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最史纲 线 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所有地区。1882 年,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斗争,清朝政府又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在 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再次提出了在新疆建省的问题,并提 出了“他族逼处,故土新归”0的论点。1884年,清朝政府正式在新 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自此,新疆作为一 个固定地名沿用至今。而其他几个新盟名称,便逐渐弃置不用了。 但是,这时新骝的地理范围与乾隆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并不 完全相问,与汉唐时期的西域的地理范围则有更大的这别。 1856年10月(咸丰六年九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华权 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先后以 “立”和“调停者”的身份,伪装朋友,浑水摸鱼,诱迫清朝政府签 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北京条约》,1864年10月7日(同治 -年九月七日),清朝政府又被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 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多平 方公里领土,1881年2月(光绪七年正月),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根据该条约及其所附的五个边界了约,沙俄又侵占了霍尔果斯河 以西等地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七。这样,在新疆建省时,与乾 隆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相比,已经少了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我们以新疆现在或建省时的地理范围叙述新疆的历史,显然 不能反映新疆历史发展的全貌。所以,我们·般以清朝乾降年间 西域的地理范围为基础,上潮以往的新疆历史。那么,凡是在这个 地理范围内活动过的民族,包括已经消失了的古代民族,都是新 疆历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凡是在 这个地理范围内建立的政权,都是新疆历史上建立的政权,也应 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59
。 魅绪论 该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地方政权;凡是在这个地理范围内发生的 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都应该是《新疆史纲)叙述的主要内容。 但是,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是有个形成过程的,为了 客观地反映这一过程,对现在境外涉及到新疆的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等,如汉朝与大宛的关系、唐朝对中亚、西亚部分地区的管 辖、喀喇汗干朝西部情况、西辽对中亚地区的统治,以及蒙古人在 河中地区设置阿姆河行省等,我们也将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予 以叙述。 二、《新疆史纲》的主要内容 新疆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要正确地了解、认识新疆的历 史,必须准确地把握新疆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自 然也是《新疆史纲》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都表明,新疆白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 聚居地区,各民族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是《新疆史纲》论述的主 要内容之一。 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但是关于史前时期 新疆居民的族属问题,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国史籍 只是笼统地称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的古代居民为“西戎”。只是到了 汉代,新疆居民的族属问题才逐渐明确起来。 汉代活动在新疆的古代民族主要有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 人、匈奴人和汉人。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表明,塞人、月氏人,乌孙 人早就活动于新驱和河西地区。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是 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远族,战国时期羌人的足迹已经西及帕米尔 高原。自公元前2世纪初时起,汉朝与倒奴的争夺日趋激烈。公元
新疆史纲 卷 前176年前后,匈奴首先统有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朝在占有河 西走廊后,与匈奴开始直接争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统 一西域,随后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大山南北,汉人或为官,或从 军,或经商,不断进入新疆,并逐渐成为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民族又增加了鲜卑、柔然、高车、恹哒 吐谷浑等民族城分。继匈奴之后,鲜卑、柔然先后在蒙古草原建立 歧权,并与中原王朝争夺西域,因而在这里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高午,亦称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 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岁因反对柔然可汗进攻北 魏,与其弟穷奇率所属万余落()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 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吠哒起于塞北,后进人西域,5世纪 中叶南攻月氏,建立政权,都拔底延城(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此 后,吹哒东侵,越过帕米尔高原,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 源于鲜卑,4世纪初月辽东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四川北部和 青海的氐、羌等民族,建立政权。49)年以后,吐谷浑从高车于中 夺得都善,旦末,大批吐谷浑人迁居罗布泊周围地区。 隋唐时期加人到新疆民族之列的主要有突厥人、吐蕃人、回 鹤人等。突厥最初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徙居高昌北山,5 世纪初被柔然征服,被迫迁至金山,沦为柔然的“锻奴”,6世纪中 叶逐渐强大起来。公元552年,突厥首领t门发兵击败柔然,建立 突厥汗国,控制了东自辽海,西至西海(今里海),南自沙漠以北,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的大地区。583年,突厥全面爆发内战, 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突厥位于阿尔泰山以西,据有乌孙故 地。至统叶护可汗(619628年)时,西突厥势力达到极盛时期,又 建帐于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之明布拉克),“遂霸西域 诸国”。公元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 原的许多部落,遂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政权。663年,吐蕃灭吐
绪论 谷浑,占领今青海地区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分地区,直接威胁唐 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了“安史之乱”。 为迅速平定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朝军队调往内地,吐蕃乘机 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回鹘原称韦纥、袁纥,为铁勒各部中的 -一支,初游牧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土拉河北。隋朝时 期,他联合铁勒中的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同盟,总称回 纥。742年,后突厥汗国发生内乱,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联合葛逻 禄、拔悉密等部,在唐朝的支持下,先后击杀后突厥乌苏米施可 汗、白眉可汗,灭亡后突厥汗国。745年,骨力裴罗遣使唐朝,唐玄 宗封其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立,并统有整个漠 北草原。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衣唐朝政府,取“回旋轻捷如 鹘”之意,请将“问纥”改称“问鹃”。839年,漠北发牛严重的白然 火害,汗国内讧加剧。次年,回鹃将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 入回鹘城,回鹘诸部溃散,汗国灭亡。回鹃汗国灭亡以后,回鹊部 众大部分西迁,其中一攴迁入唐朝原安西都护府境内,于866年 前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回鹊人,进入莴逻禄领地,后 以拉沙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南)为中心,联合葛逻 禄、样磨、处月等部,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宋辽金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内部大融合的时期,塔里木盆地周 围地区居民出:现了回鹘化的局面,但新疆民族新成员的迁入并没 有停止。公元1124年,曾经统一中国北方的辽朝灭亡,契丹贵族 耶律大石率领部众西迁,在新翳及其以西地区建立了西辽政权。 元明时期是新的民族迁入新疆的又一个高潮时期,由于蒙古 人统一了新疆及中亚地区,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汉人、 西夏人等进入新疆。后来,这些人大部分融入到了维吾尔人之中, 为维吾尔族补充了新鲜血液。17世纪初,作为蒙古族·支的瓦刺 进入新疆,并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
新疆史纲 稀 部。清代,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以及哈萨克族、乌孜别克 族、俄罗斯族等由于各种原因相继迁入新疆,新疆最终形成了以 维尔族为主、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新疆的民族发展史是多民族迁徙流动、 融合的历史;今天新疆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迁 徙、融合的结果。·一些民族在迁徙,融合中消失了,一些民族却得 到了新生;历史上,新邂民族迁徙、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东部,青 藏高原、中原和北方草原地区民族不断迁入新疆,尤其是北方草 原地区民族不断迁入新疆,是影响新疆民族迁徙、融合的主要力 量;汉族是迁入新疆最早的民族之一,始于汉代的屯出戍守,以 迁入的汉入就从来没有停北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汉入 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行的则成了今天新疆汉族的先民。 二、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新 疆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 境,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新疆各族人民一方面以放的胸怀吸收者外来文化,并不断地融 合、创新,进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丰官着中华民族的文 化艺术定库;一方面她又向外部世界传输着中华文化,在中外和 东西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使用过语言文字最多的地区。由于新疆是 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新疆流行过多种语言和文字。据不 完全统计,先后在新醞使用过的语言有30余种,主要有匈蚁语 汉语、于阗寨语、犍陀罗语、焉耆一龟兹语、突豚语、粟特语、吐蕃 语、回鹘语、波斯语、蒙古语、满语等。先后在新疆使用过的文字也 有20余种,主要有汉文、估卢文、焉耆一龟兹文、于闻文、突厥文、 粟特文、回鹘文、吐蕃文、波斯文、察合台文托试蒙文、蒙文、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