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许耀桐: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17 最后,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原则。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 部“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①这样的纪律是“全体党员不分上下都必须无例外和无 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2“不仅要求普通党员,而且要求‘上层人物’履行党员的义务”③。为什么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呢?因为遵守纪律也包括遵守其他的制度、规定等在内,说到 底它们都是集中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们是通过民主的程序,经过大家的同意制定出来的。因此,在 纪律、制度和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严格遵守。由于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达到集中统一,集中统 需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也不能例外,必须强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原则,否 则,党内民主就会失范失序。例如,要进行党内民主选举,就要在党内民主选举的纪律、制度和规定 下展开,才能保障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责任编辑:林日杖) ①《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页 ②《列宁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③《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95页
第 3 期 许耀桐: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最后ꎬ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原则ꎮ 列宁指出ꎬ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 部 “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ꎮ”①这样的纪律是 “全体党员不分上下都必须无例外和无 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② “不仅要求普通党员ꎬ 而且要求 ‘上层人物’ 履行党员的义务”③ꎮ 为什么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呢? 因为遵守纪律也包括遵守其他的制度、 规定等在内ꎬ 说到 底它们都是集中的产物ꎬ 也就是说ꎬ 它们是通过民主的程序ꎬ 经过大家的同意制定出来的ꎮ 因此ꎬ 在 纪律、 制度和规定面前ꎬ 人人平等ꎬ 必须严格遵守ꎮ 由于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达到集中统一ꎬ 集中统一 需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ꎬ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也不能例外ꎬ 必须强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原则ꎬ 否 则ꎬ 党内民主就会失范失序ꎮ 例如ꎬ 要进行党内民主选举ꎬ 就要在党内民主选举的纪律、 制度和规定 下展开ꎬ 才能保障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ꎮ (责任编辑: 林日杖) 17 ① ② ③ «列宁全集» 第 39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24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0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202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395 页ꎮ
2019年第3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19 (总第216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216 DOI:10.12046/j.isn.1000-5285.2019.03.003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世南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高扬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习 近平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劂文明衰”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的重要观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 崇高历史使命的强烈政治意识、民本意识、安全意识、民族意识、世界意识、未来意识,具有十分丰富 而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緊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发展价值与安全价 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代内价值与代 际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85(2019)03-0018-07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①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 族未来的大计”2的论述,是习近平在多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高扬了我党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习近平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重要观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为人民谋 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一崇高历史使命的强烈政治意识、民本意识、安全意识、民族 意识、世界意识、未来意识,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 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緊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经济价值与政治 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民族价 值与全球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收稿日期:2019-04-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编号 l8JZD007)的阶段性成果。苏州大学2019年度优秀学术团队“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研究 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 ①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迷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页
2019 年第 3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3ꎬ 2019 (总第 216 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ꎬ No 216 DOI: 10 12046 / j issn 1000 ̄5285 2019 03 003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方世南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ꎬ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和灵魂ꎬ 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 造福于民的宗旨意识、 使命意识ꎬ 高扬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ꎬ 突出了习 近平关于 “生态兴则文明兴ꎬ 生态衰则文明衰” 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的重要观点ꎬ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为人民谋福祉、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这 一崇高历史使命的强烈政治意识、 民本意识、 安全意识、 民族意识、 世界意识、 未来意识ꎬ 具有十分丰富 而深刻的价值意蕴ꎮ 充分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发展价值与安全价 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代内价值与代 际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ꎮ 关键词: 生态文明ꎻ 人民福祉ꎻ 民族未来ꎻ 价值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2019)03 ̄0018 ̄07 收稿日期: 2019-04-06 基金项目: 本文为 2018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编号 18JZD007) 的阶段性成果ꎮ 苏州大学 2019 年度优秀学术团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 成果ꎮ 作者简介: 方世南ꎬ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研究 中心”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ꎬ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当代中国政治ꎮ ①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ꎬ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ꎬ 第 5、 7 页ꎮ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ꎬ 人民福祉ꎬ 关乎民族未来” ① 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 族未来的大计” ②的论述ꎬ 是习近平在多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ꎬ 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的精髓和灵魂ꎬ 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 造福于民的宗旨意识、 使命意识ꎬ 高扬了我党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理念ꎬ 突出了习近平关于 “生态兴则文明兴ꎬ 生态衰则文明衰” 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的重要观点ꎬ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为人民谋 福祉、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这一崇高历史使命的强烈政治意识、 民本意识、 安全意识、 民族 意识、 世界意识、 未来意识ꎬ 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ꎮ 充分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 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经济价值与政治 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民族价 值与全球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ꎮ
第3期 方世南: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既是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的一种政治动员,又是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端重要性的一种科学的价值判断,充满了丰富 而深刻的价值论意蕴。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形而上的哲理性与形而下的具体性的高度统一,从形而上的哲理性上看,建 设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不能对此作肤浅的泛泛而论,而只有从价值属性、价值特 征、价值实现、价值评价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把握其重大意义。从晢学层面上看,价值是反映认识和实 践活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对象性和双向生成性、互益性关系之契合程度的一个 范畴,价值体现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在对象性关系之中具有的一定的功能和意 义。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首先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 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对于生态价值的高度重 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习近平之所以十分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在于生态具有 重大价值。对于生态的价值,著名环境保护人物,如辛格、雷根、施怀泽、泰勒、利昂波德、罗尔斯 顿、阿恩·纳斯、比尔·迪伏、乔治·塞逊斯等人都认为,不光是人有价值,而且在人以外的存在物 特别是自然生态,与人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和权利,因此,必须维护自然生态价值及其权利。 罗尔斯顿甚至把自然价值看作是一切价值之源。他认为,不仅是人的身体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创造的 甚至其人的思维能力和精神文化创造能力都是自然界赐予的。罗尔斯顿这一观点,为人们在注重人的 价值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态文明”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十分鲜明的价值色彩,表明生态的最大价值就是促进文明的发 展。习近平以古鉴今,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生态与文明内在关联的历史经验后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这种生态与文明之间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和相互生成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建设生态文 明的重要根据,警示人们,必须时刻牢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 类文明的兴衰演替,影响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美誉都与生态环境有 关,均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物产丰富、田野肥沃的地区。后来,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绝大多数 国家都文明衰落了,其原因与缺乏生态意识,破坏生态环境有关。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 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分析道,因为过度的农业开发,削弱了生态环境的承载 力,耗尽了作为人类生命之源的水资源,这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文明衰落的一大主因。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坚持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 内在联系。在马克思所说的属人的世界里,生态价值是与人的价值紧密联系的,没有人的价值,生态 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从体现出来。因此,“生态文明”这个词既彰显了生态的价值,同时又突 出了文明(人)的价值。文明是与人的素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所有的文明从归根结底 的意义上看都归结为人的文明。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说到底文明 反映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文明素质。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社会文 明、生态文明,都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是满足人民 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加强人的建设从而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
第 3 期 方世南: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一、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既是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的一种政治动员ꎬ 又是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端重要性的一种科学的价值判断ꎬ 充满了丰富 而深刻的价值论意蕴ꎮ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形而上的哲理性与形而下的具体性的高度统一ꎬ 从形而上的哲理性上看ꎬ 建 设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ꎬ 不能对此作肤浅的泛泛而论ꎬ 而只有从价值属性、 价值特 征、 价值实现、 价值评价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把握其重大意义ꎮ 从哲学层面上看ꎬ 价值是反映认识和实 践活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对象性和双向生成性、 互益性关系之契合程度的一个 范畴ꎬ 价值体现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在对象性关系之中具有的一定的功能和意 义ꎮ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首先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 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ꎮ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体现了对于生态价值的高度重 视ꎮ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ꎬ 习近平之所以十分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ꎬ 就在于生态具有 重大价值ꎮ 对于生态的价值ꎬ 著名环境保护人物ꎬ 如辛格、 雷根、 施怀泽、 泰勒、 利昂波德、 罗尔斯 顿、 阿恩纳斯、 比尔迪伏、 乔治塞逊斯等人都认为ꎬ 不光是人有价值ꎬ 而且在人以外的存在物 特别是自然生态ꎬ 与人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和权利ꎬ 因此ꎬ 必须维护自然生态价值及其权利ꎮ 罗尔斯顿甚至把自然价值看作是一切价值之源ꎮ 他认为ꎬ 不仅是人的身体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创造的ꎬ 甚至其人的思维能力和精神文化创造能力都是自然界赐予的ꎮ 罗尔斯顿这一观点ꎬ 为人们在注重人的 价值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ꎮ “生态文明” 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十分鲜明的价值色彩ꎬ 表明生态的最大价值就是促进文明的发 展ꎮ 习近平以古鉴今ꎬ 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生态与文明内在关联的历史经验后指出ꎬ 生态兴则文明兴ꎬ 生态衰则文明衰ꎮ 这种生态与文明之间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和相互生成的逻辑关系ꎬ 构成了建设生态文 明的重要根据ꎬ 警示人们ꎬ 必须时刻牢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ꎬ 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前提条件ꎬ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ꎬ 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 类文明的兴衰演替ꎬ 影响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ꎮ 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美誉都与生态环境有 关ꎬ 均发源于水量丰沛、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田野肥沃的地区ꎮ 后来ꎬ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绝大多数 国家都文明衰落了ꎬ 其原因与缺乏生态意识ꎬ 破坏生态环境有关ꎮ 1982 年ꎬ 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 布森在 «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 一书中分析道ꎬ 因为过度的农业开发ꎬ 削弱了生态环境的承载 力ꎬ 耗尽了作为人类生命之源的水资源ꎬ 这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文明衰落的一大主因ꎮ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坚持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 内在联系ꎮ 在马克思所说的属人的世界里ꎬ 生态价值是与人的价值紧密联系的ꎬ 没有人的价值ꎬ 生态 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ꎬ 也无从体现出来ꎮ 因此ꎬ “生态文明” 这个词既彰显了生态的价值ꎬ 同时又突 出了文明 (人) 的价值ꎮ 文明是与人的素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ꎮ 所有的文明从归根结底 的意义上看都归结为人的文明ꎮ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ꎬ 文明是实践的事情ꎬ 是社会的素质ꎬ 说到底文明 反映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文明素质ꎮ 无论是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ꎬ 还是社会文 明、 生态文明ꎬ 都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ꎮ 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是满足人民 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加强人的建设从而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任务ꎮ 他指出ꎬ 建设生态文明ꎬ 就是以 19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实际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很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环境污 染导致的民生之患、民生之痛,“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 好生产生活环境”①。 由此可见,只有从价值论视角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其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相互生成的辩证关系,才能防止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错误,从而有效地 消解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也才能更加深入而完整地把握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而丰富的价值意蕴。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突出了发展价值和安全价值的 辩证关系,充分顾及了两者的内在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发展和安全并重 我们要秉持为 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无论是生态文明的进展、还是 人民福祉的实现以及民族未来的开创,都需要发展之力,都要高度注重发展的价值,特别是要高度注 重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价值。而发展必须是安全的并有助于子孙后代世世代代 的永续发展,必须在安全发展中实现发展的价值。不安全的发展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发展,相反,会毁 掉发展的价值。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促进生态安全,目的是实现发展的价值和安全的价值 在习近平看来,生态文明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生态文明关键来自建设,而建设与发展几乎是同 义词。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诉求,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系统的整体发展。发展的价值既有经济建设所要达到的经济价值,政治建设所要 达到的政治价值,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文化价值,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社会价值,还有生态文明建设 所要达到的生态价值。发展的价值是在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紧密结合和相互协调的整体性建设中实现的。在“五位一体”的整体性建设中如果缺少了或者弱化 了任何一个方面,发展的价值都是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的。习近平根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和历史任务,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价值,提出了“两个 清醒认识”的论断,他说:“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 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加 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和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都是确保生态安全 的重要举措,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了实现人民福祉和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 续发展。习近平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都要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岀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千万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 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嘴巴上说说重要,实际行动上不当一回事,依然固守以往的只注重发展的数量 而忽视发展的质量,只注重发展的规模而忽视发展的效益,只注重发展中的经济因素而忽视人的价 值,只注重当代人的利益而忽视子孙后代人的利益的陈旧落后思维,避免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 态优化、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割裂开来的错误,防止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突出了生态安全和安全发展的价值。生态安全是习近 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阐述了生态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强调 ①②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迷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127、7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 实际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ꎬ 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很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ꎬ 解决环境污 染导致的民生之患、 民生之痛ꎬ “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ꎬ 把生态环境建设好ꎬ 为人民创造良 好生产生活环境”①ꎮ 由此可见ꎬ 只有从价值论视角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起来ꎬ 把握其相互影响、 相互作 用、 相互生成的辩证关系ꎬ 才能防止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错误ꎬ 从而有效地 消解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之争ꎬ 也才能更加深入而完整地把握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而丰富的价值意蕴ꎮ 二、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突出了发展价值和安全价值的 辩证关系ꎬ 充分顾及了两者的内在有机统一ꎮ 习近平指出: “发展和安全并重------我们要秉持为 发展求安全、 以安全促发展理念ꎬ 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ꎮ ② 无论是生态文明的进展、 还是 人民福祉的实现以及民族未来的开创ꎬ 都需要发展之力ꎬ 都要高度注重发展的价值ꎬ 特别是要高度注 重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价值ꎮ 而发展必须是安全的并有助于子孙后代世世代代 的永续发展ꎬ 必须在安全发展中实现发展的价值ꎮ 不安全的发展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发展ꎬ 相反ꎬ 会毁 掉发展的价值ꎮ 因此ꎬ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促进生态安全ꎬ 目的是实现发展的价值和安全的价值ꎮ 在习近平看来ꎬ 生态文明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ꎬ 生态文明关键来自建设ꎬ 而建设与发展几乎是同 义词ꎮ 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诉求ꎬ 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系统的整体发展ꎮ 发展的价值既有经济建设所要达到的经济价值ꎬ 政治建设所要 达到的政治价值ꎬ 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文化价值ꎬ 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社会价值ꎬ 还有生态文明建设 所要达到的生态价值ꎮ 发展的价值是在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紧密结合和相互协调的整体性建设中实现的ꎮ 在 “五位一体” 的整体性建设中如果缺少了或者弱化 了任何一个方面ꎬ 发展的价值都是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的ꎮ 习近平根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和历史任务ꎬ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价值ꎬ 提出了 “两个 清醒认识” 的论断ꎬ 他说: “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 性ꎬ 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ꎮ ③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ꎬ 加 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和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ꎬ 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ꎬ 都是确保生态安全 的重要举措ꎬ 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ꎬ 为了实现人民福祉和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 续发展ꎮ 习近平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都要深刻地认识到ꎬ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ꎬ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ꎬ 千万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 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ꎬ 嘴巴上说说重要ꎬ 实际行动上不当一回事ꎬ 依然固守以往的只注重发展的数量 而忽视发展的质量ꎬ 只注重发展的规模而忽视发展的效益ꎬ 只注重发展中的经济因素而忽视人的价 值ꎬ 只注重当代人的利益而忽视子孙后代人的利益的陈旧落后思维ꎬ 避免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生 态优化、 人民福祉、 民族未来割裂开来的错误ꎬ 防止重蹈 “先污染后治理” 的覆辙ꎮ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ꎬ 突出了生态安全和安全发展的价值ꎮ 生态安全是习近 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重要内容ꎬ 习近平阐述了生态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地位ꎬ 强调 20 ①②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ꎬ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ꎬ 第 7、 127、 7 页ꎮ
第3期 方世南: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生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安详以及民生幸福安康的坚实 基础。生态安全对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国际安全都 会产生重大影响。构成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这个因素,就毫 无幸福可言。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 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 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存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找到了钱,但空气、饮用 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①。美国长期研究生态安全问题的专家诺曼·迈尔斯在《最终的安 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一书中指出:“安全的保障不再局限于军队、坦克、炸弹和导弹之类这 些传统的军事力量,而是愈来愈多地包括作为我们物质生活基础的环境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 源、森林、气候,以及构成一个国家的环境基础的所有主要成分。假如这些基础退化,国家的经济基 础最终将衰退,它的社会组织会蜕变,其政治结构也将变得不稳定。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冲突,或是 一个国家内部发生骚乱和造反,或是引起与别国关系的紧张和敌对”②。在诺曼·迈尔斯看来,由于 生态安全具有隐蔽性,以及生态问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发展的,更要高度重视。诺曼·迈尔斯 说:“如果环境问题像心脏病突发那样危害我们,我们就会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并努力使之恢复。相 反,环境问題像癌症那样静悄悄地在暗地里侵害我们的肌体,不易察觉,也没有抵制,直到它们深层 的损害非常明显地才最终爆发出来”3。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实质上提出了要以生态安全奠 定国家安全的自然基础,要以生态安全保障民生福祉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以生态安全走向生 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等一系列有关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題。由此可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 目的就是为了走向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从价值论视角将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 起来,把握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实现发展的价 值,又以生态安全和安全发展的价值促进民生福祉的实现和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具有鲜明的将经济与政治、经 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经济与政治紧密联姻、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双向生成中实现民 生福祉和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实现民生福祉和推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 力来促进经济价值的实现,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 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产力,将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优化,推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获得财富的经济价值。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论述,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和经济财富联系起来,它们有的是直接的经济价值,有的 是间接的经济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论述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如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 ②③[美]诺受·迈尔斯:《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王正平、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0
第 3 期 方世南: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价值意蕴 生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ꎬ 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安详以及民生幸福安康的坚实 基础ꎮ 生态安全对于政治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国际安全都 会产生重大影响ꎮ 构成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良好的生态环境ꎬ 没有这个因素ꎬ 就毫 无幸福可言ꎮ 习近平指出: “纵观世界发展史ꎬ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ꎬ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 展生产力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ꎬ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ꎮ 对人的生存来说ꎬ 金山银山 固然重要ꎬ 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存的重要内容ꎬ 是金钱不能替代的ꎮ 你找到了钱ꎬ 但空气、 饮用 水都不合格ꎬ 哪有什么幸福可言”①ꎮ 美国长期研究生态安全问题的专家诺曼迈尔斯在 «最终的安 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 一书中指出: “安全的保障不再局限于军队、 坦克、 炸弹和导弹之类这 些传统的军事力量ꎬ 而是愈来愈多地包括作为我们物质生活基础的环境资源ꎮ 这些资源包括土壤、 水 源、 森林、 气候ꎬ 以及构成一个国家的环境基础的所有主要成分ꎮ 假如这些基础退化ꎬ 国家的经济基 础最终将衰退ꎬ 它的社会组织会蜕变ꎬ 其政治结构也将变得不稳定ꎮ 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冲突ꎬ 或是 一个国家内部发生骚乱和造反ꎬ 或是引起与别国关系的紧张和敌对”②ꎮ 在诺曼迈尔斯看来ꎬ 由于 生态安全具有隐蔽性ꎬ 以及生态问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发展的ꎬ 更要高度重视ꎮ 诺曼迈尔斯 说: “如果环境问题像心脏病突发那样危害我们ꎬ 我们就会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并努力使之恢复ꎮ 相 反ꎬ 环境问题像癌症那样静悄悄地在暗地里侵害我们的肌体ꎬ 不易察觉ꎬ 也没有抵制ꎬ 直到它们深层 的损害非常明显地才最终爆发出来” ③ ꎮ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实质上提出了要以生态安全奠 定国家安全的自然基础ꎬ 要以生态安全保障民生福祉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ꎬ 要以生态安全走向生 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等一系列有关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ꎮ 由此可见ꎬ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ꎬ 其 目的就是为了走向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ꎮ 从价值论视角将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 起来ꎬ 把握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生成的辩证关系ꎬ 有助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实现发展的价 值ꎬ 又以生态安全和安全发展的价值促进民生福祉的实现和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ꎮ 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 彰显了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ꎬ 具有鲜明的将经济与政治、 经 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紧密地结合起来ꎬ 在经济与政治紧密联姻、 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双向生成中实现民 生福祉和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价值意蕴ꎮ 实现民生福祉和推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ꎬ 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ꎬ 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 力来促进经济价值的实现ꎬ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ꎮ 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ꎬ 建设生态文明 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产力ꎬ 将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优化ꎬ 推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ꎬ 实现获得财富的经济价值ꎮ 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论述ꎬ 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和经济财富联系起来ꎬ 它们有的是直接的经济价值ꎬ 有的 是间接的经济价值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ꎬ 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 论述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ꎬ 如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21 ①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ꎬ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ꎬ 第 4 页ꎮ ③ [美] 诺曼迈尔斯: «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ꎬ 王正平、 金辉译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年版ꎬ 第 19-20、 27 页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