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姓名 戴思兰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年1月 文化程度 博士 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园林学院 联系电话 62338304 1、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198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留校任教,承担《园林植物遗传育 种学》教学任务至今。1986年开始主讲《园林植物遗传学》,1988年开始主 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现正在承担《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现代生物技 术与观赏园艺》和研究生课程《分子遗传学》、《植物基因工程概论》。1995 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200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近五年主要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及成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开展了和课程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研究工作包括如下 内容: 1.中国传统花文化研究和新时期育种目标探讨; 2.野生花卉资源考察; 3.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工作 4.花发育的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5.花色相关基因的分离和花色形成机理研究 6.抗逆性基因的克隆和抗逆性育种; 7.花卉栽培与繁育技术研究。 ※学术水平 近五年科研成果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姓 名 戴思兰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 年 1 月 文化程度 博士 职 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园林学院 联系电话 62338304 1、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1984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留校任教,承担《园林植物遗传育 种学》教学任务至今。1986 年开始主讲《园林植物遗传学》,1988 年开始主 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现正在承担《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现代生物技 术与观赏园艺》和研究生课程《分子遗传学》、《植物基因工程概论》。1995 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 年晋升教授,2002 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近五年主要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及成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开展了和课程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 研究工作包括如下 内容: 1. 中国传统花文化研究和新时期育种目标探讨; 2. 野生花卉资源考察; 3. 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工作; 4. 花发育的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5. 花色相关基因的分离和花色形成机理研究; 6. 抗逆性基因的克隆和抗逆性育种; 7. 花卉栽培与繁育技术研究。 ※ 学术水平 近五年科研成果:
2001年获得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开始启动菊科植物甜菜碱合成 酶基因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同年获得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支持,开始进 行花卉育种系统与转基因技术硏究。2002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菊 科植物甜菜碱合成酶基因资源的硏究”、2003年主持教育部振兴计划一聘请 世界著名学者项目“菊花花色机理及转基因技术研究”。获王宽诚教育基金 资助,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国际学 术交流会议。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 过课堂讲授和课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 彩斑、重瓣性和抗逆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并在此基础 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 代育种技术。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 艺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自开设至今已有20余年,先后有5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工作。多 来,教研组始终在3各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1)在把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注意 遗传学发展的动向,随时向学生传授现代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2)注意追踪国内外最 新育种技术,并及时向学生们作介绍:3)紧密联系观赏植物研究和花卉产业发展的实践 进行教学。由于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教师的科研工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极为明显。多年来,4位主讲教师先后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主讲教师注意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在实习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习地点和实验内容上紧密结合专业内容进行,并注意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师们 的积累先后写成了《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等教科书和实验指导书,在国内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走在了前面 自2000年开始,本课程开始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完成 了《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课堂教学的 powerpoint课件的建设工作 相关的图片材料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不断补充。 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采用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 并通过习题实习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课 程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课上
2001 年获得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开始启动菊科植物甜菜碱合成 酶基因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同年获得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支持,开始进 行花卉育种系统与转基因技术研究。2002 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菊 科植物甜菜碱合成酶基因资源的研究”、2003 年主持教育部振兴计划—聘请 世界著名学者项目“菊花花色机理及转基因技术研究”。获王宽诚教育基金 资助,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国际学 术交流会议。近 5 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 过课堂讲授和课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 彩斑、重瓣性和抗逆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并在此基础 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 代育种技术。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 艺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自开设至今已有 20 余年,先后有 5 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工作。多年 来,教研组始终在 3 各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1)在把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注意 遗传学发展的动向,随时向学生传授现代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2)注意追踪国内外最 新育种技术,并及时向学生们作介绍;3)紧密联系观赏植物研究和花卉产业发展的实践 进行教学。由于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教师的科研工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极为明显。多年来,4 位主讲教师先后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主讲教师注意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在实习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习地点和实验内容上紧密结合专业内容进行,并注意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师们 的积累先后写成了《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等教科书和实验指导书,在国内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走在了前面。 自 2000 年开始,本课程开始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完成 了《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课堂教学的 powerpoint 课件的建设工作。 相关的图片材料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不断补充。 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采用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 并通过习题实习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课 程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课上
注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组织兴趣小组,为具有 较好研究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培养环境 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方面坚持平时作业、实习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闭卷考 试多种方式并举的考核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历年试卷均从基本 知识、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3个方面考核学生 虽然一些老教师离开了教学一线,但是他们把宝贵的经验传了下来,也把严谨求实 的学术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传了下来。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形成了较好 的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实习实验体系。在历年的教学评估中各位老师均获得了较好的 成绩,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本课程在教材、教法和实习实验场地、实验内容等方面存 在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向各 位已经取得好成绩的老师们学习,进一步完善教材、教法和实习实验,并诚恳希望得到 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愿意为把本课程建设成北京市精品课程尽一份我 们的力量。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I》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 学时数:100 学分:5.0 适用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开课学期:6 执笔者:戴思兰 编写日期:2003年1月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Ⅰ》是观赏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 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并 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以基 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代育种技术。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
注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组织兴趣小组,为具有 较好研究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培养环境。 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方面坚持平时作业、实习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闭卷考 试多种方式并举的考核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历年试卷均从基本 知识、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 3 个方面考核学生。 虽然一些老教师离开了教学一线,但是他们把宝贵的经验传了下来,也把严谨求实 的学术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传了下来。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形成了较好 的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实习实验体系。在历年的教学评估中各位老师均获得了较好的 成绩,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本课程在教材、教法和实习实验场地、实验内容等方面存 在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向各 位已经取得好成绩的老师们学习,进一步完善教材、教法和实习实验,并诚恳希望得到 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愿意为把本课程建设成北京市精品课程尽一份我 们的力量。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I》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 学 时 数: 100 学分:5.0 适用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开课学期:6 执 笔 者:戴思兰 编写日期:2003 年 1 月 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I 》是观赏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 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并 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以基 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代育种技术。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
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 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关系 前景,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 上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引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2345 细胞的物质成分 细胞分裂及其生物学意义 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2) 分离现象 分离假说及其验证 2345 分离定律实现的条件 分离律及其普遍意义 孟德尔的贡献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二)(2) 自由组合现象 自由组合定律及其验证 2345 多基因杂种的分离 基因互作的遗传分析 环境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三)(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制 连锁遗传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第五章数量性状的遗传(2) 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123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 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关系。 前景,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 上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引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3. 细胞的物质成分 4. 细胞分裂及其生物学意义 5. 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2) 1. 分离现象 2. 分离假说及其验证 3. 分离定律实现的条件 4. 分离律及其普遍意义 5. 孟德尔的贡献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2) 1. 自由组合现象 2. 自由组合定律及其验证 3. 多基因杂种的分离 4. 基因互作的遗传分析 5. 环境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第四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三)(2) 1.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制 3. 连锁遗传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2) 1. 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2.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3.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遗传、变异和遗传力 第六章细胞质遗传(2) 母性影响 1234 细胞质遗传 雄性不育现象的遗传分析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七章遗传物质的改变(4)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概念及其遗传效应。 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 基因突变:概念、突变的特点、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 第八章遗传的分子基础(6) 1.遗传物质及其分子基础,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关于中心 法则。 2.遗传信息的复制、复制的基本特点、 3.遗传信息的转录及mRNA的加工 4.遗传密码、tRNA的结构及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 6.基因的分子进化 第九章花色的遗传(2) 花色的化学基础 123 花色变异的机理 花色的遗传调控 第十章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2) 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 1234 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嵌和体的遗传 第十一章花朵大小的遗传(2) 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 花朵直径与多基因系统 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第十二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4) 花发育的遗传调控 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
4. 遗传、变异和遗传力 第六章 细胞质遗传(2) 1. 母性影响 2. 细胞质遗传 3. 雄性不育现象的遗传分析 4.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4) 1.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概念及其遗传效应。 2. 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 3. 基因突变:概念、突变的特点、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 第八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6) 1. 遗传物质及其分子基础,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关于中心 法则。 2. 遗传信息的复制、复制的基本特点、 3. 遗传信息的转录及 mRNA 的加工 4. 遗传密码、tRNA 的结构及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 6. 基因的分子进化 第九章 花色的遗传(2) 1. 花色的化学基础 2. 花色变异的机理 3. 花色的遗传调控 第十章 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2) 1. 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 2. 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3. 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4. 嵌和体的遗传 第十一章 花朵大小的遗传(2) 1. 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 2. 花朵直径与多基因系统 3. 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第十二章 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4) 1. 花发育的遗传调控 2. 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