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5.10 记分 、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用正楷抄写在右面的方格内(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 面书写综合评分,以下全卷答题都要认真书写。)(2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 书》) 2.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阅读“爱国情怀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倾听已届 feng zhu can nian的海外游子的心 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 juan lian着祖国的 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 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3.按课文原文填空。(6分,每小题1分,错漏一字扣1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2)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4)橘生淮南则为橘 (《晏子使楚》) 家书抵万金。(《春望》) (6) 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4.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汽车刹车广告一一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 要功能。) B.鸡饲料广告一一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 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电视机广告一一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
1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5.10 记分 一、积累与运用( 18 分) 1. 请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用正楷抄写在右面的方格内(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 面书写综合评分,以下全卷答题都要认真书写。)(2 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 书》) 2.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 分) 阅读“爱国情怀”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倾听已届 fēng zhú cán nián 的海外游子的心 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 juàn liàn 着祖国的 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 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3.按课文原文填空。( 6 分,每小题 1 分,错漏一字扣 1 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2)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3 )《 过 零 丁 洋 》 中 作 者 用 比 喻 来 描 写 国 家 和 个 人 的 命 运 的 句 子 是 : “ , 。” (4)橘生淮南则为橘, 。(《晏子使楚》) (5) ,家书抵万金。(《春望》) (6) ,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 长征》) 4.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汽车刹车广告——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 要功能。) B. 鸡饲料广告——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 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 电视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 班级 姓名 学号
D.保险柜广告—一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盜贼,冷若冰霜面主 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盜功能。) 5、换一种表情或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2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 6、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2分)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 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 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 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7.订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酣然如梦气冲云宵故弄玄虚 错字 争研斗艳一片狼藉情郁于衷 二、课文内容考查(29分) 正字 课内文言文考查 阅读《人琴俱亡》,完成下面四道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 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 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子敬素好琴 )(4)因恸绝良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语时了不悲
2 说的还好。) D. 保险柜广告——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盗贼,冷若冰霜面主 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盗功能。) 5、换一种表情或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2 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 6、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2 分) 1)1969 年 7 月 16 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 11 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 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 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 20 多个小时的 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答: 7.订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 分) 酣然如梦 气冲云宵 故弄玄虚 争研斗艳 一片狼藉 情郁于衷 二、课文内容考查( 29 分) 课内文言文考查 阅读《人琴俱亡》,完成下面四道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 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 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何以都.不闻消息 ( )(2)语时了.不悲 ( ) (3)子敬素好琴. ( )(4)因恸.绝良久 ( ) 2、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语时了不悲。 错字 正字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3、本文表现的是兄弟情。人们一般在形容兄弟之情深厚时,用人身上的某部位来打比 方。你知道这个比方吗?把它写出来。(2分) 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本文选自《》,作者是。(2分)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欣然 (2)念 (3)寝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8.加横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2分) 课内现代文考查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孑去,你就在此 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 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 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千了 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
3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3、本文表现的是兄弟情。人们一般在形容兄弟之情深厚时,用人身上的某部位来打比 方。你知道这个比方吗?把它写出来。(2 分) 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2 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本文选自《 》,作者是 。(2 分)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欣然: ⑵念: ⑶寝: ⑷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 分) 8.加横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2 分) 课内现代文考查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 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 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 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 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孑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 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我望着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 的眼泪又来了。 9、写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1分) 10、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2分) ll、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2分) 1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表达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 情(2分) 三、阅读能力考查(43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颗豆粒 [日]铃木健二 (1)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2)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 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 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3)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 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4)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 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 们全部家当 (5)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 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
4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 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我望着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 的眼泪又来了。 9、写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1 分) 10、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2 分) 11、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2 分) 1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表达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 情(2 分) 三、阅读能力考查(43 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颗豆粒 [日]铃木健二 (1)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2)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 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 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3)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 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4)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 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 们全部家当。 (5)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 6 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 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
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6)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 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 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7)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 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8)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 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9)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 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10)“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 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 觉了 (11)“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 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 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12)“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 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13)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14)“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 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 生成出来。 (15)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 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16)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 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17)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4.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3分) 辗转 )被褥( 憧憬( 15.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5 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6)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 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 个月、10 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 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7)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 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8)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 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9)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 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10)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 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 觉了。 (11)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 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 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12) “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 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13)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14) “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 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 生成出来。 (15) 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 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16) 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 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17)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4.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3 分) 辗.转( ) 被褥.( ) 憧憬..( ) 15.第 2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