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图版目录 本章图版目录 佛经的翻译P7 《坛经》的经名P9 2 耳提面命,传佛心印PI 《坛经》与禅宗大事记P4P35 禅宗心印的演变P7 吸收各经精华的《坛经》P9 佛教的中国化P1 法堂与禅堂P43 中国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P4445 诗和画中的禅宗美学P47 “虎溪三笑“与三家的融合P49 拈花指月的智慧PT 252
《坛经》 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在上千卷佛经中,只有一部是中国僧人讲述的,这就是《坛经》。自从问世那一 天起,《坛经》就对中国的佛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千多年来,无数人阅读 《坛经》,研究《坛经》,要了解中国的佛教,《坛经》始终是一部绕不开的经典。 对有意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阅读佛经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佛经一般是佛 祖弟子对佛祖言论的记录,但在中国有一个例外,这就是《坛经》。《坛经》 又可以称为《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经,由六祖的弟子整 理而成。 ◆《坛经》中的说法者:慧能大师 慧能,一作惠能(638一713年),俗姓卢,原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 慧能自幼家境贫寒,三岁时丧父,长大后靠卖柴为生。因听人诵读《金刚经》, 决心出家,来到湖北黄梅弘忍大师处学法,从此与佛结缘,最终成为禅宗第 六祖。 ◆《坛经》的独特之处 《坛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一一禅宗的代表性经典,与其他佛 经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依托佛祖的名义,而直接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名义说 出,这在所有的佛经中是独一无二的。 ◆《坛经》与佛教的中国化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中国佛教中,佛教中的神秘性被 大大谈化,繁琐的宗教仪式也被简化。尤其是在禅宗中,“佛”、“善提”、“净 土”等都成为一种心境,成佛之路只能向内心寻求。 《坛经》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清净心即是佛心”、“菩提本无树”、“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等充分反映了中国特有的佛教观点。 以《坛经》为根本经典的禅宗,吸取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把目光 转向人的现世,强调要重视此岸,注重在生活中的修行,“运水搬柴,无非妙 道”,把生活与佛教完美地融为一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坛 经》一书当之无愧是佛教中国化的最佳代表。 26
佛经的翻译 印度的佛经主要是由梵文和巴利文写成的,梵文是古代印度的雅语,巴利文是俗 语。梵文经典流入中国.进一步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这一支被称为北传佛教:巴利文 经典传入南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传佛教,北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南传佛教主 要是小乘佛教。 四大译经家 中国流传的佛经一般是 鸠摩罗什,龟兹人,精通汉语。秦 从印度翻译来的,翻译工作 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派人迎入长 主要在东汉到中唐的700年 安,翻译佛典。译文简洁晓畅,妙 鸠摩罗什 间完成。在中国佛教史上记 义自然诠显无碍,深受众人的喜 爱,面广为流传。 载的两百多位译经家中,译 经最多、影响最大的有四 国化的佛教 位,即鸠摩罗什、真谛.玄 奘、义净。 ① 真谛,音译作波罗末他,南北朝时佛 教学者,原为古印度人,于大同元年 (546年)来华。所译佛经以有关大 佛教中国 真谛 乘瑜伽宗者为主,其中《摄大乘论》 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的标志 般著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佛教学者、 旅行家,唯识宗创始人之一。玄装 玄奘 法师所译经藉,多用直译,笔法谨 严,世称“新译”。 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 延。哀鸾孤桐上。清青 彻九天。 一鸠摩罗什 义净,唐代僧人、旅行家、翻译家。 曾渡海往印度求法,后携梵本佛典 约四百部而归。回国后,专心于 义净 佛经的翻译,共译成经、律 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27m
《坛经》的立题 佛经的七种立题 佛经是佛教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佛教理论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宗教一样,“经” 是佛教理论的根本依据,任何佛教理论的阐发,都不能与佛经相违背。佛经从 经名到经文,处处蕴含着佛理。下面我们从佛经的名字入手来了解一部重要的 佛经。 ◆佛经的立题 佛经有几千卷,但它们的立题即命名方式不外乎七种,这就是所谓“单三、 复三、具足一”。 “单三”就是单式的三种:以人立题、以法立题、以喻立题。也就是说以 人(佛、苦萨)、法或比喻的喻体来独立命名,如净土宗经典《佛说无量寿经》, “无量寿”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名字。 “复三”就是复式的三种: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就是人(佛、 菩萨)、法或比喻的喻体等其中任两个来命名,例如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 “妙法”是法,“莲华”即莲花,是喻体,用莲花来比喻法的清静微妙。 “具足一”就是综合式的一种。如华严宗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佛 法,大方广就是说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佛属于佛名,华严比喻佛的庄 严,所以这是一部以法、人、喻共同命名的经。 ◆《坛经》的立题 《坛经》的名字却比较特殊,《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 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其实经名可以分解为两部分: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 坛经”。 在经名中,“六祖慧能大师”是人名,“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法,“最上大 乘”是喻,因此《坛经》是以具足式命名的。但“南宗顿教”和“韶州大梵寺” 却是教派名和地名,因此它的意思又比具足式的更加全面。 从这个“中西合璧”的经名可以看出,佛教要想在中国传播,除了佛教自 身需要有丰富的理论之外,还一定要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坛经》 和禅宗确实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28
《坛经》的经名 经”的由来 《坛经》中的四乘 (坛经〉中所讲的四乘就是度众生到彼岸 “经”就是贯穿、使其统一的意思。 的四种途径,也是修行中的四个不同境界。小 乘度人的能力最差,最上乘度人的能力最强。 小乘小乘如羊拉车,载物 最少。修行者要听佛祖说 法而开悟,只能度自己。 经线 在中国古代 文字中,“经” ©纬线 中国化的佛教 是指纺织时 的纵线,与 “纬”相对。 2 中乘)中乘如鹿拉车,载物较 经书统领本学派或教派内的一切理论, 少,要修十二因缘法,要将一 念无明断倒,进入空无的境地。 使其成为一个体系。 佛经的七种立题 大乘大乘如马拉车,载物此鹿多。修 大乘是为了自行化他,修六度法。 佛经的“经”是对梵文“修多罗”的意译, 梵文的“修多罗”也是线的意思,古印度 人把文字写在树叶上,再用绳子把树叶穿 起来形成书。 3 最上大乘最上大乘如牛拉车,载 中国人把古代圣贤尤其是儒家圣贤的著作 物最多,修最上大乘是为了证得圆 称为“经”,于是也把佛教经典叫做“经”。 满,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