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党。4月3日,蒋介石义与汪精卫、吴稚晖等进行秘密会议, 作出在4月15日举行国民党四中全会,解决“党事纠纷”问 题;由各军队、党部、民众团体机关的最高长官和主要负责 人对“在内阴谋捣乱者”,予以制裁等四条决议。①这四条决 议是蒋介石举行反共政变的行动纲领,它把矛头不仅指向共 产党,而且指向了国民党左派、工人纠察队和革命群众。也 是为“四·一二”等反革命事件作准备。 上海的“四 大屠杀,血染了宝山路,查封了上 海总工会和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改组了上海学生联合会和 妇女联合会。当时,上海到处是搜查、逮捕和屠杀。这些可 由当时目睹者所见为证,如郑振铎等说,当时司令部守兵 用机关枪向密集宝山路上之群众瞄准扫射,枪历十五、六分 钟,……宝山路一带百余丈之马路立时变为血海”。② 继上海大屠杀之后,是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北方的奉 系军阀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著名共产党人,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使一个漏网” 的反动口号。于是,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争也宣告失败。 蒋介石叛变革命和篡夺政权,是与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国 革命和对他的支持分不开的。北伐战争爆发后,由于帝国主 义在中国的走狗军阀的溃败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他们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1卷第318页。 ②《郑振铎等为四·一二惨案致上海临时分会书》,《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第二册,第409页
党 。 4 月 3 日 , 蒋 介 石 义 与 汪 精 卫 、 吴 稚 晖 等 进 行 秘 密 会 议 , 作 出 在 4 月 1 5 日 举 行 国 民 党 四 中 全 会 , 解 决 “ 党 事 纠 纷 ” 问 题 ; 由 各 军 队 、 党 部 、 民 众 团 体 机 关 的 最 高 长 官 和 主 要 负 责 人 对 “ 在 内 阴 谋 捣 乱 者 ” , 予 以 制 裁 等 四 条 决 议 。 ① 这 四 条 决 议 是 蒋 介 石 举 行 反 共 政 变 的 行 动 纲 领 , 它 把 矛 头 不 仅 指 向 共 产 党 , 而 且 指 向 了 国 民 党 左 派 、 工 人 纠 察 队 和 革 命 群 众 。 也 是 为 “ 四 · 一 二 ” 等 反 革 命 事 件 作 准 备 。 上 海 的 “ 四 · 一 二 ” 大 屠 杀 , 血 染 了 宝 山 路 , 查 封 了 上 海 总 工 会 和 上 海 特 别 市 临 时 政 府 , 改 组 了 上 海 学 生 联 合 会 和 妇 女 联 合 会 。 当 时 , 上 海 到 处 是 搜 查 、 逮 捕 和 屠 杀 。 这 些 可 由 当 时 目 睹 者 所 见 为 证 , 如 郑 振 铎 等 说 , 当 时 司 令 部 守 兵 “ 用 机 关 枪 向 密 集 宝 山 路 上 之 群 众 瞄 准 扫 射 , 枪 历 十 五 、 六 分 钟 , … … 宝 山 路 一 带 百 余 丈 之 马 路 立 时 变 为 血 海 ” 。 ② 继 上 海 大 屠 杀 之 后 , 是 广 州 发 动 反 革 命 政 变 , 北 方 的 奉 系 军 阀 逮 捕 并 杀 害 了 李 大 钊 等 著 名 共 产 党 人 , 汪 精 卫 在 武 汉 召 开 “ 分 共 会 议 ” , 提 出 了 “ 宁 可 枉 杀 千 人 , 不 使 一 个 漏 网 ” 的 反 动 口 号 。 于 是 , 白 色 恐 怖 笼 罩 全 国 , 第 一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也 宣 告 失 败 。 蒋 介 石 叛 变 革 命 和 篡 夺 政 权 , 是 与 帝 国 主 义 的 干 涉 中 国 革 命 和 对 他 的 支 持 分 不 开 的 。 北 伐 战 争 爆 发 后 , 由 于 帝 国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走 狗 军 阀 的 溃 败 和 工 农 运 动 的 高 涨 , 动 摇 了 他 们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3 ① ② 《 郑 振 铎 等 为 四 · 一 二 惨 案 致 上 海 临 时 分 会 书 》 , 《 中 国 现 代 史 资 料 选 辑 》 第 二 册 , 第 4 0 9 页 。 《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通 史 ( 初 稿 ) 》 第 1 卷 第 3 1 8 页
4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在中国的统治,所以就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预。 当北伐刚开始时,英军就在梧州上岸杀人。北伐军到武 汉,英舰公然援助军阀吴佩孚,炮击北伐军。1926年9月4 日,英军又打击革命军后方,英舰派兵上广州岸,占领码头, 逮捕纠察队,截住汽船,强行驾驶货船进口。1926年10月发 生了屠杀万县的惨案,英帝国主义“伤毙人民至五千之众,焚 毁房屋至数千间,损失财产至千余万。”接着,于1927年3 月,帝国主义调集上海军舰多至上百艘,军队达3万人,杀 气腾腾。3月24日,又制造了“南京惨案”,中国军民死伤达 2千余人。又“四·一二”反共政变中,帝国主义武装力量与 蒋介石军队配合默契,参与了逮捕工人和共产党员的活动。事 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对于报界之谈话》中,对这一反 革命事件,更表示支持,所谓“在华共产党之活动,……不 能置之不顾” 帝国主义进行武装干涉的同时,又采用欺骗利诱的办法。 1926年12月18日,英国政府发表《英国对华“新政策”备 忘录》,提出要保护中国的完整独立,增进中国政治经济的发 展,修复财政。并声明待中国国定新税则规定颁布时,“即承 认中国关税自主之权”。1927年1月16日,日本币原外相发 表了《对华政策演说》,提出了所谓的尊重保全中国之主权及 领土,对于中国之内乱,严守绝对不干涉主义,“对于中国之 现状,尽量取忍耐宽大之态度”。1927年1月27日,美国凯 洛格国务卿在《声明》中,也伪装要与中国友好,说美国愿 ①《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一分册,第125页
在 中 国 的 统 治 , 所 以 就 加 紧 对 中 国 革 命 的 干 预 。 当 北 伐 刚 开 始 时 , 英 军 就 在 梧 州 上 岸 杀 人 。 北 伐 军 到 武 汉 , 英 舰 公 然 援 助 军 阀 吴 佩 孚 , 炮 击 北 伐 军 。 1 9 2 6 年 9 月 4 日 , 英 军 又 打 击 革 命 军 后 方 , 英 舰 派 兵 上 广 州 岸 , 占 领 码 头 , 逮 捕 纠 察 队 , 截 住 汽 船 , 强 行 驾 驶 货 船 进 口 。 1 9 2 6 年 1 0 月 发 生 了 屠 杀 万 县 的 惨 案 , 英 帝 国 主 义 “ 伤 毙 人 民 至 五 千 之 众 , 焚 毁 房 屋 至 数 千 间 , 损 失 财 产 至 千 余 万 。 ” ① 接 着 , 于 1 9 2 7 年 3 月 , 帝 国 主 义 调 集 上 海 军 舰 多 至 上 百 艘 , 军 队 达 3 万 人 , 杀 气 腾 腾 。 3 月 2 4 日 , 又 制 造 了 “ 南 京 惨 案 ” , 中 国 军 民 死 伤 达 2 千 余 人 。 又 “ 四 · 一 二 ” 反 共 政 变 中 , 帝 国 主 义 武 装 力 量 与 蒋 介 石 军 队 配 合 默 契 , 参 与 了 逮 捕 工 人 和 共 产 党 员 的 活 动 。 事 后 , 日 本 首 相 田 中 义 一 在 《 对 于 报 界 之 谈 话 》 中 , 对 这 一 反 革 命 事 件 , 更 表 示 支 持 , 所 谓 “ 在 华 共 产 党 之 活 动 , … … 不 能 置 之 不 顾 ” 。 帝 国 主 义 进 行 武 装 干 涉 的 同 时 , 又 采 用 欺 骗 利 诱 的 办 法 。 1 9 2 6 年 1 2 月 1 8 日 , 英 国 政 府 发 表 《 英 国 对 华 “ 新 政 策 ” 备 忘 录 》 , 提 出 要 保 护 中 国 的 完 整 独 立 , 增 进 中 国 政 治 经 济 的 发 展 , 修 复 财 政 。 并 声 明 待 中 国 国 定 新 税 则 规 定 颁 布 时 , “ 即 承 认 中 国 关 税 自 主 之 权 ” 。 1 9 2 7 年 1 月 1 6 日 , 日 本 币 原 外 相 发 表 了 《 对 华 政 策 演 说 》 , 提 出 了 所 谓 的 尊 重 保 全 中 国 之 主 权 及 领 土 , 对 于 中 国 之 内 乱 , 严 守 绝 对 不 干 涉 主 义 , “ 对 于 中 国 之 现 状 , 尽 量 取 忍 耐 宽 大 之 态 度 ” 。 1 9 2 7 年 1 月 2 7 日 , 美 国 凯 洛 格 国 务 卿 在 《 声 明 》 中 , 也 伪 装 要 与 中 国 友 好 , 说 美 国 愿 4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① 《 中 国 近 代 对 外 关 系 史 资 料 选 辑 》 下 卷 , 第 一 分 册 , 第 1 2 5 页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5 意以最宽大的精神对待中国,并希望“对华条约中所规定的 关税控制和治外法权尽早放弃。”1927年1月28日,《英国 对华政策照会》中,英国准备承认中国新法院,愿放弃英国 陪审员列席观审权,并考虑英驻华法院施行中国修正的刑法 而最为突出的是对蒋介石的拉拢和利诱,帝国主义国家 答应,只要他进入上海,即可贷给6千万元巨款,作为进行 反共、反革命的费用。在上海的一些敌视革命的中外人士,也 借给蒋介石大量金钱,作为大屠杀和建立蒋氏王朝之用 蒋介石就在帝国主义这一靠山的支持下,在帝国主义的 走狗买办阶级和日趋反动的资产阶级等拥护下,于1927年4 月18日,宣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通过了“清党”一类的 反动议案。于是,开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地主、官僚、买办 阶级的专政。随着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并进行 系列的复礼制法运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与控制。它的支 持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复礼制法 蒋介石所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的 地主、官僚、买办阶级的联盟专政。因而,在它统治下的中 国社会,仍然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由于是个半封建社会,所以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尊 孔崇礼的影响极大,没有民主自由可言,封建经济关系还严 ①《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一分册,第119页
意 以 最 宽 大 的 精 神 对 待 中 国 , 并 希 望 “ 对 华 条 约 中 所 规 定 的 关 税 控 制 和 治 外 法 权 尽 早 放 弃 。 ” ① 1 9 2 7 年 1 月 2 8 日 , 《 英 国 对 华 政 策 照 会 》 中 , 英 国 准 备 承 认 中 国 新 法 院 , 愿 放 弃 英 国 陪 审 员 列 席 观 审 权 , 并 考 虑 英 驻 华 法 院 施 行 中 国 修 正 的 刑 法 。 而 最 为 突 出 的 是 对 蒋 介 石 的 拉 拢 和 利 诱 ,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答 应 , 只 要 他 进 入 上 海 , 即 可 贷 给 6 千 万 元 巨 款 , 作 为 进 行 反 共 、 反 革 命 的 费 用 。 在 上 海 的 一 些 敌 视 革 命 的 中 外 人 士 , 也 借 给 蒋 介 石 大 量 金 钱 , 作 为 大 屠 杀 和 建 立 蒋 氏 王 朝 之 用 。 蒋 介 石 就 在 帝 国 主 义 这 一 靠 山 的 支 持 下 , 在 帝 国 主 义 的 走 狗 买 办 阶 级 和 日 趋 反 动 的 资 产 阶 级 等 拥 护 下 , 于 1 9 2 7 年 4 月 1 8 日 , 宣 告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成 立 , 并 通 过 了 “ 清 党 ” 一 类 的 反 动 议 案 。 于 是 , 开 始 了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地 主 、 官 僚 、 买 办 阶 级 的 专 政 。 随 着 蒋 介 石 的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建 立 , 并 进 行 一 系 列 的 复 礼 制 法 运 动 , 以 加 强 对 人 民 的 统 治 与 控 制 。 它 的 支 持 者 帝 国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统 治 , 也 就 得 到 了 进 一 步 的 巩 固 。 第 二 节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初 期 的 复 礼 制 法 蒋 介 石 所 建 立 的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 是 以 帝 国 主 义 为 靠 山 的 地 主 、 官 僚 、 买 办 阶 级 的 联 盟 专 政 。 因 而 , 在 它 统 治 下 的 中 国 社 会 , 仍 然 是 个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 。 由 于 是 个 半 封 建 社 会 , 所 以 几 千 年 的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和 尊 孔 崇 礼 的 影 响 极 大 , 没 有 民 主 自 由 可 言 , 封 建 经 济 关 系 还 严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5 ① 《 中 国 近 代 对 外 关 系 史 资 料 选 辑 》 下 卷 , 第 一 分 册 , 第 1 1 9 页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重存在,这是产生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 为了维护和巩固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统治,南京 国民政府就提倡礼义以延续封建主义和束缚人民:制订各项 法律,实行严刑峻罚,以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和镇压人民的 革命活动。 复礼制法的先声一—一戴季陶主义 的出笼及其斗争 戴季陶在“五四”运动后,看到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故主张用中国的 传统思想礼义、仁爱、平等、互助,来调和阶级矛盾。他在 1925年67月间,写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 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书,提出了一整套反动理论,这就 是所谓的“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为了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与调和已经尖锐 化了的阶级矛盾,抛弃了孙中山学说中的革命内容,曲解了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思想,大讲特讲孙中山旧三民主 义中的消极的方面,把孙中山的思想作为中国封建主义思想 ①戴季陶(1890-1949)名传贤,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 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反对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来,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 员、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49年 2月11日,在广州自杀。有《戴季陶先生文存》
重 存 在 , 这 是 产 生 专 制 统 治 的 社 会 基 础 和 思 想 根 源 。 为 了 维 护 和 巩 固 这 个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 的 统 治 ,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就 提 倡 礼 义 以 延 续 封 建 主 义 和 束 缚 人 民 ; 制 订 各 项 法 律 , 实 行 严 刑 峻 罚 , 以 剥 夺 人 民 的 民 主 权 利 和 镇 压 人 民 的 革 命 活 动 。 一 、 复 礼 制 法 的 先 声 — — 戴 季 陶 主 义 的 出 笼 及 其 斗 争 戴 季 陶 ① 在 “ 五 四 ” 运 动 后 , 看 到 工 人 运 动 的 日 益 高 涨 , 无 产 阶 级 与 资 产 阶 级 的 矛 盾 已 经 日 益 尖 锐 , 故 主 张 用 中 国 的 传 统 思 想 礼 义 、 仁 爱 、 平 等 、 互 助 , 来 调 和 阶 级 矛 盾 。 他 在 1 9 2 5 年 6 — 7 月 间 , 写 了 《 孙 文 主 义 之 哲 学 的 基 础 》 和 《 国 民 革 命 与 中 国 国 民 党 》 两 本 书 , 提 出 了 一 整 套 反 动 理 论 ,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 戴 季 陶 主 义 ” 。 戴 季 陶 为 了 维 护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的 统 治 与 调 和 已 经 尖 锐 化 了 的 阶 级 矛 盾 , 抛 弃 了 孙 中 山 学 说 中 的 革 命 内 容 , 曲 解 了 孙 中 山 新 三 民 主 义 中 的 革 命 思 想 , 大 讲 特 讲 孙 中 山 旧 三 民 主 义 中 的 消 极 的 方 面 , 把 孙 中 山 的 思 想 作 为 中 国 封 建 主 义 思 想 6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① 戴 季 陶 ( 1 8 9 0 — 1 9 4 9 ) 名 传 贤 , 号 天 仇 。 原 籍 浙 江 吴 兴 , 生 于 四 川 广 汉 。 早 年 留 学 日 本 , 参 加 中 国 同 盟 会 。 1 9 2 4 年 , 任 中 国 国 民 党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 1 9 2 5 年 孙 中 山 逝 世 后 , 积 极 参 加 西 山 会 议 派 的 反 革 命 活 动 , 反 对 孙 中 山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 后 来 , 历 任 国 民 党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常 务 委 员 、 宣 传 部 长 、 国 民 政 府 委 员 、 考 试 院 院 长 、 国 史 馆 馆 长 等 职 。 1 9 4 9 年 2 月 1 1 日 , 在 广 州 自 杀 。 有 《 戴 季 陶 先 生 文 存 》 七 册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的一部分,竭力提倡以礼义仁爱为主要内容的封建道统。 戴季陶把孙中山的思想,分为“能作”与“所作”两大 部分。其中“能作”部分,他认为是孙中山关于道德的主张 而这个道德主张,是“继承古代中国正统的伦理思想”。 同时,进一步指出,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有两个要点:第 ,孙中山的思想,完全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就是继承了尧、 舜以至孔、孟而中断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所以孙中山是两千 年以来中断的中国道德文化的复活者:第二,孙中山的国民 革命,是在“仁”的基础上联合各阶级的革命。如觉悟了的 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能够为了被统治阶级、农 民阶级、劳动阶级的利益来革命,这是“成物智也”。而被统 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革命,这是 “成己仁也”。所以,阶级的差别是不能消灭人类的“仁爱性 的”。不仅革命阶级有爱人利他的“仁心”,就是不革命的阶 级,如果是“能知”,他们的仁爱性,依然是能够“发现”,依 然能够“为受痛苦的农夫工人努力 因而,孙中山是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孔子的理论是什 么呢?戴季陶说,孔子的理论,可从两部书看出,一部是 《中庸》,是他的原理,一部是《大学》,是他的方法论。就孔 子的基本原理来说,即是“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智 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而孙中山把天 下的达道五,改作为天下的达道三,所谓“天下之达道三,民 族也,民权也,民生也。所以行之者三,智也,仁也,勇也。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何?诚
的 一 部 分 , 竭 力 提 倡 以 礼 义 仁 爱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封 建 道 统 。 戴 季 陶 把 孙 中 山 的 思 想 , 分 为 “ 能 作 ” 与 “ 所 作 ” 两 大 部 分 。 其 中 “ 能 作 ” 部 分 , 他 认 为 是 孙 中 山 关 于 道 德 的 主 张 , 而 这 个 道 德 主 张 , 是 “ 继 承 古 代 中 国 正 统 的 伦 理 思 想 ” 。 同 时 , 进 一 步 指 出 ,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理 论 有 两 个 要 点 : 第 一 , 孙 中 山 的 思 想 , 完 全 是 中 国 的 正 统 思 想 , 就 是 继 承 了 尧 、 舜 以 至 孔 、 孟 而 中 断 的 仁 义 道 德 的 思 想 , 所 以 孙 中 山 是 两 千 年 以 来 中 断 的 中 国 道 德 文 化 的 复 活 者 ; 第 二 , 孙 中 山 的 国 民 革 命 , 是 在 “ 仁 ” 的 基 础 上 联 合 各 阶 级 的 革 命 。 如 觉 悟 了 的 统 治 阶 级 、 资 产 阶 级 、 地 主 阶 级 , 能 够 为 了 被 统 治 阶 级 、 农 民 阶 级 、 劳 动 阶 级 的 利 益 来 革 命 , 这 是 “ 成 物 智 也 ” 。 而 被 统 治 阶 级 、 工 人 阶 级 、 农 民 阶 级 为 了 自 己 的 利 益 而 革 命 , 这 是 “ 成 己 仁 也 ” 。 所 以 , 阶 级 的 差 别 是 不 能 消 灭 人 类 的 “ 仁 爱 性 的 ” 。 不 仅 革 命 阶 级 有 爱 人 利 他 的 “ 仁 心 ” , 就 是 不 革 命 的 阶 级 , 如 果 是 “ 能 知 ” , 他 们 的 仁 爱 性 , 依 然 是 能 够 “ 发 现 ” , 依 然 能 够 “ 为 受 痛 苦 的 农 夫 工 人 努 力 ” 。 因 而 , 孙 中 山 是 继 承 了 孔 子 的 理 论 。 而 孔 子 的 理 论 是 什 么 呢 ? 戴 季 陶 说 , 孔 子 的 理 论 , 可 从 两 部 书 看 出 , 一 部 是 《 中 庸 》 , 是 他 的 原 理 , 一 部 是 《 大 学 》 , 是 他 的 方 法 论 。 就 孔 子 的 基 本 原 理 来 说 , 即 是 “ 天 下 之 达 道 五 , 所 以 行 之 者 三 , 智 仁 勇 三 者 , 天 下 之 达 德 也 , 所 以 行 之 者 一 也 ” 。 而 孙 中 山 把 天 下 的 达 道 五 , 改 作 为 天 下 的 达 道 三 , 所 谓 “ 天 下 之 达 道 三 , 民 族 也 , 民 权 也 , 民 生 也 。 所 以 行 之 者 三 , 智 也 , 仁 也 , 勇 也 。 智 仁 勇 三 者 , 天 下 之 达 德 也 。 所 以 行 之 者 一 也 , 一 者 何 ? 诚 中 国 近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