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主题阋读写作教练 2012年D版】 二O一二年七月八日
- 1 - 中考语文 主题阅读写作教练 【2012 年 D 版】 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
语文主题阅读系列【2012】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聆听校园之声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讴歌风土人情 0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谱写人文情怀…… 34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履行责任义务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书写亲情之歌 67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奏响生命之歌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维护人格尊严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把握时代脉博 -118-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构建和谐社会…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吟唱感动心曲 -151-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品味文化盛宴 -167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树立远大理想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攀登科技高峰.… 198
- 2 - 语文主题阅读系列【2012】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聆听校园之声.......................................................- 3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讴歌风土人情.....................................................- 20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谱写人文情怀.....................................................- 34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履行责任义务.....................................................- 50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书写亲情之歌.....................................................- 67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奏响生命之歌.....................................................- 85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维护人格尊严...................................................- 101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把握时代脉博...................................................- 118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构建和谐社会...................................................- 135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吟唱感动心曲...................................................- 151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品味文化盛宴...................................................- 167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树立远大理想...................................................- 182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攀登科技高峰...................................................- 198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聆听校园之声 主题阐述 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是文化的家园。校园中我们熟悉的环境,亲切的面孔,多彩的生活,无 不吸引着我们。校园,是我们体验时代、社会和人生的一个平台 我们一踏进中学的大门,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心中也充满了收获的甜蜜 漫步于林荫道上,我们贪婪地嗅着花草的气息;驻足在图书馆前,我们仿佛已融入知识的海 洋;徘徊在科技馆周围,我们羡慕地望着端着实验器具来去匆匆的学生们,脑中不禁遐想,这里 蕴藏着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在这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年轻的心,纵横驰骋中多了份牵挂,多了份担忧。收起小学时那颗 疯玩的心,捧起沉甸甸的课本,我们,一群求知若渴的少年,正向着心中的太阳飞奔,一路上披 荆斩棘,却永不停息。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地,正将她丰富的营养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血脉,让 我们走得踏实、走得有力。她不但给予我们知识,而且让我们健康成长! 校园是学习的天堂,她给了我们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接下来,就让我们撷取校园花朵, 聆听校园之声吧! 原题回放 漏掉的“三好生”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 他的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 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若非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 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营子女,他 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 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 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 3 -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聆听校园之声 主题阐述 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是文化的家园。校园中我们熟悉的环境,亲切的面孔,多彩的生活,无 不吸引着我们。校园,是我们体验时代、社会和人生的一个平台。 我们一踏进中学的大门,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心中也充满了收获的甜蜜。 漫步于林荫道上,我们贪婪地嗅着花草的气息;驻足在图书馆前,我们仿佛已融入知识的海 洋;徘徊在科技馆周围,我们羡慕地望着端着实验器具来去匆匆的学生们,脑中不禁遐想,这里 蕴藏着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在这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年轻的心,纵横驰骋中多了份牵挂,多了份担忧。收起小学时那颗 疯玩的心,捧起沉甸甸的课本,我们,一群求知若渴的少年,正向着心中的太阳飞奔,一路上披 荆斩棘,却永不停息。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地,正将她丰富的营养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血脉,让 我们走得踏实、走得有力。她不但给予我们知识,而且让我们健康成长! 校园是学习的天堂,她给了我们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接下来,就让我们撷取校园花朵, 聆听校园之声吧! 原题回放 漏掉的“三好生” 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 他的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 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若非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 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营子女,他 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 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 ‘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挣回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 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 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 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 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 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 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 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 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 内还是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
- 4 -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挣回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 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 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 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 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 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 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 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 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 内还是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
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十四段中“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题型解析:此题直接让考生回答文中所写主体事件的经过,是目前出现率较高的一种题型。 失误分析:本题设计得较为简单,考生很容易得分。失分是由于考生不能很好地对文章思路 进行整体把握,以及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不强所造成的。 参考答案:上台领奖,没有其名,校长暴怒,同学嘲笑。 2.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表达效果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比较简单,考生也容易得分。 失误分析:考生不了解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不能较好地对文章所写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参考答案: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他”被同学捉弄而上台领奖的情节作铺垫 3.第二十七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 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理解、想象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解答 失误分析:考生不能明确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归纳不全面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的疏忽深感遗憾,并流露出不满和埋怨 4.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根据文段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失误分析:考生对文章结尾语段在文中所起作用了解不清,只停留在文本含义层面,不能准 确写出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心怀感激,为自己未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而愧疚 名篇赏析 永远的账单金波 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而当时,他确确实实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 那是若干年前,这里的山村比现在更穷。那一年,穷苦的山沟竟出了一个中学生。这就奇了 更奇的是,这个学生每天要赶20里的山路到村中学去读书呢。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便日吃两餐。 山里的冬天来得早,也许是日头短,来不及做早饭吧,公鸡刚叫两遍,学生便怀揣一只大红薯
- 5 - 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 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十四段中“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题型解析:此题直接让考生回答文中所写主体事件的经过,是目前出现率较高的一种题型。 失误分析:本题设计得较为简单,考生很容易得分。失分是由于考生不能很好地对文章思路 进行整体把握,以及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不强所造成的。 参考答案:上台领奖,没有其名,校长暴怒,同学嘲笑。 2.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表达效果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比较简单,考生也容易得分。 失误分析:考生不了解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不能较好地对文章所写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参考答案: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他”被同学捉弄而上台领奖的情节作铺垫。 3.第二十七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 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理解、想象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解答。 失误分析:考生不能明确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归纳不全面。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的疏忽深感遗憾,并流露出不满和埋怨。 4.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根据文段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失误分析:考生对文章结尾语段在文中所起作用了解不清,只停留在文本含义层面,不能准 确写出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心怀感激,为自己未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而愧疚。 名篇赏析 永远的账单 金波 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而当时,他确确实实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 那是若干年前,这里的山村比现在更穷。那一年,穷苦的山沟竟出了一个中学生。这就奇了, 更奇的是,这个学生每天要赶 20 里的山路到村中学去读书呢。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便日吃两餐。 山里的冬天来得早,也许是日头短,来不及做早饭吧,公鸡刚叫两遍,学生便怀揣一只大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