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生机制 每日原尿180L--肾脏--终尿1500ml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2有效率过压 3肾血流量 尿液生成减少一真性少尿 尿液排出障碍—假性少尿(尿潴留)
(一)发生机制 每日原尿180L---肾脏---终尿1500ml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1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2 有效率过压 3 肾血流量 尿液生成减少——真性少尿 尿液排出障碍——假性少尿(尿潴留)
(二)问诊要点 1询问、记录尿量 2原因、诱因:失血、失水、药物、肾脏病、心衰、肝硬化 3起病病程:突然—急性肾衰竭 逐步一心衰 4内环境紊乱:K+个、Na+↓、代谢性酸中毒 5伴随症状: 伴皮肤干燥、脱水—严重失水 重度贫血—失血 心衰、肝硬化—有效血容量不足 伴高血压、血尿一肾小球肾炎 重症感染、败血症一中毒性休克
(二)问诊要点 1 询问、记录尿量 2 原因、诱因:失血、失水、药物、肾脏病、心衰、肝硬化 3 起病病程:突然——急性肾衰竭 逐步——心衰 4 内环境紊乱:K+、Na+、代谢性酸中毒 5 伴随症状: – 伴皮肤干燥、脱水——严重失水 – 重度贫血——失血 – 心衰、肝硬化——有效血容量不足 – 伴高血压、血尿——肾小球肾炎 – 重症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
(三) 临床意义 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 休克,尿比重高,尿渗透压高,血钠高 肾性少尿: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或肾小管 重吸收障碍 等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水中毒 肾后性少尿:尿潴留,非尿液生成减少 下尿路梗阻
(三)临床意义 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 休克,尿比重高,尿渗透压高,血钠高 肾性少尿: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或肾小管 重吸收障碍 等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水中毒 肾后性少尿:尿潴留,非尿液生成减少 下尿路梗阻
多 尿 三D
多 尿
发生机制 非溶质性利尿: 1水摄入过多 2肾脏水排泄增加(1)抗利尿激素(ADH)减少 或缺如一中枢性尿崩症 (2)肾小管对ADH反应障碍和 肾髓质高渗区损伤一肾性尿崩症 溶质性利尿:(1)有机溶质排泄增多 (2)电解质排泄过多
(一)发生机制 非溶质性利尿: 1水摄入过多 2肾脏水排泄增加(1) 抗利尿激素(ADH)减少 或缺如—中枢性尿崩症 (2)肾小管对ADH反应障碍和 肾髓质高渗区损伤—肾性尿崩症 溶质性利尿:(1)有机溶质排泄增多 (2)电解质排泄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