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 ⑤
• 一、教学目的: •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 二、教学重点: • 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 2.了解小传的特点。 • 三、教学难点: •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 四、教学方法: •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
五、课文分析 《韬奋自述》: 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 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 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 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 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 五、课文分析 • (一)《韬奋自述》: • 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 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 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 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 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二)《著者略历》 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 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 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 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 箸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 五 耸都长不丰,山高水长却清香。离家士年季香归里;因 江东父
• (二)《著者略历》 • 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 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 仁未能一扫空也。” • (三)《贾平凹小传》 •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 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 著作情况。 •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 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 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点击思维 1注意“怙”不要拼写成“g”;“券”不要拼成 uan 2.注意“赞誉”不要误写为“赞语”,“出版” 不要写成了“出板”。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 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抛砖引玉”这里是比喻用 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见 4.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 发表文章。他说一—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 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 业内容
• 点击思维 • 1.注意“怙”不要拼写成“gǔ”;“券”不要拼成 “juàn”。 • 2.注意“赞誉”不要误写为“赞语”,“出版” 不要写成了“出板”。 •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 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抛砖引玉” 这里是比喻用 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 • 4.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 发表文章。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 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