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重点词语: 社稷: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 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是故:因此 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 译为“按时祭祀”。 参考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士谷之神次于 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 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 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 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 是千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参考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 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 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 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 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 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 译为“按时祭祀” 。 第一部分:重点词语: 社稷: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 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是故: 因此 祭祀以时:
第二部分:相关知识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是何句式? 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 么,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天下, 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此相同。“之”,取 消句子独立性。 2、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 此处译为? 方法 3、斯: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 第一个“之”,代词,百姓;第二个“之, 代词,代“所欲”。全句译为:“(百姓) 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
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 么,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天下, 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此相同。“之”,取 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部分: 相关知识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是何句式? 2 、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 此处译为 ? 方法 3、斯: 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 第一个“之”,代词,百姓;第二个“之, 代词,代“所欲”。全句译为:“(百姓) 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
5、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就,接近,靠近,趋向。此处译为“流向”。两个“之 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 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 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7、虽欲无王: “虽”,常译为“虽然和“即使”,全句有假设意 思时应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时译为“虽然”。 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8、苟:如果
6、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5、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就,接近,靠近,趋向。此处译为“流向”。两个“之” 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 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 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7、虽欲无王: “虽”,常译为“虽然”和“即使”,全句有假设意 思时应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时译为“虽然” 。 “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 8、苟: 如果
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 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 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 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 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 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 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 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 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 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 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 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 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 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 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 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 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 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 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 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 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 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 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 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 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 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 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部分:相关知识 莫之死: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译为“没有一个人为他们效死的 2、不可胜诛:“胜”,尽。不能杀尽。 3、壮者散而之四方 之,动词,到,往。译为“壮年人逃往四方
第三部分: 相关知识 1、莫之死: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译为“没有一个人为他们效死的” 。 2、不可胜诛:“胜”,尽。不能杀尽。 3、壮者散而之四方: 之,动词,到,往。译为“壮年人逃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