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 QMC 第二节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section2 thermodynamic cycle working principle of D E 、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三、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二冲程柴油机换气形式
第二节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section2 thermodynamic cycle & working principle of D.E 一、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三、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二冲程柴油机换气形式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w 、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1.理论循环的描述 2.研究的意义: 用公式说明各参数的关系,以明确提高理 论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的有效途径。 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柴油 机循环的完善程度。 利于比较各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一、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1.理论循环的描述 2.研究的意义: --用公式说明各参数的关系,以明确提高理 论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的有效途径。 --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柴油 机循环的完善程度。 --利于比较各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oe 3.内燃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定容加热循环0tto,见图a。 定压加热循环 Diesel,见图b 混合加热循环 Sabathe,见图 4.理论循环热效率nt的影响因素 压缩比:=Va/c 压力升高比A=p2/p 初期膨胀比p=Vz/Vc
3.内燃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基本形式 --定容加热循环Otto,见图a。 --定压加热循环Diesel,见图b。 --混合加热循环Sabathe,见图c。 4.理论循环热效率t的影响因素: --压缩比 =Va/Vc --压力升高比=pz/pc -- 初期膨胀比=Vz/Vc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a pA 3 5 Q2 图1—3柴油机理论循环示意图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M 工质绝热指数k 结论:热效率随压缩比E、压力升高比λ、工质绝 热指数k的增加而提高,随初期膨胀比ρ的增加而 降低。 5理论循环平均压力p的影响因素有 p。压缩始点压力 q1单位工质吸入热量 T压缩始点温度 mt=1-(入pK-1)/Ek[-1+k入(p-1)] 结论:平均压力随压缩始点压力、单位工质吸入热 量、及热效率的提高和压缩始点温度的降低而增 加
--工质绝热指数k 结论:热效率随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工质绝 热指数k的增加而提高,随初期膨胀比ρ的增加而 降低 。 5.理论循环平均压力pt的影响因素有: --pa压缩始点压力 --ql单位工质吸入热量 --Ta压缩始点温度 -- t=1-(λρκ-1)/εk-1 [λ-1+kλ(ρ-1)] 结论:平均压力随压缩始点压力、单位工质吸入热 量、及热效率的提高和压缩始点温度的降低而增 加.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