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觉: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1)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 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 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 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 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 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2)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 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 ·(3)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 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 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 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 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 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 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 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 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2 题。(17 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 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 中。工诗 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 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 援笔立就,恭 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 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 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 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 恕、彭 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 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 曹② 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 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 侍郎吴宽, 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 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 周亦八十矣。又三 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 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 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 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2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 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 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 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挂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 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 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 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 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捲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 状如絰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 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 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 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取未放之蕊干之(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二写作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 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 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语文试题(上海卷)参考答案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7 题。(12 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 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 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 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 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 益圆散,多用肉桂。 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 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 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 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 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 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 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 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 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2 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 12 字)(2 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 分) 二 写作 70 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 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 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语文试题(上海卷)参考答案
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2(3分)D 3.(2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4,(3分)(2)“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 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 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 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5.(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 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 三点4分) 6.(4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 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 分) (二)(20分) 7.(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8.(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9.(6分)CF(一项3分 10.(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 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 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11.(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 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12.(4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 《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 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2分) (三)(6分) 13、(1)发愤忘食(②2)所以游目骋怀 (3)阴晴众壑 (4)暮霭沉沉楚天阔 (5)往来翕忽 ⑥6)横看成岭侧成峰 ()铜雀春深锁二乔(8)清词 丽句必为邻 (四)(8分) 14.(1分)香山居士 15.(3分)B l6.(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 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
一 阅读 80 分 (一)(17 分) ⒈(2 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 1 分,关注点 1 分) ⒉(3 分)D ⒊(2 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 1 分) ⒋(3 分)(2)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 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 “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 断。(选项 1 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 2 分) ⒌ ( 5 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 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三点 4 分) ⒍(4 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 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二)(20 分) ⒎(2 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 2 分) ⒏(2 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 1 分) ⒐(6 分)CF(一项 3 分) ⒑ (3 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 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 时间之长(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⒒ (3 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 意。(一点两 2 分,两点 3 分) ⒓ (4 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 《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 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 2 分) (三) (6 分) ⒔⑴ 发愤忘食 ⑵所以游目骋怀 ⑶阴晴众壑 殊 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 ⑹横看成岭侧成峰 ⑺铜雀春深锁二乔 ⑻清词 丽句必为邻 (四)(8 分) ⒕(1 分)香山居士 ⒖(3 分)B ⒗ (4 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 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
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五)(17分) 17.(2分)(1)随便(2)详细(各1分) 18.(2分)B 19.(2分)C 20.(6分)(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 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等到回来,(郡守)前 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六)(12分) 23.(2分)(1)使……干燥(2)草率(各1分) 24.(2分)B 25.(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 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27.(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 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 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yan品/摇曳ye 概gai况/愤慨kai 咽喉/哽咽 kanye B.溯源/夙愿su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muyang 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伏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一一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之情。(一点 1 分,语言 1 分) (五)(17 分) ⒘ (2 分) (1)随便(2) 详细(各 1 分) ⒙ (2 分)B ⒚ (2 分)C ⒛(6 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 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 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 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 1 分) 21. (2 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 1 分) (六)(12 分) 23. (2 分)(1)使……干燥 (2)草率(各 1 分) 24. (2 分)B 25. (2 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 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 1 分) 26.(2 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 1 分) 27. (4 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 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 性又有科学性。(一点 2 分)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_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 yan 品/摇曳 ye 概 gai 况/愤慨 kai 咽喉/哽咽 yan|ye B.溯源/夙愿 su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múyàng 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伏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橫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 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 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解释:运:运转,变动;筹:计谋、谋划;帷 幄:古代军中帐幕。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 计,考虑决策。)C.首当其冲(: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 遑到灾难。)D.栋梁之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 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 名为“金丝牦牛”。(逻辑关系错误)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 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搭配不当)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 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鄘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 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 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 。示现作为一种 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 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由一般或概括到具体)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 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 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 解 释 :运:运转,变动;筹:计谋、谋划;帷 幄:古代军中帐幕。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 计,考虑决策。) C.首当其冲 (: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 遭到灾难。) D.栋梁之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 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 名为“金丝牦牛”。(逻辑关系错误)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 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搭配不当)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 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 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 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 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 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由一般或概括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