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
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秦山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 UNESCO)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 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 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富,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 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 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 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 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 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股周出现了方圆数 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 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锥 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 形。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 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 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 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 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晋时期,儒.释、道 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 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寺庙园林的产 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 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 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 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 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与西方 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 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 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
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北京 顾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 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这位曾“垂帘听政 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 年”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 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 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 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 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 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 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 和升华 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 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 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 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 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 王将相,还是文人土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 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 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 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欧洲的画 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 家和传教土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 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 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 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 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 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 支3 作,宛自天开”。这实际 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 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 2、模拟仙境 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 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 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讜洲去获取 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 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 1.构架山水。 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瀛 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 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 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 3、移天缩地。 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 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 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長岳曾被誉为“括 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 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固明园中的“九州清 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 晏”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 出:“仁者乐山,智者乐 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了“ 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 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
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餵曲之好”,而唐代诗 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 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 诗情画意还尤以楹联匾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 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 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 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 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中国传统园林之所 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 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 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 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 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 诗情画意。 不到的园林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 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 造园手法高超 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 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灵 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 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 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