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坛经 第/章 渐悟与顿悟:六祖对弟子的开示 1南宗与北宗:禅宗的南北分化/236 2悟道的差别:人性有利钝,修持特有浙顿24口 3顿悟成佛的根本:定慈双运242 4启示志诚:戒定慧的安立244 5法达开悟:心悟转法华246 6打破对文字的执著:不立文字248 7智常问道:最上乘佛法的精义252 8神会来访:见亦不见的智慧254 9对一切法的阐述:三科法门256 Io相互对待的诸法:三十六对260 I1答问中的智慧:行中道法264 第ǒ章 嘱咐:六祖人灭前的弘法 1嘱附弟子定教:神会对北宗的批评/276 2对禅宗主旨的再强调:自心是佛278 3入灭前的偈子:自性见真佛/280 4禅宗对生死的看法:性无生灭/282 5证得无上佛果:六祖入灭284 6禅宗佛法的传承:佛祖传统/286 20
目录 7从达摩到慧能:一花五叶/288 8六祖之后的禅宗:无形衣钵/292 第9 流传:禅宗对后世的影响 1禅与诗:若禅之无言,冥然自在298 2王维与苏轼:亦诗亦禅300 3意境:禅宗与中国古典美学304 4禅与画:禅境风骨306 5禅与茶:茶禅一味308 6禅与武:禅武同源,禅拳归一3Io 7日本禅:继承与发展32 2H2E 个 2I5
图解坛经 本书内容导航 本节主标题 本节所要探讨的主题 解 与佛结缘 经 慧能与 《金刚经》 3。 鬼非大师有佛性堆是士千一次篇丛的事件,丝呢长表是一个不议年的模头,在 一次给人运完常博军的路上,听人请境《会附挂》中“在毛所住与生其”。无 章序号 意中幼功了能体,从光总能行格格F不标之样 本书每章统一用章号标 示,提契全文, ◆《金刚轻经》中的得学智慧 《金刚经》属干大乘般若类经典。被认为是般若类经典的精作所在,自后 泰人大翻译家热摩罗什把它译成汉语以后,《金州轻》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 俗产生了巨大的彭响,尤其是弹宗。吸取了大量复金刚经》中的智越。 《金刚经》丰要的宗行在干说明“空”,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 住生话、无得面修”的观念,无相就是菱破除切相,不住切相,只有把墟 安的相破了,才能不被外境所速悠,认俱到心的本来面貌。无我健是打破我 执,认国到“我”的室性。无住就是于法无所住,无论善恶。一切事情都是过 配烟,都不能放在心上,如果执著于色出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就委受六尘 所蒙薇。无法门原来的清净心。 金州般若就是无所执。无所得的智慧,不但破除了诺相,而且破除了文字 和,言教。“无有定法,名阿两多罗三夜三料提。东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谓佛 法,绝不是徒用语言说出来的法,也并没有一个什么法是最上乘的法,因此”如 来在燃灯佛所,干法实无所得”。《金刚经》用“筏验”来破除对法的执器:人 泼问心须餐用到舟花。但波到对岸以后,如果还舍不得仍下好夜。那就是执著 「法,正确的做法是波河依培舟。上岸收弹身。弹紧讲究“诸佛妙理。非关文 字”。趣仍然有大量的文学。如公紫,岳录,灯承,禅峰等第。操师有明白,这 正文 些文宁只是一只船罗了, 禅家以修心为主,面《金州经》中修行的根本也在修心,一切问题都绕 通俗易谨的文宇,让你 “云向应住,云向何降伏其心”展开,面且《金州经》认为,众生自心本来是请 轻松阅读 净的,《金静》破除了诺相,把修行的根本落在“无所住而生其心”土,只 要做到了无作生:心。就可以除一切虚装,达到触处桥存的境界。 96 22
本书内容导航 图解标题 针对内文所探讨的重点图解 分析.帮助读者深入领悟。 《金刚经》与禅宗 《金刚经》与《坛经》 切相达淳来中国传插《金刚经》的佛法,中间历经二相精可。三相傍率四祖道 信:五相弘总,一直传承到六相事能终于产生禅宗最县代表性的经典(坛经),充成 了(金州经)等携教思烟的中国化。 插图 较难懂的抽象概念运用具 慧能的成佛经历 象图画表示,让读者可以尽 量形象直观地理解原意。 0 《金刚经》影响禅宗的四个方面 对比(金州经)与(龄)中的思烟,会发昆(全刚场)从曲个为面对(运纯)的 《》 思想有重装的影响 《金刚经》原文《坛经》原文 思题内容 .无7=公经” 。不大产中修事性称是一样的:单石会 司人不同而有◆时, 2属m.无相 无专身常,无相 食明“相为w“的人系,或经何真为师 图表 将隐晦。生涩的叙述,以 3w 情华”浅认为,无理经过长斯要件。共委 清楚的图表方式呈现,此 一分生净性 ,观山见性,呢性 ◆一丝待性,脚可风果,为人明:运是端拉明 方式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4性自度 +心行香无观自准 二位生各于每者 点生片是自乙度自之,与方女就是城山每 每样每准 五谁六尘 名词解释 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五种遮盖住我们智慧 的动作,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人所认识的对象。 名词解释 本书本章节中重要概 念的详细解释, 239m
第壹童《坛经》与禅宗:中国化的佛教 士 第宣章 《坛经》与禅宗 中国化的佛教 佛教自从传入中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 它中国化的历程,这个目标直到禅宗出现以 后才真正实现。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表现在 与中国固有文化的融合,而且更突出地表现 在它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改造。至今我们还能 在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学、建筑中找到禅宗的 影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坛经》的出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