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刚体力学 八|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 2 九振动 6 十|波动和声 6 十一流体力学 十二相对论简介 十 总复习 3 合 计 80 【本文】 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 教学目的 概括了解物理学整体及其发展概貌、物理学科的特点、力学在20世纪物理 学发展中所起作用,掌握物理学包括力学最基本的内容:质点的概念,时间和 长度的计量,单位制和量纲,数量级估计以及参考系坐标系等 内容要点: 1.发展着的物理学 2.物理学科的特点 3.时间和长度的计量 4.单位制和量纲 5.数量级估计 6.参考系·坐标系与时间坐标轴 7.力学一一学习物理学的开始 教学建议:
36 七 刚体力学 12 八 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 2 九 振动 6 十 波动和声 6 十一 流体力学 8 十二 相对论简介 4 十三 总复习 3 合 计 80 【本文】 第一章 物理学和力学 教学目的: 概括了解物理学整体及其发展概貌、物理学科的特点、力学在 20 世纪物理 学发展中所起作用,掌握物理学包括力学最基本的内容:质点的概念,时间和 长度的计量,单位制和量纲,数量级估计以及参考系坐标系等。 内容要点: 1.发展着的物理学 2.物理学科的特点 3.时间和长度的计量 4.单位制和量纲 5.数量级估计 6.参考系·坐标系与时间坐标轴 7.力学——学习物理学的开始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建议: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 1.中学所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为=b+1m2,各量单位为时间:s(秒), 长度:m(米)。若改为以h(小时)和km(公里)作为时间和长度的单位, 上述公式如何?若仅时间单位改为h,如何?若仅v单位改为km/h,又如何? 2.某科研成果得出 a=10 其中Mm、m和m表示某些物体的质量,103、10、a和1为纯数即量纲 你能否初步根据量纲判断此成果有误否?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 1.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质(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学会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 质点运动时的上述这些物理量 2.学会由已知运动方程求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学会由加速度(或 速度)和初始条件求质点运动的运动方程。 3.掌握并会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能运用xt、t、a-t 图线去分析质点的运动。 4.掌握并会熟练运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圆周运动中角 量与线量的关系 5.能借助自然坐标系描述质点的运动,计算质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
37 ●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 教学手段建议: 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 1.中学所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为 2 0 2 1 s = v t + at ,各量单位为时间:s(秒), 长度: m (米)。若改为以 h(小时)和 km (公里)作为时间和长度的单位, 上述公式如何?若仅时间单位改为 h,如何?若仅 0 v 单位改为 km/h,又如何? 2.某科研成果得出 + = − − 1 3 2 3 1 2 1 29 10 1 10 m m m m m M p 其中 M、m1、m2 和 mp 表示某些物体的质量, 3 10− 、 29 10− 、 和 1 为纯数即量纲 1。你能否初步根据量纲判断此成果有误否? 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 1.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质(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学会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 质点运动时的上述这些物理量。 2.学会由已知运动方程求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学会由加速度(或 速度)和初始条件求质点运动的运动方程。 3.掌握并会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能运用 x-t、v-t、a-t 图线去分析质点的运动。 4.掌握并会熟练运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圆周运动中角 量与线量的关系。 5.能借助自然坐标系描述质点的运动,计算质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
度 6.理解伽利略变换,掌握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 内容要点 1.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2.瞬时速度矢量与瞬时加速度矢量 3.质点直线运动一一从坐标到速度和加速度 4.质点直线运动一一从加速度到速度和坐标 5.平面直角坐标系·抛体运动 6.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7.极坐标系·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 8.伽利略变换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建议: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 1.雷达观测员正在监视一越来越近的抛射体。在某一时刻,靠他得到这样 的信息:(1)抛射体达到最大高度且正以速率v沿水平方向运动;(2)观测 员到抛射体的直线距离为l;(3)观测员观察抛射体的视线与水平方向成角。 问:(1)抛射体命中点到观测员的距离D等于什么?(2)何种情况下抛 射体飞越观测员的头顶以后才击中目标?何种情况下抛射体在未达到观测员以 前就命中目标? 设地球表面为平面且观测员位于抛射体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以内 2.中学时曾学过v=10+at,s=va+a2,v2-vb2=2as,这几个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公式,你能否指出在怎样的初始条件下,可得出这几个公式
38 度。 6.理解伽利略变换,掌握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 内容要点: 1.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2.瞬时速度矢量与瞬时加速度矢量 3.质点直线运动——从坐标到速度和加速度 4.质点直线运动——从加速度到速度和坐标 5.平面直角坐标系·抛体运动 6.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7.极坐标系·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 8.伽利略变换 教学建议: ●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 教学手段建议: 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 1.雷达观测员正在监视一越来越近的抛射体。在某一时刻,靠他得到这样 的信息:(1)抛射体达到最大高度且正以速率 v 沿水平方向运动;(2)观测 员到抛射体的直线距离为 l;(3)观测员观察抛射体的视线与水平方向成 角。 问:(1)抛射体命中点到观测员的距离 D 等于什么?(2)何种情况下抛 射体飞越观测员的头顶以后才击中目标?何种情况下抛射体在未达到观测员以 前就命中目标? 设地球表面为平面且观测员位于抛射体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以内。 2.中学时曾学过 v v at s v t at v v as t , t 2 2 1 , 2 0 2 2 = 0 + = 0 + − = ,这几个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公式,你能否指出在怎样的初始条件下,可得出这几个公式
第三章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建立的基本历史线索,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 内容,力、质量、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理解力、惯性的涵义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掌握三种常用力一一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的特点 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隔离体法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在上述基础上,能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质点动力学问题 4.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 5.掌握运用惯性力来处理直线加速参考系中的质点动力学问题,了解匀速 转动参考系中离心惯性力和科里奧利力的含义。 6.理解质点的冲量和动量的概念,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7.掌握和熟练应用质点的动量定理;理解质点的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 的等价性 8.理解质点系的动量概念和质心概念,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 定理 熟练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正确运用和计算一 些力学问题 内容要点 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参考系 2.惯性质量和动量 3.主动力和被动力 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5.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 6.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 7.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8.动量守恒定律 火箭的运动
39 第三章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建立的基本历史线索,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 内容,力、质量、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理解力、惯性的涵义。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掌握三种常用力——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的特点 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隔离体法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在上述基础上,能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质点动力学问题。 4.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 5.掌握运用惯性力来处理直线加速参考系中的质点动力学问题,了解匀速 转动参考系中离心惯性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含义。 6.理解质点的冲量和动量的概念,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7.掌握和熟练应用质点的动量定理;理解质点的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 的等价性。 8.理解质点系的动量概念和质心概念,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 定理。 9.熟练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正确运用和计算一 些力学问题。 内容要点: 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参考系 2.惯性质量和动量 3.主动力和被动力 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5.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 6.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 7.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8.动量守恒定律 *9.火箭的运动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建议: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 1.抛物线形弯管的表面光滑,绕铅直轴以匀角速率转动,抛物线方程为 y=ax2,a为正常数。小环套于弯管上。(1)弯管角速度多大,小环可在管上 任意位置相对弯管静止?(2)若为园形光滑弯管,情况如何? 2.尾部设有游泳池的轮船匀速直线行驶,一人在游泳池的高跳台上朝船尾 方向跳水,旁边的乘客担心他跳入海中,这种担心是否必要?若轮船加速行驶, 这种担心有无道理?用学过的物理原理解释。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的: 1.掌握功的概念。会计算恒力的功和简单变力的功。掌握功率的概念,会 计算功率。 2.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概念及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熟练应用质 点的动能定理 3.理解保守力、非保守力做功的特点,以及保守力做功与势能增量之间的 关系。掌握势能的概念,特别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并会计算。 4.掌握并熟练应用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掌握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条件;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6.掌握恢复系数的定义,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 性碰撞的定义及其特点。 7.学会判断在一个力学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动能、机械能是否守恒。 内容要点
40 教学建议: ●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 ● 教学手段建议: 板书结合多媒体。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 1.抛物线形弯管的表面光滑,绕铅直轴以匀角速率转动,抛物线方程为 2 y = ax ,a 为正常数。小环套于弯管上。(1)弯管角速度多大,小环可在管上 任意位置相对弯管静止?(2)若为园形光滑弯管,情况如何? 2.尾部设有游泳池的轮船匀速直线行驶,一人在游泳池的高跳台上朝船尾 方向跳水,旁边的乘客担心他跳入海中,这种担心是否必要?若轮船加速行驶, 这种担心有无道理?用学过的物理原理解释。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的: 1.掌握功的概念。会计算恒力的功和简单变力的功。掌握功率的概念,会 计算功率。 2.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概念及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熟练应用质 点的动能定理。 3.理解保守力、非保守力做功的特点,以及保守力做功与势能增量之间的 关系。掌握势能的概念,特别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并会计算。 4.掌握并熟练应用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5.掌握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条件;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6.掌握恢复系数的定义,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 性碰撞的定义及其特点。 7.学会判断在一个力学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动能、机械能是否守恒。 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