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 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 一、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是处在地表一定范围之内的开放性系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对自 然环境的干预最为强烈 城市环境,就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 ·城市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提 出和实现城市环境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要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必须从城 市生态的结构人手,而合理布局则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 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污 染源控制方案、环保投资方案、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 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水土利用现状调 城郊环境质量现状 标 境设施状况 染效应评价 确定环境目标及污 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排污分担率 和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计算污染物削减量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调整行业结构和布局 水污染综合控制规划 提出污染综合防治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方案和投资预算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其他污染控制规划 环保投资能力 没超过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能源规划 环境目标 城市交通规划 达到 城市郊区环境规划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规划初步确定 城市环境规划 通过 完成及实施 第二节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第一节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工作程序 一、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规划 • 城市是处在地表一定范围之内的开放性系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对自 然环境的干预最为强烈。 • 城市环境,就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 • 城市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提 出和实现城市环境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 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要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必须从城 市生态的结构人手,而合理布局则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 •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 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污 染源控制方案、环保投资方案、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 三、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第二节 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画出污染源分布图 ·画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方式,并列表给出各 所需参数。高的、独立的烟囱一般作点源处理;无组织排放源及数量多、排放源不高且源强 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一般把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 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 (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000×1000(m2),规划区较小时,可 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ⅷ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 面源分为2~3类 2.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 (1)等标污染负荷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 进行排序并评价。具体方法见第五章第一节。 (2)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的最简单方法。采用总量控制规划法 时,针对区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总量排序 二、大气污染预测 ·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但受到污染源的影响,还要受到污染气象条件的影响。常用于大气环 境规划工作的大气质量预测模型有两类,一是箱体模型,二是多元模拟模型。 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1、规划区的划定 般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用网格点作控制点。确定规划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和对超标 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 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2)在规定规划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般在主导风下风方位 规划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地浓度以远处。 2、总量控制的A一P值法 (1)区域总量的计算 A值法的基本原理:如果假定某城市分为n个区,每分区面积为Si,总面积S为各个分区面积 之和由式(8-1)确定。 (8-1) 式中:S—一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Si一第i功能区面积,km2;
(1)画出污染源分布图 • 画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方式,并列表给出各 所需参数。高的、独立的烟囱一般作点源处理;无组织排放源及数量多、排放源不高且源强 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一般把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 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 (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000×1000(m2),规划区较小时,可 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 面源分为2~3类。 2. 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 • (1)等标污染负荷法 •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 进行排序并评价。具体方法见第五章第一节。 • (2)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的最简单方法。采用总量控制规划法 时,针对区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总量排序。 二、大气污染预测 • 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但受到污染源的影响,还要受到污染气象条件的影响。常用于大气环 境规划工作的大气质量预测模型有两类,一是箱体模型,二是多元模拟模型。 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1、规划区的划定 一般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用网格点作控制点。确定规划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 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和对超标 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 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2) 在规定规划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般在主导风下风方位, 规划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地浓度以远处。 2、总量控制的A—P值法 (1)区域总量的计算 • A值法的基本原理:如果假定某城市分为n个区,每分区面积为Si,总面积S为各个分区面积 之和由式(8-1)确定。 (8-1) 式中: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 = n i S Si 1
∑Q ·全市排放的允许总量可由式(8-2)确定 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各分区排放总量由式(8-3)确定。 Q1=A·Ck 省(市)名 A 1新疆、西藏、青海 70~8.4 2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阴山以北) 5.6-7.0 3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 4.2~5.6 4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陕西(秦岭以北)、宁夏、 3.6~4.9 甘肃(渭河以北) 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黴、 海南、台灣、福建、江西 3.6-4.9 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渭河以南陕西(秦岭以南)2.~42 7静风区(年平均风速小于1m/s) 1.4~2.8 (2)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 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高架源对地面浓度数值影响不大,但影响范围大,而低架源及地面源往 往对地面浓度贡献较高,在对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时,首先要确定各个功能区的面源和 点源所占的份额 在夜间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高架源对地面影响不大,但低架源及地面源都能产生严重污染, 因此需确定夜间低架源的允许排放总量 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计算: Qs=∑ 各功能区低架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 式中:gbk——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 排放总量限值,104t/a; gb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 量限值,104t/a;b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a——低架 源排放分担率
• 全市排放的允许总量可由式(8-2)确定 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 各分区排放总量由式(8-3)确定。 (2)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 • 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高架源对地面浓度数值影响不大,但影响范围大,而低架源及地面源往 往对地面浓度贡献较高,在对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时,首先要确定各个功能区的面源和 点源所占的份额。 • 在夜间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高架源对地面影响不大,但低架源及地面源都能产生严重污染, 因此需确定夜间低架源的允许排放总量。 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计算: = = n i Q Q 1 ak aki S S Q A C i ki = ai = = n i Qbk Qbki 1
P 地区 量非总量 序号 市)名 控制区控制区 1新疆、西藏、青海 015100~150100~20 2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阴山以北 120~180120-240 3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 0.15120~180120~240 4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陕西(秦岭以北)、宁夏、 0.20100~150100~200 甘肃(渭河以北) 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黴、 5海南、台湾、福建、江西 0.2550~7550~100 6云南、贵州、四川、甘肃(谓河以南)陕西秦岭以南 50~75 7静风区(年平均风速小于1ms) 0.25 40~80 40~80 (3)点源允许排放量分配 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囱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囱个数加以限制,即无 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A一P值法是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 种方法 第三节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 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通过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查清工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 水域的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行业和重点控制区。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工 业企业产品、产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 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 2.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 通过生活污染调査,查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 现状和排放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人口、人均用水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BO、 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 二、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 城镇水环境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一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 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城镇水环境预测包括排污量预测和水环 境质量预测两方面的内容。 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两种 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要求的区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并有效利用环境容量。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 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3) 点源允许排放量分配 • 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 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囱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囱个数加以限制,即无 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 A—P值法是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 种方法。 第三节 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 一、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 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 通过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查清工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 水域的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行业和重点控制区。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工 业企业产品、产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 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 2. 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 • 通过生活污染调查,查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 现状和排放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人口、人均用水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BOD、 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 二、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 • 城镇水环境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一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 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城镇水环境预测包括排污量预测和水环 境质量预测两方面的内容。 三、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两种: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要求的区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并有效利用环境容量。 •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 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第四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1.现状调查及评价 (1)环境背景数据; (2)社会经济数据调查分析 (3)固体废物来源、数量调查分析 (4)固体废物处置现状数据调查。 (5)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情 2.固体废物预测 (1)固体废物量预测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所以固体废物预测主要针 对这三类固体废物进行 (2)固体废物特性分析 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特性及毒性等 ·物理特性主要包括下面一些性质:物理组成、粒度、含水率、堆积密度、可压缩性、压实渗 透性; 化学特性包括:挥发分、灰分、固定炭、灰熔点、灼烧损失量、元素分析组成、发热量、闪 点、燃点与植物养分组成 生物特性包含其物质组成和细菌含量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决定了废物可被生物所利用的部 分比例,是相关利用与处理技术的关键。后者是对废物卫生安全性的描述,可用于判断垃圾 进入各种环境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毒性包括可燃易爆性、反应性、腐蚀性和生物毒性和 传染性等 3.拟订规划方案 (1)管理对策 ·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首先是要控制其源头产生量,如逐步 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实行浄菜进城,控制工厂原材的消耗定额,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其次 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让垃圾再度回到物质循环圈内,尽量 建设一个资源的闭合循环系统。 (2)固体废物收集回收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一般产生废物较多的工厂在厂内外都建有 自己的堆场,收集、运输工作由工厂负责 ·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废弃物、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它 们的收集工作应该分类进行 ·危险废物系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规定的固体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危险废物,不得擅 自倾倒、堆放和运输。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应由领取经营许可证资质的单位统一处 理 (3)处理与最终处置 最终处置场的选址、备选方案的选择,要从运输运转、环境影响、适宜性、成本等方面综合 考虑。除了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环境影响外,还应结合收集路线的设计进行综合 考虑,以达到既能满足防止污染的要求,又经济合理,节约运输成本。 对危险废物单独列出,并针对具体特性制订处理、处置方案 4.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固体废物如不进行处理与处置,将对土地使用面积、土壤土质、生态经济、供水水源与灌溉 水、人群健康等诸方面产生经济损失。如果进行处理与处置,尽管直接获益不高,但减少了 社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间接取得了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费用效益分析
第四节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一、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1.现状调查及评价 (1) 环境背景数据; (2) 社会经济数据调查分析。 (3) 固体废物来源、数量调查分析。 (4) 固体废物处置现状数据调查。 (5) 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情况。 2. 固体废物预测 (1)固体废物量预测 •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所以固体废物预测主要针 对这三类固体废物进行。 (2)固体废物特性分析 • 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特性及毒性等; • 物理特性主要包括下面一些性质:物理组成、粒度、含水率、堆积密度、可压缩性、压实渗 透性; • 化学特性包括:挥发分、灰分、固定炭、灰熔点、灼烧损失量、元素分析组成、发热量、闪 点、燃点与植物养分组成; • 生物特性包含其物质组成和细菌含量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决定了废物可被生物所利用的部 分比例,是相关利用与处理技术的关键。后者是对废物卫生安全性的描述,可用于判断垃圾 进入各种环境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毒性包括可燃易爆性、反应性、腐蚀性和生物毒性和 传染性等 3. 拟订规划方案 (1)管理对策 • 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首先是要控制其源头产生量,如逐步 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实行净菜进城,控制工厂原材的消耗定额,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其次 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让垃圾再度回到物质循环圈内,尽量 建设一个资源的闭合循环系统。 (2)固体废物收集回收 •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一般产生废物较多的工厂在厂内外都建有 自己的堆场,收集、运输工作由工厂负责。 • 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废弃物、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它 们的收集工作应该分类进行。 • 危险废物系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规定的固体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危险废物,不得擅 自倾倒、堆放和运输。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应由领取经营许可证资质的单位统一处 理。 (3)处理与最终处置 • 最终处置场的选址、备选方案的选择,要从运输运转、环境影响、适宜性、成本等方面综合 考虑。除了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环境影响外,还应结合收集路线的设计进行综合 考虑,以达到既能满足防止污染的要求,又经济合理,节约运输成本。 • 对危险废物单独列出,并针对具体特性制订处理、处置方案。 4.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 固体废物如不进行处理与处置,将对土地使用面积、土壤土质、生态经济、供水水源与灌溉 水、人群健康等诸方面产生经济损失。如果进行处理与处置,尽管直接获益不高,但减少了 社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间接取得了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费用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