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吴邓 杜甫
杜甫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题解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 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 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 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 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 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 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 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 “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 让吴郎易于接受
题解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 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 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 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 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 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 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 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 “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 让吴郎易于接受
改写 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 从不干涉。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 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 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 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 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 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 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改写 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 从不干涉。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 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 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 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 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 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 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鉴赍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自叙以前事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以启发吴郎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委蜿劝吴郎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民苦的根源
鉴赏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