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内集中制的支持保障。党内民主只有在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条件下,才能健康有序地得 以开展。 党内民主的内涵与规定 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相联系,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实行党内民主。那么,这样的党内民 主应该具有哪些内涵和规定呢?依据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属于党内民主制的范围划定,笔者从列宁对党 内民主的论述中梳理归纳了真正属于党内民主的十项内涵和规定。而以往,由于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概 念作了宽泛的理解,把本属于党内集中制的内涵和规定,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 从整体以及其他的纪律规定等也视为党内民主的内涵和规定,则是不妥的 1.公开性。党的事务要在党内公开,并且这些党内事务在有条件、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可 能地向社会公开。列宁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仅限于对 本组织的成员公开。”①列宁列举了当时的德国社会党组织的例子,称德国社会党之所以是民主的组 织,因为在德国社会党内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甚至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是公开举行的。公开性是判 断是否实行党内民主的鲜明标识,列宁认为,一个没有公开性的政党,谁也不会称之为民主的组织 2.选举制。党内民主与选举密不可分,列宁指出:“我们的党章十分明确地规定党是民主的组 织。整个组织是自下而上在选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这就是说,“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 举产生”③,由“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④。这样的选举制,是普遍、直接、平等 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实行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虽然是“社会民主党人很久 以前就最先在他们的党纲中提出来”,本来是作为对国家杜马(议会)选举的一种要求,但它同样 也适用于党内民主选举,成为党章的一条规定:“选举采用秘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6 3.党员民主权利。党是领导无产阶级争取民主制的先进部队,每一个党员也就自然成为先进的 民主战士,理应享有民主权利。党员一律平等并享有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列宁 指出,党员应该“担负一定的工作,保证服从党机关的指示,享有党员的权利,可以成为委员会委 员的直接候选人”⑦等等。实行党内民主,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享有的各种民主权利。 4.讨论自由。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推翻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重任,面临着艰难困苦的斗争环 境和风云变幻的时机形势,需要制定引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这样的路线 方针政策并不能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做决定、说了算。列宁指出,对党的工作事务和决定,应该实行 讨论自由”的原则,由“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 略方针。”后来,党章做出明确规定,应该“在各个组织内或在全党内自由而切实地讨论党的政策问 题, 5.自治权。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全国性政党,必然有着中央组织和地方各级组织, 这就产生了地方组织对于自身的事务究竟由谁管理的问题。是由中央统管还是自己管理?作为民主性 的政党,如同党员个人享有民主权利一样,地方组织也享有自治的权利。列宁指出:“党章第8条已 ①《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1页 ②《列宁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57页 ③《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3页。 ④⑧《列宁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1、191-192页 ⑤《列宁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59页。 ⑥⑨《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87页。 ⑦《列宁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 内集中制的支持保障ꎮ 党内民主只有在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条件下ꎬ 才能健康有序地得 以开展ꎮ 党内民主的内涵与规定 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相联系ꎬ 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实行党内民主ꎮ 那么ꎬ 这样的党内民 主应该具有哪些内涵和规定呢? 依据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属于党内民主制的范围划定ꎬ 笔者从列宁对党 内民主的论述中梳理归纳了真正属于党内民主的十项内涵和规定ꎮ 而以往ꎬ 由于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概 念作了宽泛的理解ꎬ 把本属于党内集中制的内涵和规定ꎬ 如: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局部服 从整体以及其他的纪律规定等也视为党内民主的内涵和规定ꎬ 则是不妥的ꎮ 1 公开性ꎮ 党的事务要在党内公开ꎬ 并且这些党内事务在有条件、 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可 能地向社会公开ꎮ 列宁指出: “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ꎬ 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仅限于对 本组织的成员公开ꎮ”① 列宁列举了当时的德国社会党组织的例子ꎬ 称德国社会党之所以是民主的组 织ꎬ 因为在德国社会党内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ꎬ 甚至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是公开举行的ꎮ 公开性是判 断是否实行党内民主的鲜明标识ꎬ 列宁认为ꎬ 一个没有公开性的政党ꎬ 谁也不会称之为民主的组织ꎮ 2 选举制ꎮ 党内民主与选举密不可分ꎬ 列宁指出: “我们的党章十分明确地规定党是民主的组 织ꎮ 整个组织是自下而上在选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ꎮ”② 这就是说ꎬ “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 举产生”③ꎬ 由 “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④ꎮ 这样的选举制ꎬ 是普遍、 直接、 平等 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ꎮ 实行普遍、 直接、 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ꎬ 虽然是 “社会民主党人很久 以前就最先在他们的党纲中提出来”⑤ꎬ 本来是作为对国家杜马 (议会) 选举的一种要求ꎬ 但它同样 也适用于党内民主选举ꎬ 成为党章的一条规定: “选举采用秘密 (无记名) 投票的方式ꎮ”⑥ 3 党员民主权利ꎮ 党是领导无产阶级争取民主制的先进部队ꎬ 每一个党员也就自然成为先进的 民主战士ꎬ 理应享有民主权利ꎮ 党员一律平等并享有民主权利ꎬ 是党内民主开展的前提和基础ꎮ 列宁 指出ꎬ 党员应该 “担负一定的工作ꎬ 保证服从党机关的指示ꎬ 享有党员的权利ꎬ 可以成为委员会委 员的直接候选人”⑦ 等等ꎮ 实行党内民主ꎬ 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享有的各种民主权利ꎮ 4 讨论自由ꎮ 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推翻旧世界、 创造新社会的重任ꎬ 面临着艰难困苦的斗争环 境和风云变幻的时机形势ꎬ 需要制定引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ꎬ 而这样的路线 方针政策并不能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做决定、 说了算ꎮ 列宁指出ꎬ 对党的工作事务和决定ꎬ 应该实行 “讨论自由” 的原则ꎬ 由 “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ꎬ 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 略方针ꎮ” ⑧后来ꎬ 党章做出明确规定ꎬ 应该 “在各个组织内或在全党内自由而切实地讨论党的政策问 题ꎮ” ⑨ 5 自治权ꎮ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全国性政党ꎬ 必然有着中央组织和地方各级组织ꎬ 这就产生了地方组织对于自身的事务究竟由谁管理的问题ꎮ 是由中央统管还是自己管理? 作为民主性 的政党ꎬ 如同党员个人享有民主权利一样ꎬ 地方组织也享有自治的权利ꎮ 列宁指出: “党章第 8 条已 1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列宁全集» 第 6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131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4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257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2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7 年ꎬ 第 363 页ꎮ ⑧ «列宁全集» 第 13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7 年ꎬ 第 191、 191-192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0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259 页ꎮ ⑨ «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ꎬ 北京: 求实出版社ꎬ 1982 年ꎬ 第 87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7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13 页ꎮ
第3期 许耀桐: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13 经规定,任何一个组织都在本地的事务方面享有自治权(自主权)”①,因为“民主集中制不仅不排 斥地方自治以及有独特的经济和生活条件、民族成分等等的区域自治,相反,它必须既要求地方自 治,也要求区域自治。”②如果所有的事务都由中央来管,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管好,“一个民族成分 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③ 6.批评和思想斗争。列宁十分重视在党内开展批评,他指出:“共产党人的责任不是隐讳自己运 动中的弱点,而是公开地批评这些弱点,以便迅速而彻底地克服它们。”④敢不敢批评和能不能批评, 这是衡量一个党成熟与否的标志。“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 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 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⑤。批评, 也包括自我批评。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期间,党代表、小人民委员会主席阿·谢 基谢廖夫批评列宁使用“机关枪”一词不当,列宁马上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同志们,十分抱 歉,我用了‘机关枪’这样的字眼。我郑重保证,今后不再用这一类字眼来打比方,因为这些字眼 会毫无必要地把人们吓一跳,结果使人弄不清楚这要说的是什么了。(鼓掌)谁也不打算用什么机关 枪来扫射任何人。我们绝对相信,无论是基谢廖夫同志,还是其他人,都用不着开枪射击。”⑥为了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跃党内思想斗争氛围,列宁还要求“创办报刊(争论专页等)来更经常、 更广泛地批评党的错误和开展党内各种批评”④,争论专页上刊登的内容包括对党和领导人进行批评 和辩论。列宁认为:“一切党组织可以在符合代表大会意志的范围内对中央委员会的策略提出异议和 纠正中央委员会的偏向和错误的权利。”8 7.保护少数人权利。在党内民主生活中,当一些人的看法、观点、意见、建议不被大家认可 被否决了,这些人就成为少数派。列宁认为,必须保护少数派以及他们的权利。列宁说:“在全体党 员必须遵守的党章中明文规定了对任何少数派的权利的明确保证。少数派现在有党章保障的绝对权利 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斗争”⑨。列宁还强调,务必尊重少数人的合法权利,团结少数人,要善 于“使少数派能和多数派在一个党内共事”。0 8.经常和定期举行党的会议。党内民主要求经常性和定期地举行会议讨论党的事务,如党的代 表大会每年要召开一次,实行年会制。1906年4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四大制定的党章中就规定 了,党的最高机关是党代表大会,定期代表大会由党中央委员会召开,每年一次。同时,应提前一个 半月将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宣布。党章还规定,遇到特殊和紧急情况时,还要专门召开代表大会,如 果占代表大会总票数一半的党组织要求召开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必须在两个月以内召开紧急代表大 会。党之所以要定期或增开代表大会,是因为党内事务必须经代表大会和各级党组织进行民主讨论。 如果长期不开党的代表大会和其他的会议,就会导致党的封闭性,助长“一言堂”和少数人当家的 倾向,最终将破坏党内民主。列宁还要求:“为发挥党员的主动精神,除其他措施外,还绝对必须更 经常、更广泛地召开党员大会”。 9.工作报告制。通过各种工作报告把党内的情况告诉给每一个党员,使党保持公开、透明的状 ①《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9页 ②《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49页, ③《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3页。 ④⑤《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5、167页, ⑥《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3页。 ⑦⑩《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88页, ⑧《列宁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2页 ⑨⑩《列宁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1页
第 3 期 许耀桐: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经规定ꎬ 任何一个组织都在本地的事务方面享有自治权 (自主权) ”①ꎬ 因为 “民主集中制不仅不排 斥地方自治以及有独特的经济和生活条件、 民族成分等等的区域自治ꎬ 相反ꎬ 它必须既要求地方自 治ꎬ 也要求区域自治ꎮ”②如果所有的事务都由中央来管ꎬ 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管好ꎬ “一个民族成分 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ꎮ”③ 6 批评和思想斗争ꎮ 列宁十分重视在党内开展批评ꎬ 他指出: “共产党人的责任不是隐讳自己运 动中的弱点ꎬ 而是公开地批评这些弱点ꎬ 以便迅速而彻底地克服它们ꎮ”④ 敢不敢批评和能不能批评ꎬ 这是衡量一个党成熟与否的标志ꎮ “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ꎬ 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ꎬ 是 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ꎮ 公开承认错误ꎬ 揭露犯错误 的原因ꎬ 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ꎬ 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 ⑤ ꎮ 批评ꎬ 也包括自我批评ꎮ 1921 年 3 月俄共 (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期间ꎬ 党代表、 小人民委员会主席阿谢 基谢廖夫批评列宁使用 “机关枪” 一词不当ꎬ 列宁马上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 “同志们ꎬ 十分抱 歉ꎬ 我用了 ‘机关枪’ 这样的字眼ꎮ 我郑重保证ꎬ 今后不再用这一类字眼来打比方ꎬ 因为这些字眼 会毫无必要地把人们吓一跳ꎬ 结果使人弄不清楚这要说的是什么了ꎮ (鼓掌) 谁也不打算用什么机关 枪来扫射任何人ꎮ 我们绝对相信ꎬ 无论是基谢廖夫同志ꎬ 还是其他人ꎬ 都用不着开枪射击ꎮ”⑥ 为了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ꎬ 活跃党内思想斗争氛围ꎬ 列宁还要求 “创办报刊 (争论专页等) 来更经常、 更广泛地批评党的错误和开展党内各种批评”⑦ꎬ 争论专页上刊登的内容包括对党和领导人进行批评 和辩论ꎮ 列宁认为: “一切党组织可以在符合代表大会意志的范围内对中央委员会的策略提出异议和 纠正中央委员会的偏向和错误的权利ꎮ”⑧ 7 保护少数人权利ꎮ 在党内民主生活中ꎬ 当一些人的看法、 观点、 意见、 建议不被大家认可ꎬ 被否决了ꎬ 这些人就成为少数派ꎮ 列宁认为ꎬ 必须保护少数派以及他们的权利ꎮ 列宁说: “在全体党 员必须遵守的党章中明文规定了对任何少数派的权利的明确保证ꎮ 少数派现在有党章保障的绝对权利 坚持自己的观点ꎬ 进行思想斗争”⑨ꎮ 列宁还强调ꎬ 务必尊重少数人的合法权利ꎬ 团结少数人ꎬ 要善 于 “使少数派能和多数派在一个党内共事”ꎮ ⑩ 8 经常和定期举行党的会议ꎮ 党内民主要求经常性和定期地举行会议讨论党的事务ꎬ 如党的代 表大会每年要召开一次ꎬ 实行年会制ꎮ 1906 年 4 月ꎬ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四大制定的党章中就规定 了ꎬ 党的最高机关是党代表大会ꎬ 定期代表大会由党中央委员会召开ꎬ 每年一次ꎮ 同时ꎬ 应提前一个 半月将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宣布ꎮ 党章还规定ꎬ 遇到特殊和紧急情况时ꎬ 还要专门召开代表大会ꎬ 如 果占代表大会总票数一半的党组织要求召开代表大会ꎬ 中央委员会必须在两个月以内召开紧急代表大 会ꎮ 党之所以要定期或增开代表大会ꎬ 是因为党内事务必须经代表大会和各级党组织进行民主讨论ꎮ 如果长期不开党的代表大会和其他的会议ꎬ 就会导致党的封闭性ꎬ 助长 “一言堂” 和少数人当家的 倾向ꎬ 最终将破坏党内民主ꎮ 列宁还要求: “为发挥党员的主动精神ꎬ 除其他措施外ꎬ 还绝对必须更 经常、 更广泛地召开党员大会” ꎮ 9 工作报告制ꎮ 通过各种工作报告把党内的情况告诉给每一个党员ꎬ 使党保持公开、 透明的状 13 ① ② ③ ④ ⑥ ⑦ ⑧ ⑨ «列宁全集» 第 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409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24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90 年ꎬ 第 149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25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73 页ꎮ ⑤ «列宁选集» 第 4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2012 年ꎬ 第 235、 167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41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103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39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288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3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7 年ꎬ 第 192 页ꎮ ⑩ «列宁全集» 第 10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201 页ꎮ
1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态,这是党内民主的基本要求。如果党的一切活动都是神秘的、隐蔽的,只让个别人或少数人知道 那就根本违反了党内民主原则。1919年12月,在列宁领导下,俄共(布)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会 议制定的党章明确规定,代表大会要“听取和批准中央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和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 报告。”①这之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四项规定之一,党章明确要求党的机关定期向自己的组织报告工 作。在列宁时期,党的会议规则还允许,有的报告可以在作了正报告之后再作观点不同的副报告。议 案也是如此,可以提出不同的提案、建议。没有谁的提案自然而然地获得通过或接受,即便是列宁的 提案也可以被否决。例如,在一战后期,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争得喘息机会,但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 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保持不战不和。列宁的提议在1918年1月2日和1918年1月24日因 处于少数,两次遭到否决,直到2月23日再一次进行表决时才获得通过 10.质询、监督和罢免。党员享有质询、监督和罢免的民主权利。质询制是指,党的任何一项政 策主张和纲要计划等提出后,应允许党内同志对之怀疑和进行问询,然后,由相关负责的同志进行回 应答复。列宁曾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俄国从战争转向和平经 济建设,科学管理需要用一长制来取代集体管理制,但遭到了国家建筑工程委员会主席季·弗·萨普 龙诺夫等人的质疑和反对,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就此做出回应性解释,阐明“苏维 埃政权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民主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管理上不要权威,不要责任制。一长制只是组 织和领导生产的一种具体管理制度。”②监督制是指,对党员干部的言行进行检查,以便查究是否违 反了党的纪律规定,并对违反者做出相应的惩处。列宁指岀:“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 行普遍的(真正普遍的)监督,就可以造成一种能起生物学上所谓‘适者生存’的作用的自动机制 完全公开、选举制和普遍监督的‘自然选择’作用,能保证每个活动家最后都‘各得其所’,担负最 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亲身尝到自己的错误的一切后果,并在大家面前证明自己能够认识错误和避免 错误。”③在实行真正、普遍监督的基础上,列宁特别注重专门性的监督,即由负责专职监督工作的 机构来进行。1920年9月,在提交给俄共(布)九大的一个决议草案中列宁指出:“有必要成立一个 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由受党的培养最多、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最能严格执行党的监 督的同志组成。党的代表大会选出的监察委员会应有权接受一切申诉和审理(经与中央委员会协商) 切申诉,必要时可以同中央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或把问题提交党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这个提 议,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专门做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任务是“同侵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同党员滥 用自己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的行为等现象作斗争”⑤,并把不称职的党员干部清除出党。罢免制 是指,对渎职、不称职的干部,由选举他的党员和组织依据党内相关法规免去其职务。列宁指出: “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 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真正民主制的这一基本原则,毫无例外地适用于一切代表会议”⑥。 列宁还强调指出:“拒绝实行罢免权、阻挠行使罢免权以及限制罢免权的行为都是违反民主制的 ①《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20页。 ②参见《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前言第Ⅶ页。 ③《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2页。 ④《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88页。 ⑤《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70页。 6⑦《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2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 态ꎬ 这是党内民主的基本要求ꎮ 如果党的一切活动都是神秘的、 隐蔽的ꎬ 只让个别人或少数人知道ꎬ 那就根本违反了党内民主原则ꎮ 1919 年 12 月ꎬ 在列宁领导下ꎬ 俄共 (布) 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会 议制定的党章明确规定ꎬ 代表大会要 “听取和批准中央委员会、 检查委员会和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 报告ꎮ”①这之后ꎬ 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四项规定之一ꎬ 党章明确要求党的机关定期向自己的组织报告工 作ꎮ 在列宁时期ꎬ 党的会议规则还允许ꎬ 有的报告可以在作了正报告之后再作观点不同的副报告ꎮ 议 案也是如此ꎬ 可以提出不同的提案、 建议ꎮ 没有谁的提案自然而然地获得通过或接受ꎬ 即便是列宁的 提案也可以被否决ꎮ 例如ꎬ 在一战后期ꎬ 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ꎬ 为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争得喘息机会ꎬ 但布哈林为代表的 “左派共产主义者” 反对签订和约ꎬ 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ꎬ 复员军队ꎬ 但不与德国签约ꎬ 保持不战不和ꎮ 列宁的提议在 1918 年 1 月 2 日和 1918 年 1 月 24 日因 处于少数ꎬ 两次遭到否决ꎬ 直到 2 月 23 日再一次进行表决时才获得通过ꎮ 10 质询、 监督和罢免ꎮ 党员享有质询、 监督和罢免的民主权利ꎮ 质询制是指ꎬ 党的任何一项政 策主张和纲要计划等提出后ꎬ 应允许党内同志对之怀疑和进行问询ꎬ 然后ꎬ 由相关负责的同志进行回 应答复ꎮ 列宁曾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ꎬ 由于俄国从战争转向和平经 济建设ꎬ 科学管理需要用一长制来取代集体管理制ꎬ 但遭到了国家建筑工程委员会主席季弗萨普 龙诺夫等人的质疑和反对ꎬ 列宁在俄共 (布) 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就此做出回应性解释ꎬ 阐明 “苏维 埃政权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民主制ꎬ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管理上不要权威ꎬ 不要责任制ꎮ 一长制只是组 织和领导生产的一种具体管理制度ꎮ”② 监督制是指ꎬ 对党员干部的言行进行检查ꎬ 以便查究是否违 反了党的纪律规定ꎬ 并对违反者做出相应的惩处ꎮ 列宁指出: “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 行普遍的 (真正普遍的) 监督ꎬ 就可以造成一种能起生物学上所谓 ‘适者生存’ 的作用的自动机制ꎮ 完全公开、 选举制和普遍监督的 ‘自然选择’ 作用ꎬ 能保证每个活动家最后都 ‘各得其所’ꎬ 担负最 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ꎬ 亲身尝到自己的错误的一切后果ꎬ 并在大家面前证明自己能够认识错误和避免 错误ꎮ”③ 在实行真正、 普遍监督的基础上ꎬ 列宁特别注重专门性的监督ꎬ 即由负责专职监督工作的 机构来进行ꎮ 1920 年 9 月ꎬ 在提交给俄共 (布) 九大的一个决议草案中列宁指出: “有必要成立一个 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ꎬ 由受党的培养最多、 最有经验、 最大公无私并最能严格执行党的监 督的同志组成ꎮ 党的代表大会选出的监察委员会应有权接受一切申诉和审理 (经与中央委员会协商) 一切申诉ꎬ 必要时可以同中央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或把问题提交党代表大会ꎮ”④根据列宁的这个提 议ꎬ 1921 年 3 月ꎬ 俄共 (布) 十大专门做出 «关于监察委员会» 的决定ꎬ 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ꎮ 监察委员会的任务是 “同侵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ꎬ 同党员滥 用自己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的行为等现象作斗争”⑤ꎬ 并把不称职的党员干部清除出党ꎮ 罢免制 是指ꎬ 对渎职、 不称职的干部ꎬ 由选举他的党员和组织依据党内相关法规免去其职务ꎮ 列宁指出: “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ꎬ 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ꎬ 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 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ꎮ 真正民主制的这一基本原则ꎬ 毫无例外地适用于一切代表会议”⑥ꎮ 列宁还强调指出: “拒绝实行罢免权、 阻挠行使罢免权以及限制罢免权的行为都是违反民主制的” ⑦ ꎮ 14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ꎬ 北京: 求实出版社ꎬ 1982 年ꎬ 第 20 页ꎮ 参见 «列宁全集» 第 3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前言第Ⅶ页ꎮ «列宁全集» 第 6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132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39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288 页ꎮ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 第二分册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64 年ꎬ 第 70 页ꎮ ⑦ «列宁全集» 第 33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5 年ꎬ 第 102 页ꎮ
第3期 许耀桐: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15 党内民主产生的作用与遵循的原则 由上可知,列宁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列宁为何如此重视党内民主并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呢? 这是因为,列宁深知,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发展党内民主或不能正确地开展 党内民主,党就一定会走向反面,或形成专制独裁,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盲目不当,甚至是 错误;或一盘散沙、四分五裂,陷入群龙无首的无政府状态,丧失团结战斗的力量。没有党内民主, 党就会失去生机活力,就难以避免覆亡的厄运。对此,在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中,揭示了实行和发展党 内民主产生的三大积极作用与开展党内民主必须严格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列宁对于党内民主作用的认识,是 建立在对民主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内在关系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的。列宁指出:“没 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 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 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①列宁所说的第一个意思是,党在领导无 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须争取民主,否则就完成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列宁所说的第二个意思是 党成为执政党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更要充分发展民主,否则就谈不上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列宁把发展民主当作调动党内外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列宁说:“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 创立的。”②社会主义也“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④。显而易见,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也就包含着要发展党内民主。如果不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党就无法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重任,也无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党内民主何以能够激发全党的积 极性和创造活力呢?这是因为党内民主规定了党内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和活动,都要确立民主的思想理 念,赋予每一个党员对党内事务和党的发展有了解、知情、言论、批评、建议、呼吁等等民主权利 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列宁指出:“所谓专制,就是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不受监督的、不对其他 人负责的、不经过选举的权力。”⑤如果没有党内民主,就必然出现党内专制,出现独断专行、颐指 气使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党内就将鸦雀无声、死水一潭,势必造成决策的严重失误。党 是一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党员和干部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在充分发扬党内 民主的条件下,全体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 奋斗精神必然得以空前的迸发,好点子、好思路、好办法就将层出不穷,党和国家遇到的任何问题就 没有解决不了的,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清除党内的官僚和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什么是官僚呢 列宁说,旧国家沙皇时代的官僚,就是“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面前处于特权地位的特殊阶层”⑥。 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应该存在这样的官僚。遗憾的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沙皇时代的官 僚渐渐转入苏维埃机关,实行官僚主义,装成共产主义者,并且为了更便于往上爬而设法取得俄国共 ①《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8页。 ②《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页。 ④《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9页 ⑤《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1页 ⑥《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7页
第 3 期 许耀桐: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探析 党内民主产生的作用与遵循的原则 由上可知ꎬ 列宁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ꎮ 列宁为何如此重视党内民主并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呢? 这是因为ꎬ 列宁深知ꎬ 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ꎬ 如果不发展党内民主或不能正确地开展 党内民主ꎬ 党就一定会走向反面ꎬ 或形成专制独裁ꎬ 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盲目不当ꎬ 甚至是 错误ꎻ 或一盘散沙、 四分五裂ꎬ 陷入群龙无首的无政府状态ꎬ 丧失团结战斗的力量ꎮ 没有党内民主ꎬ 党就会失去生机活力ꎬ 就难以避免覆亡的厄运ꎮ 对此ꎬ 在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中ꎬ 揭示了实行和发展党 内民主产生的三大积极作用与开展党内民主必须严格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ꎮ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ꎬ 有利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ꎮ 列宁对于党内民主作用的认识ꎬ 是 建立在对民主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内在关系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的ꎮ 列宁指出: “没 有民主ꎬ 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ꎬ 这包括两个意思: (1) 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 主义革命作好准备ꎬ 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ꎻ (2) 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ꎬ 就不 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ꎬ 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ꎮ”① 列宁所说的第一个意思是ꎬ 党在领导无 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须争取民主ꎬ 否则就完成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ꎻ 列宁所说的第二个意思是ꎬ 党成为执政党后ꎬ 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ꎬ 更要充分发展民主ꎬ 否则就谈不上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ꎮ 列宁把发展民主当作调动党内外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ꎮ 列宁说: “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ꎮ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 创立的ꎮ”② 社会主义也 “不是少数人ꎬ 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④ꎮ 显而易见ꎬ 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ꎬ 也就包含着要发展党内民主ꎮ 如果不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ꎬ 党就无法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重任ꎬ 也无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ꎮ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ꎬ 有利于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ꎮ 党内民主何以能够激发全党的积 极性和创造活力呢? 这是因为党内民主规定了党内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和活动ꎬ 都要确立民主的思想理 念ꎬ 赋予每一个党员对党内事务和党的发展有了解、 知情、 言论、 批评、 建议、 呼吁等等民主权利ꎮ 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ꎬ 列宁指出: “所谓专制ꎬ 就是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 不受监督的、 不对其他 人负责的、 不经过选举的权力ꎮ”⑤ 如果没有党内民主ꎬ 就必然出现党内专制ꎬ 出现独断专行、 颐指 气使的 “家长制”、 “一言堂” 现象ꎬ 党内就将鸦雀无声、 死水一潭ꎬ 势必造成决策的严重失误ꎮ 党 是一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ꎬ 党员和干部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ꎮ 只有在充分发扬党内 民主的条件下ꎬ 全体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调动ꎬ 他们的聪明才智、 奋斗精神必然得以空前的迸发ꎬ 好点子、 好思路、 好办法就将层出不穷ꎬ 党和国家遇到的任何问题就 没有解决不了的ꎬ 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ꎮ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ꎬ 有利于清除党内的官僚和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ꎮ 什么是官僚呢? 列宁说ꎬ 旧国家沙皇时代的官僚ꎬ 就是 “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面前处于特权地位的特殊阶层”⑥ꎮ 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ꎬ 当然不应该存在这样的官僚ꎮ 遗憾的是ꎬ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ꎬ “沙皇时代的官 僚渐渐转入苏维埃机关ꎬ 实行官僚主义ꎬ 装成共产主义者ꎬ 并且为了更便于往上爬而设法取得俄国共 15 ① ② ④ ⑤ ⑥ «列宁全集» 第 2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91 年ꎬ 第 168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33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5 年ꎬ 第 53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34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5 年ꎬ 第 49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361 页ꎮ «列宁选集» 第 1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2012 年ꎬ 第 147 页ꎮ
1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产党的党证。”①沙皇时代的官僚和官僚主义残余,也影响了一部分新进入国家政权机关的工农分子和 共产党员。列宁尖锐地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 就是这个。”②在苏维埃国家机关里,与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相伴随的形式主义也流行起来了。形式 主义就是“过分玩弄辞藻或十足的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即杜撰一些多余的、显然没有益处或文牍 主义的条款”。③对于党内出现的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毫无疑问,只有通过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才能予以坚决的、有效的克服和铲除。 党内民主固然能够产生积极的、重大的作用,但党内民主并不是无需任何条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 发挥出作用来的。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规定,受到一定的纪律约束 首先,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如前所述,党内民主属于民主集中制 中的民主制范畴。党内民主制和党内集中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民主制走向集中制,党才会是坚 强有力的。这是因为,从党内民主的初始进程来看,由于人人可以敞开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激发思 想创见,必然呈现出纷繁多样的主张、观点,而且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都会坚持己见 不愿轻易地退让、认错。所以,处于党内民主制阶段的民主,会自发地导致无序、混乱,陷入涣散的 无政府状态。正因为这样,列宁在要求实行党内民主制的同时,还要求实行党内集中制,坚决实行少 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列宁说:“没有少数服从多数,就不可能有稍微称得上工人党的党。”④“要实行 统一,就得少数服从多数”⑤,要彻底消除分裂,“在于建立那种强有力的、能够迫使少数服从多数的 无产阶级组织。”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然也包含了“局部服从整体”⑦,“党的下级机关应当服从 党的上级机关”在内。党内民主如果不从少数、局部、下级,走向实行多数、整体和上级的集中 就将陷于永无休止的吵架之中,不能做出任何的决定。这说明,党内民主制需要党内集中制,如果没 有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没有党内集中制,党内民主就不可能产生好功能 收到积极的效果 其次,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但行动一致的原则。开展党内民主,必 然会发生党内斗争。列宁要求在统一的党内进行的这种思想斗争,不应该分裂组织,不应该破坏无产 阶级行动的一致。为此,列宁指出:“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从原则上明确地谈了我们对工人政党的纪律 的意义和纪律的概念的看法。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⑨因此,“讨 论自由,行动一致”和“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构成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的一条重要原则。怎样理 解和贯彻这个原则呢?列宁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1906年当党的代表大会已经决定了参加杜马的选 举,参加选举就是完全确定了的党的行动。在选举的时候,党员在任何地方提出任何不参加选举的号 召就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批评”参加选举的决定也是不能容许的,因为这样做就 会在事实上破坏选举鼓动的成就。列宁指出:“民主集中制和地方机关自治的原则所表明的正是充分 的普遍的批评自由,只要不因此而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的一致,—它也表明不容许有任何破坏或者 妨害党既定行动的一致的批评。”0 ①《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4页。 ②《列宁全集》第5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00页。 ③⑧《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0-241、366页 ④《列宁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页 ⑤《列宁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6页。 ⑥《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3页。 ⑦《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0页。 ⑨《列宁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1页 ⑩《列宁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 产党的党证ꎮ”①沙皇时代的官僚和官僚主义残余ꎬ 也影响了一部分新进入国家政权机关的工农分子和 共产党员ꎮ 列宁尖锐地指出: “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ꎮ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ꎬ 那 就是这个ꎮ”② 在苏维埃国家机关里ꎬ 与官僚主义密切联系、 相伴随的形式主义也流行起来了ꎮ 形式 主义就是 “过分玩弄辞藻或十足的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ꎬ 即杜撰一些多余的、 显然没有益处或文牍 主义的条款”ꎮ③ 对于党内出现的严重的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ꎬ 毫无疑问ꎬ 只有通过发展党内民主ꎬ 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ꎬ 才能予以坚决的、 有效的克服和铲除ꎮ 党内民主固然能够产生积极的、 重大的作用ꎬ 但党内民主并不是无需任何条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 发挥出作用来的ꎮ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ꎬ 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规定ꎬ 受到一定的纪律约束ꎮ 首先ꎬ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ꎮ 如前所述ꎬ 党内民主属于民主集中制 中的民主制范畴ꎮ 党内民主制和党内集中制是相辅相成的ꎬ 只有通过民主制走向集中制ꎬ 党才会是坚 强有力的ꎮ 这是因为ꎬ 从党内民主的初始进程来看ꎬ 由于人人可以敞开讨论ꎬ 广泛发表意见ꎬ 激发思 想创见ꎬ 必然呈现出纷繁多样的主张、 观点ꎬ 而且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ꎬ 都会坚持己见ꎬ 不愿轻易地退让、 认错ꎮ 所以ꎬ 处于党内民主制阶段的民主ꎬ 会自发地导致无序、 混乱ꎬ 陷入涣散的 无政府状态ꎮ 正因为这样ꎬ 列宁在要求实行党内民主制的同时ꎬ 还要求实行党内集中制ꎬ 坚决实行少 数服从多数的原则ꎮ 列宁说: “没有少数服从多数ꎬ 就不可能有稍微称得上工人党的党ꎮ”④ “要实行 统一ꎬ 就得少数服从多数”⑤ꎬ 要彻底消除分裂ꎬ “在于建立那种强有力的、 能够迫使少数服从多数的 无产阶级组织ꎮ”⑥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然也包含了 “局部服从整体”⑦ꎬ “党的下级机关应当服从 党的上级机关” ⑧在内ꎮ 党内民主如果不从少数、 局部、 下级ꎬ 走向实行多数、 整体和上级的集中ꎬ 就将陷于永无休止的吵架之中ꎬ 不能做出任何的决定ꎮ 这说明ꎬ 党内民主制需要党内集中制ꎬ 如果没 有少数服从多数、 局部服从整体、 下级服从上级ꎬ 没有党内集中制ꎬ 党内民主就不可能产生好功能ꎬ 收到积极的效果ꎮ 其次ꎬ 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但行动一致的原则ꎮ 开展党内民主ꎬ 必 然会发生党内斗争ꎮ 列宁要求在统一的党内进行的这种思想斗争ꎬ 不应该分裂组织ꎬ 不应该破坏无产 阶级行动的一致ꎮ 为此ꎬ 列宁指出: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从原则上明确地谈了我们对工人政党的纪律 的意义和纪律的概念的看法ꎮ 行动一致ꎬ 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ꎮ”⑨ 因此ꎬ “讨 论自由ꎬ 行动一致” 和 “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 构成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的一条重要原则ꎮ 怎样理 解和贯彻这个原则呢? 列宁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ꎬ 1906 年当党的代表大会已经决定了参加杜马的选 举ꎬ 参加选举就是完全确定了的党的行动ꎮ 在选举的时候ꎬ 党员在任何地方提出任何不参加选举的号 召就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情ꎮ 在这个时候 “批评” 参加选举的决定也是不能容许的ꎬ 因为这样做就 会在事实上破坏选举鼓动的成就ꎮ 列宁指出: “民主集中制和地方机关自治的原则所表明的正是充分 的普遍的批评自由ꎬ 只要不因此而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的一致ꎬ ———它也表明不容许有任何破坏或者 妨害党既定行动的一致的批评ꎮ” 16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⑨ «列宁全集» 第 36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5 年ꎬ 第 154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52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300 页ꎮ ⑧ «列宁全集» 第 8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6 年ꎬ 第 240-241、 366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9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7 年ꎬ 第 5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46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90 年ꎬ 第 156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20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9 年ꎬ 第 343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6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9 年ꎬ 第 60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4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8 年ꎬ 第 121 页ꎮ «列宁全集» 第 13 卷ꎬ 北京: 人民出版社ꎬ 1987 年ꎬ 第 129 页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