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也。诚也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①戴季陶认为,这也是孙 中山全部思想的概括。因此,这种儒家的“中庸之道”,必须 加以坚持与贯彻 大肆宣扬儒家的“中庸之道”之外,又反对国共合作,要 国民党排除异己、一党专制集权。孙中山逝世不久,他就说, 西山会议派只消极地反对共产党是不够的。所以,必须站在 很坚实的三民主义的“观点上”,开展一个无论是说的方面或 者做的方面,都比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更坚决、狠毒的“反 赤运动”。为要千方百计排挤打击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共 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提出了所谓的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 支配性的谬论。他说,信奉一个主义的团体,如没有具备独 立性、排他性、统一性和支配性,这个团体是没有主义的团 体,是没有生存欲望的团体,一定是随时可散的一群乌合之 众。为此,如果“要图中华民国的生存,先要图中国国民党 的生存,要图中国国民党的生存,一定要充分发挥三民主义 的中国国民党之生存欲望所必须具备的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 支配性 戴季陶主张排挤打击共产党的同时,又强调国民党的专 制集权。他说,国民党奉行民主集权制,总理(孙中山)在 时,党员的行动,一决于总理,总理既没,党员的行动,惟 有取决于总理的遗教。如果党员的行动及言论,有不遵奉总 理遗教的,本党一律以纪律制裁之,而且以后无论何时,决 ①《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第7页。 ②《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重刊序言》
也 。 诚 也 者 , 择 善 而 固 执 之 者 也 ” 。 ① 戴 季 陶 认 为 , 这 也 是 孙 中 山 全 部 思 想 的 概 括 。 因 此 , 这 种 儒 家 的 “ 中 庸 之 道 ” , 必 须 加 以 坚 持 与 贯 彻 。 大 肆 宣 扬 儒 家 的 “ 中 庸 之 道 ” 之 外 , 又 反 对 国 共 合 作 , 要 国 民 党 排 除 异 己 、 一 党 专 制 集 权 。 孙 中 山 逝 世 不 久 , 他 就 说 , 西 山 会 议 派 只 消 极 地 反 对 共 产 党 是 不 够 的 。 所 以 , 必 须 站 在 很 坚 实 的 三 民 主 义 的 “ 观 点 上 ” , 开 展 一 个 无 论 是 说 的 方 面 或 者 做 的 方 面 , 都 比 帝 国 主 义 和 官 僚 军 阀 更 坚 决 、 狠 毒 的 “ 反 赤 运 动 ” 。 为 要 千 方 百 计 排 挤 打 击 以 个 人 名 义 加 入 国 民 党 的 共 产 党 员 和 共 青 团 员 , 提 出 了 所 谓 的 独 占 性 、 排 他 性 、 统 一 性 、 支 配 性 的 谬 论 。 他 说 , 信 奉 一 个 主 义 的 团 体 , 如 没 有 具 备 独 立 性 、 排 他 性 、 统 一 性 和 支 配 性 , 这 个 团 体 是 没 有 主 义 的 团 体 , 是 没 有 生 存 欲 望 的 团 体 , 一 定 是 随 时 可 散 的 一 群 乌 合 之 众 。 为 此 , 如 果 “ 要 图 中 华 民 国 的 生 存 , 先 要 图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生 存 , 要 图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生 存 , 一 定 要 充 分 发 挥 三 民 主 义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之 生 存 欲 望 所 必 须 具 备 的 独 占 性 排 他 性 统 一 性 支 配 性 ” 。 ② 戴 季 陶 主 张 排 挤 打 击 共 产 党 的 同 时 , 又 强 调 国 民 党 的 专 制 集 权 。 他 说 , 国 民 党 奉 行 民 主 集 权 制 , 总 理 ( 孙 中 山 ) 在 时 , 党 员 的 行 动 , 一 决 于 总 理 , 总 理 既 没 , 党 员 的 行 动 , 惟 有 取 决 于 总 理 的 遗 教 。 如 果 党 员 的 行 动 及 言 论 , 有 不 遵 奉 总 理 遗 教 的 , 本 党 一 律 以 纪 律 制 裁 之 , 而 且 以 后 无 论 何 时 , 决 8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① ② 《 国 民 革 命 与 中 国 国 民 党 · 重 刊 序 言 》 。 《 孙 文 主 义 之 哲 学 的 基 础 》 , 第 7 页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不因党员的成分不同,而动摇本党的最高原则。这是因为,要 改革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非集中国民革命者的意志,造成强 有力的统帅机关,并以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严重的号 令,来“实行革命的主义不可”。 他还认为,在文化低微、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最近的将 来,要想以工业无产阶级的专政,来达到革命建设的目的,这 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以民生主义为指导,建立资产阶 级国家,即建立“三民主义的民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而 由国民党来集权和独裁 以上戴季陶主义所宣扬的这种中庸仁爱、排除异己、专 制独裁的思想,为后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 动、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实行严刑峻罚,奠定了理论基础。因 而是当时最为反动的理论,遭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坚 决反对和严厉批判。 为了反对戴季陶主义,瞿秋白在当时曾写了《中国国民 革命与戴季陶主义》一书。对于戴季陶把三民主义歪曲为封 建的中庸仁爱和“道统论”,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他说,戴季陶等这种思想的根本点,便是一种唯心论的道统 论。所谓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竟只是仁慈忠孝的伟 大人格,竟只是继承尧、舜、禹、汤、周、孔的道统—一戴 季陶又继承孙中山的道统!这算是中国的特别文化。国民党 的三民主义责任,竟只在“发扬光大这种中国文化”。这完全 是想把革命当做慈善事业,当做孙中山、戴季陶等一些“君 子”爱民的仁政。同时批判地指出,戴季陶实际上并不要求 慈善、仁政,而是一种宣传和对人民的欺骗。他说,戴季陶
不 因 党 员 的 成 分 不 同 , 而 动 摇 本 党 的 最 高 原 则 。 这 是 因 为 , 要 改 革 中 国 的 社 会 和 政 治 , 非 集 中 国 民 革 命 者 的 意 志 , 造 成 强 有 力 的 统 帅 机 关 , 并 以 严 密 的 组 织 、 严 格 的 训 练 、 严 重 的 号 令 , 来 “ 实 行 革 命 的 主 义 不 可 ” 。 他 还 认 为 , 在 文 化 低 微 、 经 济 落 后 的 中 国 , 在 最 近 的 将 来 , 要 想 以 工 业 无 产 阶 级 的 专 政 , 来 达 到 革 命 建 设 的 目 的 , 这 是 无 法 做 到 的 。 因 此 , 必 须 以 民 生 主 义 为 指 导 , 建 立 资 产 阶 级 国 家 , 即 建 立 “ 三 民 主 义 的 民 国 ” , 实 行 资 产 阶 级 专 政 , 而 由 国 民 党 来 集 权 和 独 裁 。 以 上 戴 季 陶 主 义 所 宣 扬 的 这 种 中 庸 仁 爱 、 排 除 异 己 、 专 制 独 裁 的 思 想 , 为 后 来 蒋 介 石 的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提 倡 新 生 活 运 动 、 制 定 各 种 法 律 制 度 、 实 行 严 刑 峻 罚 ,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 因 而 是 当 时 最 为 反 动 的 理 论 , 遭 到 了 共 产 党 人 和 革 命 人 民 的 坚 决 反 对 和 严 厉 批 判 。 为 了 反 对 戴 季 陶 主 义 , 瞿 秋 白 在 当 时 曾 写 了 《 中 国 国 民 革 命 与 戴 季 陶 主 义 》 一 书 。 对 于 戴 季 陶 把 三 民 主 义 歪 曲 为 封 建 的 中 庸 仁 爱 和 “ 道 统 论 ” , 进 行 了 尖 锐 而 深 刻 的 揭 露 和 批 判 。 他 说 , 戴 季 陶 等 这 种 思 想 的 根 本 点 , 便 是 一 种 唯 心 论 的 道 统 论 。 所 谓 孙 中 山 三 民 主 义 的 哲 学 基 础 , 竟 只 是 仁 慈 忠 孝 的 伟 大 人 格 , 竟 只 是 继 承 尧 、 舜 、 禹 、 汤 、 周 、 孔 的 道 统 — — 戴 季 陶 又 继 承 孙 中 山 的 道 统 ! 这 算 是 中 国 的 特 别 文 化 。 国 民 党 的 三 民 主 义 责 任 , 竟 只 在 “ 发 扬 光 大 这 种 中 国 文 化 ” 。 这 完 全 是 想 把 革 命 当 做 慈 善 事 业 , 当 做 孙 中 山 、 戴 季 陶 等 一 些 “ 君 子 ” 爱 民 的 仁 政 。 同 时 批 判 地 指 出 , 戴 季 陶 实 际 上 并 不 要 求 慈 善 、 仁 政 , 而 是 一 种 宣 传 和 对 人 民 的 欺 骗 。 他 说 , 戴 季 陶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9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虽然理论上反对阶级斗争,主张资本家的仁慈主义,然而他 在实践方面,发行那《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的小册子,自 己实行思想上的阶级斗争—“不过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 级的一种斗争罢了,并且他一点也不‘仁慈’。”0 对于戴季陶所宣扬的以仁爱感动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地 主阶级,使他们尊重被统治阶级、工农群众的利益,瞿秋白 认为,这完全是欺骗工农群众的鬼话,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 资本家对工人、地主对佃农有仁爱心的。所以指出,戴季陶 的这种谬论,不但是纯粹的空想主义,而且是要想暗示农工 民众停止自己的斗争,听凭上等阶级的恩令和指使。简单些 说,“便是上等阶级要利用农工群众的力量来达到他们的目 的,却不准农工群众自己有阶级的觉悟。”为此,国民党所提 倡的戴季陶主义运动,不仅在思想上摧残工人阶级的斗争,亦 是削弱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从而,坚决批判了戴季陶的道 统论和阶级调和论。 恽代英在1925年8月,发表了《读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 础》一文,尖锐而深刻地批判了戴季陶的《孙文主义之哲学 的基础》的反动论调。他说,谈到中国固有文化问题与发展 趋势的问题,我却疑惑戴先生引申孙先生的学说,“未免有过 当之处”。孙先生有时亦讲到中国固有文化,这是不错的;但 若因此便说不相信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便没有民族的自信 力,便不能创造文化,那便中国人只好束手待毙,没有存在 于世界的权利,甚至于说,便在全世界社会革命成功之后,中 ①②瞿秋白:《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
虽 然 理 论 上 反 对 阶 级 斗 争 , 主 张 资 本 家 的 仁 慈 主 义 , 然 而 他 在 实 践 方 面 , 发 行 那 《 国 民 革 命 与 中 国 国 民 党 》 的 小 册 子 , 自 己 实 行 思 想 上 的 阶 级 斗 争 — — “ 不 过 是 资 产 阶 级 压 迫 无 产 阶 级 的 一 种 斗 争 罢 了 , 并 且 他 一 点 也 不 ‘ 仁 慈 ’ 。 ” ① 对 于 戴 季 陶 所 宣 扬 的 以 仁 爱 感 动 统 治 阶 级 、 资 产 阶 级 、 地 主 阶 级 , 使 他 们 尊 重 被 统 治 阶 级 、 工 农 群 众 的 利 益 , 瞿 秋 白 认 为 , 这 完 全 是 欺 骗 工 农 群 众 的 鬼 话 , 历 史 上 从 来 没 有 什 么 资 本 家 对 工 人 、 地 主 对 佃 农 有 仁 爱 心 的 。 所 以 指 出 , 戴 季 陶 的 这 种 谬 论 , 不 但 是 纯 粹 的 空 想 主 义 , 而 且 是 要 想 暗 示 农 工 民 众 停 止 自 己 的 斗 争 , 听 凭 上 等 阶 级 的 恩 令 和 指 使 。 简 单 些 说 , “ 便 是 上 等 阶 级 要 利 用 农 工 群 众 的 力 量 来 达 到 他 们 的 目 的 , 却 不 准 农 工 群 众 自 己 有 阶 级 的 觉 悟 。 ” ② 为 此 , 国 民 党 所 提 倡 的 戴 季 陶 主 义 运 动 , 不 仅 在 思 想 上 摧 残 工 人 阶 级 的 斗 争 , 亦 是 削 弱 中 国 的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 从 而 , 坚 决 批 判 了 戴 季 陶 的 道 统 论 和 阶 级 调 和 论 。 恽 代 英 在 1 9 2 5 年 8 月 , 发 表 了 《 读 孙 文 主 义 之 哲 学 的 基 础 》 一 文 , 尖 锐 而 深 刻 地 批 判 了 戴 季 陶 的 《 孙 文 主 义 之 哲 学 的 基 础 》 的 反 动 论 调 。 他 说 , 谈 到 中 国 固 有 文 化 问 题 与 发 展 趋 势 的 问 题 , 我 却 疑 惑 戴 先 生 引 申 孙 先 生 的 学 说 , “ 未 免 有 过 当 之 处 ” 。 孙 先 生 有 时 亦 讲 到 中 国 固 有 文 化 , 这 是 不 错 的 ; 但 若 因 此 便 说 不 相 信 中 国 固 有 文 化 的 价 值 , 便 没 有 民 族 的 自 信 力 , 便 不 能 创 造 文 化 , 那 便 中 国 人 只 好 束 手 待 毙 , 没 有 存 在 于 世 界 的 权 利 , 甚 至 于 说 , 便 在 全 世 界 社 会 革 命 成 功 之 后 , 中 1 0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① ② 瞿 秋 白 : 《 中 国 国 民 革 命 与 戴 季 陶 主 义 》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11 国民族只有化为真正的弱小民族,以至于灭亡,“这些话未免 太过火而不近情理了 同时指出,革命的能力,是发源于主义的信仰和群众的 党的组织,而不是靠是否产生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人和 先承认自己文化的价值。而“戴先生所谓中国的文化,如知 仁的知,博爱力行的仁,行仁不怕的勇,择善固执贯彻始终 的诚,……不过是中国少数圣哲的伦理思想。这种思想既不 是全中国人所共有的,亦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仅仅是我 们必须加以批判和抛弃的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和文化而已。 这样,不但进一步批判了戴季陶主义的封建道统论,而 且对于国民党即将推行的尊孔复礼活动,是一个有力的抵制。 、蒋介石强行宣扬“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动 有20年代的歪曲三民主义、宣扬封建“道统论”的戴季 陶主义,也就有30年代蒋介石宣扬“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 动,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蒋介石认为,以礼治国是我国的历史经验。他说,在周 朝以前,我国是以礼治为法治的纲维,以社会组织为政治组 织的基础。那时候,一切都有组织有训练,无论学校、军队 社会、家庭,最重要的是重礼义、守秩序,是所有国民都不 能规避的责任与义务。而且,这种重礼义、守秩序,不仅是 法律的,也是道德的。所以,“周代的政治能够这样的昌明”。 同时指出,这又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贯精神。他说,我 ①恽代英:《读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国 民 族 只 有 化 为 真 正 的 弱 小 民 族 , 以 至 于 灭 亡 , “ 这 些 话 未 免 太 过 火 而 不 近 情 理 了 ” 。 同 时 指 出 , 革 命 的 能 力 , 是 发 源 于 主 义 的 信 仰 和 群 众 的 党 的 组 织 , 而 不 是 靠 是 否 产 生 过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周 公 等 圣 人 和 先 承 认 自 己 文 化 的 价 值 。 而 “ 戴 先 生 所 谓 中 国 的 文 化 , 如 知 仁 的 知 , 博 爱 力 行 的 仁 , 行 仁 不 怕 的 勇 , 择 善 固 执 贯 彻 始 终 的 诚 , … … 不 过 是 中 国 少 数 圣 哲 的 伦 理 思 想 。 这 种 思 想 既 不 是 全 中 国 人 所 共 有 的 , 亦 不 是 中 国 人 所 独 有 的 ” 。 ① 仅 仅 是 我 们 必 须 加 以 批 判 和 抛 弃 的 中 国 封 建 主 义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而 已 。 这 样 , 不 但 进 一 步 批 判 了 戴 季 陶 主 义 的 封 建 道 统 论 , 而 且 对 于 国 民 党 即 将 推 行 的 尊 孔 复 礼 活 动 , 是 一 个 有 力 的 抵 制 。 二 、 蒋 介 石 强 行 宣 扬 “ 礼 义 廉 耻 ” 的 新 生 活 运 动 有 2 0 年 代 的 歪 曲 三 民 主 义 、 宣 扬 封 建 “ 道 统 论 ” 的 戴 季 陶 主 义 , 也 就 有 3 0 年 代 蒋 介 石 宣 扬 “ 礼 义 廉 耻 ” 的 新 生 活 运 动 , 两 者 是 一 脉 相 承 的 。 蒋 介 石 认 为 , 以 礼 治 国 是 我 国 的 历 史 经 验 。 他 说 , 在 周 朝 以 前 , 我 国 是 以 礼 治 为 法 治 的 纲 维 , 以 社 会 组 织 为 政 治 组 织 的 基 础 。 那 时 候 , 一 切 都 有 组 织 有 训 练 , 无 论 学 校 、 军 队 、 社 会 、 家 庭 , 最 重 要 的 是 重 礼 义 、 守 秩 序 , 是 所 有 国 民 都 不 能 规 避 的 责 任 与 义 务 。 而 且 , 这 种 重 礼 义 、 守 秩 序 , 不 仅 是 法 律 的 , 也 是 道 德 的 。 所 以 , “ 周 代 的 政 治 能 够 这 样 的 昌 明 ” 。 同 时 指 出 , 这 又 是 中 国 政 治 哲 学 的 一 贯 精 神 。 他 说 , 我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1 1 ① 恽 代 英 : 《 读 孙 文 主 义 之 哲 学 的 基 础 》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们中国的政治哲学主张道德与法律兼用,不过有先后之分。如 贾谊的“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董仲舒的“先德而 后刑”,都是说道德先于法律。而我们国父(孙中山)的三民 主义,也是渊源于中国正统的道德观念的。这种正统的道德 观念,就是“礼义廉耻”。 而这一正统的道德观念“礼义廉耻”,在蒋介石看来,不 但是中国的历史经验,也是外国的历史经验。他说,外国人 无论吃饭、穿衣、住房子、走路和一切的行动,统统合乎现 代国民的要求,表现为爱国家和忠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统 统合于“礼义廉耻”,不合廉耻的饭他们不吃,不合廉耻的衣 他们不穿,不合礼义的事他们不做。因此,“他们无论起居食 息,一言一动,统统有规律,合乎做人的道理,表现有现代 文明国家的国民之知识道德 蒋介石并以日本、德国为例来说明。他说,日本虽口里 没有提“礼义廉耻”,但他们无论吃饭穿衣住房子走路以及 切行动,其精神所在,有形无形之中,都合乎“礼义廉耻 因为,他们以这样的教育坚持了几十年,所以才造成今日这 样的国家。而德国在一次大战后根本没有武力,但不到十五 年功夫,居然能够复兴起来,可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并驾齐 驱,这完全是德国国民有高尚的知识道德,他们的言行合乎 “礼义廉耻”。 为此,蒋介石强调指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提倡 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动。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 ①《蒋总统集第1册·新生活运动之要义》
们 中 国 的 政 治 哲 学 主 张 道 德 与 法 律 兼 用 , 不 过 有 先 后 之 分 。 如 贾 谊 的 “ 礼 禁 未 然 之 前 , 法 施 已 然 之 后 ” ; 董 仲 舒 的 “ 先 德 而 后 刑 ” , 都 是 说 道 德 先 于 法 律 。 而 我 们 国 父 ( 孙 中 山 ) 的 三 民 主 义 , 也 是 渊 源 于 中 国 正 统 的 道 德 观 念 的 。 这 种 正 统 的 道 德 观 念 , 就 是 “ 礼 义 廉 耻 ” 。 而 这 一 正 统 的 道 德 观 念 “ 礼 义 廉 耻 ” , 在 蒋 介 石 看 来 , 不 但 是 中 国 的 历 史 经 验 , 也 是 外 国 的 历 史 经 验 。 他 说 , 外 国 人 无 论 吃 饭 、 穿 衣 、 住 房 子 、 走 路 和 一 切 的 行 动 , 统 统 合 乎 现 代 国 民 的 要 求 , 表 现 为 爱 国 家 和 忠 于 民 族 的 精 神 。 也 就 是 统 统 合 于 “ 礼 义 廉 耻 ” , 不 合 廉 耻 的 饭 他 们 不 吃 , 不 合 廉 耻 的 衣 他 们 不 穿 , 不 合 礼 义 的 事 他 们 不 做 。 因 此 , “ 他 们 无 论 起 居 食 息 , 一 言 一 动 , 统 统 有 规 律 , 合 乎 做 人 的 道 理 , 表 现 有 现 代 文 明 国 家 的 国 民 之 知 识 道 德 ” 。 ① 蒋 介 石 并 以 日 本 、 德 国 为 例 来 说 明 。 他 说 , 日 本 虽 口 里 没 有 提 “ 礼 义 廉 耻 ” , 但 他 们 无 论 吃 饭 穿 衣 住 房 子 走 路 以 及 一 切 行 动 , 其 精 神 所 在 , 有 形 无 形 之 中 , 都 合 乎 “ 礼 义 廉 耻 ” 。 因 为 , 他 们 以 这 样 的 教 育 坚 持 了 几 十 年 , 所 以 才 造 成 今 日 这 样 的 国 家 。 而 德 国 在 一 次 大 战 后 根 本 没 有 武 力 , 但 不 到 十 五 年 功 夫 , 居 然 能 够 复 兴 起 来 , 可 和 世 界 上 最 强 的 国 家 并 驾 齐 驱 , 这 完 全 是 德 国 国 民 有 高 尚 的 知 识 道 德 , 他 们 的 言 行 合 乎 “ 礼 义 廉 耻 ” 。 为 此 , 蒋 介 石 强 调 指 出 , 必 须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开 展 提 倡 “ 礼 义 廉 耻 ” 的 新 生 活 运 动 。 因 为 , 无 论 是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社 1 2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① 《 蒋 总 统 集 第 1 册 · 新 生 活 运 动 之 要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