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 滨海县第三中学邱孔龙 想挑战么,同学们?你们经过一个单元的 学习、积累,解题的本领又增加了不少,想检验一下 就过来接受挑战吧! 积累运用 1、挑战你的字 请你用正楷书写下列诗句(2分)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挑战你的记忆 a)完成下列成语:(4分) 残年 指一算 力争 b)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4分) 恋蹊qiao c)、根据要求默写。(7分) ①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 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④《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3、挑战你的眼力请你挑出下列写错的字并改正它。(2分) (1)在湖中,昔日的潋艳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错字(),改为( (2)面对如火如茶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错字(), 改为( 4、挑战你的思维 (1)人们通常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仿照例子你能说出各动物所代表的含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 滨海县第三中学邱孔龙 想挑战么,同学们?你们经过一个单元的 学习、积累,解题的本领又增加了不少,想检验一下 就过来接受挑战吧! 一、积累运用 1、 挑战你的字 请你用正楷书写下列诗句(2 分)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 挑战你的记忆 a)完成下列成语:(4 分) 故弄 虚 风 残年 指一算 理 力争 b)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4 分) áo 游 juàn 恋 蹊 qiāo chà 异 c) 、根据要求默写。(7 分) ①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②“ ,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 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④《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3、 挑战你的眼力 请你挑出下列写错的字并改正它。(2 分) (1)在湖中,昔日的潋艳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错字( ),改为( )。 (2)面对如火如茶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错字( ), 改为( )。 4、挑战你的思维 (1)人们通常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仿照例子你能说出各动物所代表的含义
吗?(任选三题作答)(6分) 例: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笑面虎 铁公鸡- 井地蛙- 丧家犬 地头蛇 鹦鹉学舌 (2)你能猜出下列字谜的谜底吗?(2分) ①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打一字) ②大口加小口(打一字 5、挑战你的能力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 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2分) 6、挑战你的积累 (1)名著阅读积累请用连线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连起来。(2分) 误入白虎堂 时迁 大闹飞云浦 林冲 火烧翠云楼 吴用 智赚玉麒麟 武松 (2)合作、探究现在经常被提起。请写出两句有关“合作产生力量”的名言、警句或是格言、 谚语。(2分) ① 8、挑战你的探究(共3分) 阅读下列材料就“网吧问题”请你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 人受伤的惨剧。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据有关部分调查网吧缺乏安全防火设施,是 造成这次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 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小孩父母四处寻找,不见踪 影,四天后才在一座桥下发现小孩遗体。孩子的父母痛心地呼吁:“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 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击那些黑心网吧。” 材料三、据2003年8月7日新华社报道,2003年8月2日深夜,沈阳发生一起人命案,受 害者是一位15岁的少年,而杀人凶手年龄却只有13岁。事件的起因只是为了一点点上网费。 为了一点点上网费,竟至于到杀人的地步!!又报道,南京16岁少年由于痴迷上游戏竟偷
吗?(任选三题作答)(6 分) 例: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笑面虎----------------------------------铁公鸡--------------------------- 井地蛙-----------------------------------丧家犬---------------------------- 地头蛇------------------------------------鹦鹉学舌----------------------------- (2) 你能猜出下列字谜的谜底吗?(2 分) ①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打一字)____________ ②大口加小口(打一字)_____________ 5、挑战你的能力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 理。 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 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挑战你的积累 ⑴名著阅读积累 请用连线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连起来。(2 分) 误入白虎堂 时迁 大闹飞云浦 林冲 火烧翠云楼 吴用 智赚玉麒麟 武松 ⑵ 合作、探究现在经常被提起。请写出两句有关“合作产生力量”的名言、警句或是格言、 谚语。(2 分) ① ② 8 、挑战你的探究(共 3 分) 阅读下列材料就“网吧问题”请你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2002 年 6 月 16 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 24 人死亡,十多 人受伤的惨剧。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据有关部分调查网吧缺乏安全防火设施,是 造成这次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2003 年 2 月 27 日报道,一个 12 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 20 元, 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小孩父母四处寻找,不见踪 影,四天后才在一座桥下发现小孩遗体。孩子的父母痛心地呼吁:“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 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击那些黑心网吧。” 材料三、据 2003 年 8 月 7 日新华社报道,2003 年 8 月 2 日深夜,沈阳发生一起人命案,受 害者是一位 15 岁的少年,而杀人凶手年龄却只有 13 岁。事件的起因只是为了一点点上网费。 为了一点点上网费,竟至于到杀人的地步!!又报道,南京 16 岁少年由于痴迷上游戏竟偷
钱到网吧上网,甚至彻夜不归。孩子的父亲愤怒之下将孩子捆绑游街,孩子的母亲气愤地说: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网吧在门口贴着大大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里面却黑压压的一片,都 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二挑战你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 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 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 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 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 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 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 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 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 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 满待发”。 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 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 记得愈多愈好
钱到网吧上网,甚至彻夜不归。孩子的父亲愤怒之下将孩子捆绑游街,孩子的母亲气愤地说: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网吧在门口贴着大大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里面却黑压压的一片,都 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二 挑战你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 月 8 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 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 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 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 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 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 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 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 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 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 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 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 满待发”。 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 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 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 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 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 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 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 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 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 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 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 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 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3分) (1)凫水()(2)眷恋()(3)啜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4分) 亲近亲密亲切清朗明白明晰 镇静平静镇定安稳安详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2分)答: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2 分)答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 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3 分)答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兰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 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 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 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 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 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 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 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 10 时 30 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 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 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 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 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3 分) (l)凫水()(2)眷恋()(3)啜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4 分)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 分)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2 分) 答:____ 5.12 月 8 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2 分) 答: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答: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分)答: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3 分)答: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 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
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 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 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己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 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 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 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 那些名花们,早已査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 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 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瞠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竞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 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 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 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 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 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蔻与憊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 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 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 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岀缕缕淸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 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 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 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①诅咒: ②与日俱增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 的特性。文中有两个 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 (救 灾时见了兰草) (3分)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 样的情感?(2分)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 是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4分) 答:①第二层: 草 ②第二层: 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
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 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 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 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 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 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 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 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 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 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 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 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 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 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 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 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 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 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 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 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 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 分) 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 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 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___。(3 分)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 样的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4 分) 答:①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②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 A、B、C 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 C 句的空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