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内容提要:本章详细闻述犯罪主体对自 己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重点: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认识错误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 内容提要:本章详细阐述犯罪主体对自 己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 重点:犯罪故意 ◼ 犯罪过失 ◼ 认识错误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概念和意义 ■1、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 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无罪过事件、认识错误 3、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4、犯罪的不同罪过形式及其意义 司法实践中查明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 一、概念和意义 ◼ 1、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 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 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无罪过事件、认识错误 ◼ 3、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 4、犯罪的不同罪过形式及其意义 ◼ 二、司法实践中查明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
第二节犯罪故意(1)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犯罪故意的概念 1、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2、犯罪故意不同于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1、关于故意的学说—容认说
第二节犯罪故意(1) ◼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㈠犯罪故意的概念 ◼ 1、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 2、犯罪故意不同于故意犯罪。 ◼ ㈡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 1、关于故意的学说——容认说
第二节犯罪故意(2) 2、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 A、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a、对行为本身的认识 ■b、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C、对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 ■B、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 认 不要求刑事违法性认识 要求对行为和结果有危害性的认识
第二节犯罪故意(2) ◼ 2、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 ◼ A、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 a、对行为本身的认识 ◼ b、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 c、对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 ◼ B、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 认识?——不要求刑事违法性认识,只 要求对行为和结果有危害性的认识
第二节犯罪故意(3) C、如何理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社会结果? a、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要发生危害结果 ■b、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危害结果 3、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A、希望——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 B、放任—听之任之地心理态度 3、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故意(3) ◼ C、如何理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社会结果? ◼ a、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要发生危害结果 ◼ b、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危害结果 ◼ 3、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 A、希望——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 ◼ B、放任——听之任之地心理态度 ◼ 3、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