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赤壁赋》精品新课程导学案与详细答案 学习要求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壬戌()()举酒属()客斗()牛之间 冯()虚御风愀()然山川相缪() 扣舷()而歌酾()酒临江 (2)解释成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粟:
《赤壁赋》精品新课程导学案与详细答案 学习要求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 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数 2 课时 学习过程 1. 字词积累 (1) 读准字音 壬戌..( )( ) 举酒属.( )客 斗.( )牛之间 冯.( )虚御风 愀.( )然 山川相缪.( ) 扣舷.( )而歌 酾.( )酒临江 (2) 解释成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粟:
2.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年)通 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 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 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 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 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 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 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 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 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 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 负也付诸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 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 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第一课时 解疑答惑,合作探究
2.了解作者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 年)通 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 知州。元丰二年(1079 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 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 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徽宗即位, 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 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 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 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 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 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 写作背景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 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 负也付诸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 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 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第一课时
导入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前面我们学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词豪放高旷, 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 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 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 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 《赤壁赋》。 合作学习全文,探究有关问题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当堂背诵。 (一)第一段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仿佛仙境?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基调以喜悦为主。 (二)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课高中语文(必修2)学案导学,山东人民版 第一单元 (三)第三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一、 导入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前面我们学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词豪放高旷, 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 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 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 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 《赤壁赋》。 二、 合作学习全文,探究有关问题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当堂背诵。 (一) 第一段 1.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仿佛仙境? 2.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基调以喜悦为主。 (二) 第二段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 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4. 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 第三段 1. 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第五段 1.本段感情基调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以致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倚歌而和之倚:循,依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2.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强劲有力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渺渺:悠远的样子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舳舻()千里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何其为然也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固一世之雄也
2. 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四) 第四段 1.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2.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3.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 第五段 1. 本段感情基调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B.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2.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强劲有力的样子 C. 渺渺..兮予怀 渺渺:悠远的样子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 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舳舻( )千里 (2) ( )举酒属客 (3) ( )纵一苇之所如 (4) ( )凌万顷之茫然 (5) 浩浩乎( )如冯虚御风 (6) 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 (7) ( )何其为然也 4.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 固一世之雄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渺渺兮予怀。 (4)而今安在哉? (5)何为其然也? (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月出于东山之上 课后延伸9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于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举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而乐之
(2)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 渺渺兮予怀。 (4) 而今安在哉? (5) 何为其然也? (6)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月出于东山之上。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于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举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顾.而乐之 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