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 著名的反战主义者。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对音乐十分喜爱,这对以后的罗兰热 爱音乐、崇敬贝多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0年,罗兰一家从法国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 巴黎。1886年,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著 作。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 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 详细解答各种问题,并高度凝练地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 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写作背景】《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 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 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 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 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作品介绍】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 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 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 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 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 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 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 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 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 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 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 《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 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 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 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 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 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 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 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 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 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 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 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1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是 20 世纪法国作家,1915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 著名的反战主义者。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对音乐十分喜爱,这对以后的罗兰热 爱音乐、崇敬贝多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0 年,罗兰一家从法国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 巴黎。1886 年,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著 作。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 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 详细解答各种问题,并高度凝练地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 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写作背景】《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 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 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 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 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作品介绍】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 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 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 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 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 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 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 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 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 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 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 《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 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 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 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 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 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 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 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 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 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 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 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 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 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 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内容梗概】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 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 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 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 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 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 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就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 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 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 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 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 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1475 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 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 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 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 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 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 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 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 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 他的新主人—一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 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 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 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 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 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 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
2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 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 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 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内容梗概】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 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 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 育的责任。 1792 年 11 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 命之门,从 1796 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 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 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 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就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 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 年 5 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 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 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 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 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 年 3 月 26 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1475 年 3 月 6 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 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 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 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 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 年 3 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 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 意的作品。1527 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 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 年 9 月 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 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 年 2 月 12 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 日他开始发烧,18 日下午 5 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 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 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 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 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 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 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 19 世 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
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 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 【人物评价】 【贝多芬】(1770-1827),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之一,德国人 性格特点:桀骜不驯,乖僻,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 磨难挫折: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17岁丧母,他独自承担着 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之后,承受失恋,失聪的悲痛,经济困窘,亲朋好友的死亡离散,他 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相关评价:贝多芬,一个孤独,痛苦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并把它带给人间,“用痛苦换来的 欢乐”。因此他是“自己命运的战胜者,苦痛的战胜者”,是一位音乐巨人 外貌特征:“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突起,宽大…… 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人生启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坎坷的。在挫折和不幸的命运面前,我们 要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咽喉,以超凡的毅力去奋斗,才能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 经典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惟其痛苦才有快乐”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雕塑家,画家,建筑家,诗人 性格特点:慈祥,博爱,善良,机智,聪明,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具有 高超的雕刻技术并酷爱自己作品。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磨难挫折:少年丧母,寄人篱下。年轻时,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 他并不满意的作品。后卷入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他的一生从一个羁绊转到另一个 羁绊,但他战胜了不幸,最终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创造了辉煌。 相关评价: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 出惨痛的鲜血。在艺术上无与伦比,永远追求艺术的尽善尽美,但精神上软弱无力,只能挣 扎而没有力量奋斗。米开朗琪罗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 外貌特征: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不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又很敏锐 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色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经典名言:“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作家,改革家,道德思想家。 性格特点:博爱,敏锐,诚实,热衷于自我完善,倔强,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相关评价: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 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 的心 外貌特征: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得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 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经典名言: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 【精辟点评】 1、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 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2、《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 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3、《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 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 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 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3 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 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 上。 【人物评价】 【贝多芬】(1770-1827),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之一,德国人。 性格特点:桀骜不驯,乖僻,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 磨难挫折: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17 岁丧母,他独自承担着 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之后,承受失恋,失聪的悲痛,经济困窘,亲朋好友的死亡离散,他 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相关评价:贝多芬,一个孤独,痛苦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并把它带给人间,“用痛苦换来的 欢乐”。因此他是“自己命运的战胜者,苦痛的战胜者”,是一位音乐巨人。 外貌特征:“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突起,宽大…… 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人生启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坎坷的。在挫折和不幸的命运面前,我们 要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咽喉,以超凡的毅力去奋斗,才能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 经典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惟其痛苦才有快乐”。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雕塑家,画家,建筑家,诗人 性格特点:慈祥,博爱,善良,机智,聪明,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具有 高超的雕刻技术并酷爱自己作品。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磨难挫折:少年丧母,寄人篱下。年轻时,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 他并不满意的作品。后卷入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他的一生从一个羁绊转到另一个 羁绊,但他战胜了不幸,最终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创造了辉煌。 相关评价: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 出惨痛的鲜血。在艺术上无与伦比,永远追求艺术的尽善尽美,但精神上软弱无力,只能挣 扎而没有力量奋斗。米开朗琪罗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 外貌特征: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不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又很敏锐 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色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经典名言:“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作家,改革家,道德思想家。 性格特点:博爱,敏锐,诚实,热衷于自我完善,倔强,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相关评价: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 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 的心。 外貌特征: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得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 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经典名言: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 【精辟点评】 1、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 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2、《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 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3、《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 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 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 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4、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 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 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 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 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 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5、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 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室息 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 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 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探究思考P242】 1我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没有改变。雨果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 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读了《名人传》使我懂得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 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如果没有流浪乞讨的经历, 文学大师高尔基就不会写出《人生三部曲》,如果没有黑暗中的摸索,海伦·凯勒就不会写 出人生最美的阳光,我们应该感谢苦难。 2.他们这些做法不是自讨苦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精神的支柱比肉体要重要。在他 人看来这些也许真是“自讨苦吃”,但他们很可能乐在其中。苦与乐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正是忧患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与命运不屈不挠地抗争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杰出的成就 3.不会的。因为人无完人,名人也是人,具有人的优点和缺点。作者描写名人们的缺陷与不 足,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感,这样有人性的英雄更可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 【同步精练】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是 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 翰·克里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 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 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他11岁加入戏院乐团,13 岁担任大风琴手。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 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贝多芬认为晩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 地活在世上 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英雄的第三交响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丽埃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 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 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澄、伤寒、仰面跌倒。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贝多芬传》还附有:(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9.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他的父亲是法官。被寄养在石匠的妻子家里。米开朗琪罗被 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舂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 的友谊和赏识
4 4、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 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 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 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 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 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5、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 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 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 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 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探究思考 P242】 1.我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没有改变。雨果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 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读了《名人传》使我懂得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 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如果没有流浪乞讨的经历,, 文学大师高尔基就不会写出《人生三部曲》,如果没有黑暗中的摸索,海伦·凯勒就不会写 出人生最美的阳光,我们应该感谢苦难。 2.他们这些做法不是自讨苦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精神的支柱比肉体要重要。在他 人看来这些也许真是“自讨苦吃”,但他们很可能乐在其中。苦与乐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正是忧患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与命运不屈不挠地抗争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杰出的成就。 3.不会的。因为人无完人,名人也是人,具有人的优点和缺点。作者描写名人们的缺陷与不 足,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感,这样有人性的英雄更可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 【同步精练】一 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 20 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是 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 翰·克里斯朵夫》获 1915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 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 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 4 岁。他 11 岁加入戏院乐团,13 岁担任大风琴手。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4. 1796 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 。他极度伤心,1802 年开始,他 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 地活在世上。 5. 1804 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英雄的第三交响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丽埃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 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 1801 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 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 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贝多芬传》还附有:(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9.米开朗琪罗是 意大利人,他的父亲是法官。被寄养在石匠的妻子家里。米开朗琪罗被 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 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 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或《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 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 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 13.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王勒二世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勃拉芒德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 15.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和墙壁画,作品中 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悔迭西斯坟墓和于勒二世纪念 物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加伐丽丽,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 比哀尔大寺穹隆的木雕模型。 18.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 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曾攻读士耳其语和阿拉伯语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_《童年》、 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0.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 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他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 的一座山峰 21.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年3月 23.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24.《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 25.托尔斯泰病死于二个小火车站上 26.名言:“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 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 写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 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基罗)的外貌描写 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 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二,选择题 (1)《名人传》叙述了哪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 奋斗的精神。(ABC) A、贝多芬B、米开朗基罗C、列夫·托尔斯泰D、高尔基 (2)、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 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 精神安慰。 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
5 11.使米开朗琪罗 25 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或《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 3 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 1501 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 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 13. 1505 年 3 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于勒二世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 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勃拉芒德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 罗。 15. 1508——1512 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和墙壁画,作品中 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悔迭西斯坟墓和于勒二世纪念 物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加伐丽丽,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 比哀尔大寺穹隆的木雕模型。 18. 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 俄 国著名的文学巨匠,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 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曾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童年》 是他的成名作。 20.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 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他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0.发刊于 1863 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 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 1873 年 3 月。 23. 1879—1882 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 的表白。 24. 《复活》 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 峰。 25. 托尔斯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26. 名言:“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 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 写。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 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基罗)的外貌描写。 “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 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二.选择题。 (1)《名人传》叙述了哪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 奋斗的精神。( ABC ) A、贝多芬 B、米开朗基罗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2)、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 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 精神安慰。 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