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 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 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 联传世。儒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 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 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 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 师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 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 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 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 治家的含义。佳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 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 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无穷 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 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 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 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著 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 的造园手法。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 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 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 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 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 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 蕉,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
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阏,以樊川为宫内 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 传说中的东海三仙 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 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山,表 得天独厚一中国皇家园林 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 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 个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 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 賽狗的场所。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 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 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 展处于转折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公元前1 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例如,北齐高纬在所建 世纪)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 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 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 体验民间生活等 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 圆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 致。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构架巧妙、建 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 筑结构精美、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皇家园林 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又 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以 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 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 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 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陕 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 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 水平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 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 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 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 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 量巨大的单休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 避砉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 将比较明确的軸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軸线关系带 水构架的塑造、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 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 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颐和 了,这也就也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 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 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 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 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莲莱”仿建,所 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 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 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而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 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圆 明园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 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中国造 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 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 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 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 宫中料理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 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 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
北 海 由北望北海仿蓬莱仙境而建的琼华岛 北海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占地71公顷,其 北海的园中园漆间 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2多。北海始建于辽代, 经金,元、明,清代 的续建而成,至今已 有800多年的历史 琼华岛 北海中的琼华岛、团 城以及中南海中的犀 山台意在仿蓬菜、瀛 洲和方丈三仙山,晨 雾中的琼华岛确实给 人以仙境般感受,据
永安寺,永安寺设有乾隆皇帝书写的北海导游碑 》侧图网 位于东侧的引胜亭石碑刻有白塔山总记,位于西 侧的涤霭亭石碑刻有塔山四面记,均为乾隆帝御 笔,详细介绍了北海及琼华岛的历史。琼岛东侧 为高居半月城上的智珠殿。智珠喻智慧圆明,此 殿供主智慧的文殊苦萨。琼华岛西侧有清帝处理 政务之处的悦心殿和欣赏北海中“冰嬉”的庆霄 楼,庆霄在此意指“祥云”,而两层半圆形的阅古 楼以石刻形式收集了中国自魏晋到明末134位书 法家的作品340件,另有题践210余件,共约9万 字 琼华岛北侧最为精彩的是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北海的玉龙亭 像似水中游龙 海九龙壁上 棉如生的蟠龙 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生长在蓬莱仙山,人吃 了它可长生不老 整个北海的布局是南岛北水,以琼华岛为中 心,其南以永安桥与团城相连,沿北海的东、北 岸分别布置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高及五龙亭 天王殿、小西天等景点 整字 琼华岛山高32米,山势北陡南缓,以35.9米 高的喇嘛教白塔为中心,作为全园制高点,塔内 藏两珠舍利。其南部顺山势沿中轴线建喇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