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活用专业:化学类 课程编码:081004/081005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用 制定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制定时间:2018年6月 一,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化学与化工学院本科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反应速度等理论,掌 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反应,制各,结构和用途,培养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 能力,并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 3.课程学时:99(45+54学时)学时 学分:5.5学分 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实践,辅导,习题课,批改作业,考试。 4.前导课程:中学化学 5.使用教材: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有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 ①徐家宁等编《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②邵学俊等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③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④尹敬执,申泮文编《基础无机化学》 7.考核方式:全闭卷笔试,平时10%+期中考试20%+期末70% 二,课程内容: 1。课程概要:本课程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 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元素化学。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需使学生达到各章节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教学安排: 绪论(1课时) 教学目的:阐明无机化学的意义,介绍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简史 3。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及学科任务 教学内容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简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类 课程编码:081004/081005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制定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制定时间:2018年6月 一.使用说明: 1. 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化学与化工学院本科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 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反应速度等理论,掌 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反应,制备,结构和用途,培养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 能力,并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 3. 课程学时:99(45+54学时)学时 学分:5.5学分 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实践,辅导,习题课,批改作业,考试。 4. 前导课程:中学化学 5. 使用教材: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 主要参考书: ① 徐家宁等编《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② 邵学俊等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③ 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④ 尹敬执,申泮文编《基础无机化学》 7. 考核方式:全闭卷笔试,平时10%+期中考试20%+期末70% 二.课程内容: 1. 课程概要:本课程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 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元素化学。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需使学生达到各章节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安排: 绪论(1课时) 教学目的:阐明无机化学的意义,介绍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 3. 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及学科任务 教学内容: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简史
三、无机化学简介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定律 2.了解液体的蒸发,液体的沸点等概念 3.了解品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本章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内容: 一、理想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mRI 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3.气体扩散定律。 二、实际气体(自学) 1.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2.气体的液化 三、液体(自学) 1.液体的蒸发过程,饱和蒸气压,蒸发热。 2.液体的沸点。 四、固体(自学) 1.品体与非品体。 2.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 3.品体的内部结构,十四种品格,品胞。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1,2,3,4,6,7,8,13,14,15。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学会计算反应热效应。 3.掌握格变,熵变,自由能概念,运用吉布斯赫姆赫兹公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化学反应自发性方向的判据。 难点:格,熵,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 1.常用术语: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
三、无机化学简介 第一章 化学基础知识(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掌握理想气体定律 2. 了解液体的蒸发,液体的沸点等概念 3. 了解晶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本章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内容: 一、理想气体定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2.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3. 气体扩散定律。 二、实际气体(自学) 1.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2. 气体的液化。 三、液体(自学) 1.液体的蒸发过程,饱和蒸气压,蒸发热。 2.液体的沸点。 四、固体(自学) 1.晶体与非晶体。 2.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 3.晶体的内部结构,十四种晶格,晶胞。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1,2,3,4,6,7,8,13,14,15。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学会计算反应热效应。 3. 掌握焓变,熵变,自由能概念,运用吉布斯-赫姆赫兹公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化学反应自发性方向的判据。 难点:焓,熵,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 1. 常用术语: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
2.烙变,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几种热效应(生成热,燃烧热)和 健能。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 1.熵的初步概念。 2.自由能变,吉布斯—一赫姆赫兹公式:△G=△H-T△S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5,6,7,8,10,12,13,14,15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自学)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章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一质量作用定律 教学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二、有效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基数和反应分子数 2.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3,4,5,6,7,10,12,13,15,16,17 第四章化学平衡(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本章重点: 1.平衡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1.经验平衡常数(K。、K,)与标准平衡常数(K)。 2.化学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的应用(有关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2. 焓变,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几种热效应(生成热,燃烧热)和 键能。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 1. 熵的初步概念。 2. 自由能变,吉布斯——赫姆赫兹公式:ΔG=ΔH-TΔS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5,6,7,8,10,12,13,14,15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自学)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 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章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教学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二、有效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 反应基数和反应分子数 2.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3,4,5,6,7,10,12,13,15,16,17 第四章 化学平衡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本章重点: 1.平衡常数的 意义及有关计算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1.经验平衡常数(Kc、Kp)与标准平衡常数(K o)。 2.化学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的应用(有关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里查得里原理)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3,4,6,8,9,10,山,12,13,14,17,18,20,22,23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捉电子云,原子轨道,键级,电子层,原子轨道的形状,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2。掌握近似能级图及电子排布三原则,能排出周期表中诸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价电子排布。 3.掌握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势,电离势及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性质的规律性。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及电子排布。 教学内容: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和几率密度,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 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 2。核外电子挂布三原则: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洪特规则的特例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的分区,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的关 系。 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1,3,4,5,6,7,8,9,10,11,12,15,16,17。 第六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1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现代价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内容: 1。现代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共价键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共价键分6键和= 健,包括两个以上原子的π健叫大π健。共价健的参数包括键的极性,键能,键长,健角,健级,分子的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里·查得里原理)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3,4,6,8,9,10,11,12,13,14,17,18,20,22,23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掌握电子云,原子轨道,键级,电子层,原子轨道的形状,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2. 掌握近似能级图及电子排布三原则,能排出周期表中诸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价电子排布。 3. 掌握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势,电离势及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性质的规律性。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及电子排布。 教学内容: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和几率密度,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 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 2. 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洪特规则的特例。 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的分区,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的关 系。 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1,3,4,5,6,7,8,9,10,11,12,15,16,17。 第六章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1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内容: 1. 现代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共价键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共价键分δ键和π 键,包括两个以上原子的π键叫大π键。共价键的参数包括键的极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级,分子的
磁性和极性 2.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杂化轨道,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分子轨道理论:O2,N2,CO,CN,NO,NO,HF的分子轨道排布式。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4,5,7,9,10,12,14,15,16 第七章晶体结构(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 2.掌握分子间力与氢键的概念,并能用来解释物质的性质。 3.掌握离子极化及应用 4.理解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分类标准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键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难点:离子的极化 教学内容: 一、离子键理论: 1.离子键的形成。 2.离子键的特点:本质是静电作用,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离子健所占份额用离子性百分数表 3.离子的特征: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半径。 4.离子品体:品体类型,半径比规则,品格能,离子的极化(自学)。 二、分子间力和氢键: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三、金属晶体和金属键(自学): 1.现代共价键理论。 2.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四、原子晶体和混合品体(自学) 常见的原子晶体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4,5,7,9,10 第八章酸碱解离平衡(8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弱酸、弱碱和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磁性和极性。 2.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杂化轨道,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 分子轨道理论:O2 ,N2 ,CO,CN- , NO, NO+ , HF的分子轨道排布式。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4,5,7,9,10,12,14,15,16 第七章 晶体结构(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离子键理论。 2. 掌握分子间力与氢键的概念,并能用来解释物质的性质。 3. 掌握离子极化及应用 4. 理解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分类标准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键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难点:离子的极化 教学内容: 一、离子键理论: 1. 离子键的形成。 2. 离子键的特点:本质是静电作用,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离子键所占份额用离子性百分数表 示。 3. 离子的特征: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半径。 4. 离子晶体:晶体类型,半径比规则,晶格能,离子的极化(自学)。 二、分子间力和氢键: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三、金属晶体和金属键(自学): 1. 现代共价键理论。 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四、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自学) 常见的原子晶体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4,5,7,9,10 第八章 酸碱解离平衡 (8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弱酸、弱碱和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