛亥革命时期,新疆 出现了各族人民团结战斗迎共和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新疆 各族人民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积极投 身于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同全国各 族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国家观念得到升华。 总之,新疆各族人民,不论抗击外敌人侵、守卫疆土的英勇斗 争,还是披荆斩棘、开发边疆的艰苦劳动,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 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这一方热土的主人,都是祖国大家 庭中平等的一员
新疆史纲 第一章史前时期的新疆 第一节新疆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居于祖国西北边陲,因此,在我国古 代历史上被称为“西域”,意思是祖国大地的西部疆土。 在距今10亿年前,新疆大地还是碧波方顷,一片汪洋。到3 亿多年前的泥盆纪,由于地壳升降的影响,逐海成陆,植物慢慢繁 衍,鱼类逐步演化,这就是所谓“海西”运动的初期景象。经过“海 西”地质变化,新疆大地上岩浆喷发,高山耸起,初步形成目前的 地势格局。到距今六七千万年前,地球上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地 质运动,这就是仍未终止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它同样给新疆 留下了巨大的影响:经过这一变动,昆仑山、天山更加高耸,形成 了今天的新疆地理面貌。 沧海桑田。比起这一漫长的地球史,我们人类自身的历史,只 是十分短暂的一瞬;但在出现了人类以后,新疆大地才一步一步 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新疆,是祖国面积最大的·个省区,占全国上地面积六分之 一,有166.31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900公里,地跨经度22 50';南北究约1500公里,跨纬度1430'。它的大小差不多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