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原则的确立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 北京召开,把抓好的作品创作作为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文学的新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刨作和批判原则(最高准则;把塑造新英雄人物 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7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原则的确立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 北京召开,把抓好的作品创作作为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文学的新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创作和批判原则(最高准则;把塑造新英雄人物 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 术争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年针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实质上 是建国后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文艺上的 反映,是一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武售…… 武训传批判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8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 术争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年针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实质上 是建国后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文艺上的 反映,是一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对《武训传》的批判,一是将思想问题、学 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 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 刨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是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 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 为歌颂阶级斗争、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及为政治现实主义的畅通扫 清了道路,进一步强化了解放区文艺枧范的正统地位。 三是政治统帅直接干预文艺,使文艺政治化、 思想阶级斗争化倾向进一步加剧。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9 对《武训传》的批判,一是将思想问题、学 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 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 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二是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 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 为歌颂阶级斗争、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及为政治现实主义的畅通扫 清了道路,进一步强化了解放区文艺规范的正统地位。 三是政治统帅直接干预文艺,使文艺政治化、 思想阶级斗争化倾向进一步加剧
(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 论的批判 俞平伯釆取胡适的形式主义考据研究方法,将 《红楼梦》归结为“色”“空”观念,认为是曹 雪芹的自叙传,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 风格。遭到李希凡、蓝翎等人的批判,认为前平 伯的观点违背了现实主义的研究原则。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 信《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把俞平伯的 观念作为清算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批判。以 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 想斗争。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0 (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 论的批判 俞平伯采取胡适的形式主义考据研究方法,将 《红楼梦》归结为“色”“空”观念,认为是曹 雪芹的自叙传,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 风格。遭到李希凡、蓝翎等人的批判,认为俞平 伯的观点违背了现实主义的研究原则。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 信《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把俞平伯的 观念作为清算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批判。以 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 想斗争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 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 实主义。40年代,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50 年代,胡风的文艺思想被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的个人主义文艺思想”遭到批判。胡风以30万言 万书(28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 系统阐释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对批评进行驳斥,提出 了改进文艺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 胡风报告公开后,1955年,社会上掀起了批判胡风资 产阶级文艺思想的群众性运动,胡风等人被确定为 “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 批判,升级为政治上的敌对斗争,在全国掀起了粉碎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高潮,胡风被捕入狱,2100多 人受株连,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 1980年9月,“胡风反革命集团”被平反,1988年6 月,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重新肯定性评价,对风 2021/27 全面平反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021/2/7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 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 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 实主义。40年代,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50 年代,胡风的文艺思想被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的个人主义文艺思想”遭到批判。胡风以30万言 (28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 系统阐释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对批评进行驳斥,提出 了改进文艺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 胡风报告公开后,1955年,社会上掀起了批判胡风资 产阶级文艺思想的群众性运动,胡风等人被确定为 “反党集团” 、 “反革命集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 批判,升级为政治上的敌对斗争,在全国掀起了粉碎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高潮,胡风被捕入狱,2100多 人受株连,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 1980年9月,“胡风反革命集团”被平反,1988年6 月,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重新肯定性评价,对胡风 全面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