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的中西差异都要全面掌握起来。不仅能指出在上述方面中西财政的差异表现,而且能分析 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对公共经济论、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要重点掌握。通过本章的 学习,对基础理论方面的中西财政差异能够全面掌握。 第一节财政定义:国家分配与公共经济 我国财政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而西方的 主流观点则认为,财政就是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 双方同异 早期的西方财政理论,就是从国家或政府角度论述财政问题的,尤其是德 国的官房学派和历史学派的财政论著就更是如此。可见,从国家的角度看待财政 概念问题,并非是我国财政学界地凭空创举。 然而,我国的国家分配论又与西方的国家财政观有很大不同,即我国的“国 家分配"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国家学说基础之上的而西方的“国 家财政”关则是不可能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分配论尽管在 形式上与西方当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和结论,以及分析方式和逻辑思 路等方面,都是迥然相异的 国家分配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关于财政的产生问题。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和 社会分工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财政的产生 2.关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 亡而消亡,即财政和国家是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不仅是—个经济范畴,又 是一个历史范畴。 3.财政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目的、形式四要素。 4.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和“分配关系
6 能的中西差异都要全面掌握起来。不仅能指出在上述方面中西财政的差异表现,而且能分析 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对公共经济论、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要重点掌握。通过本章的 学习,对基础理论方面的中西财政差异能够全面掌握。 第一节 财政定义:国家分配与公共经济 我国财政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而西方的 主流观点则认为,财政就是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 一、双方同异 早期的西方财政理论,就是从国家或政府角度论述财政问题的,尤其是德 国的官房学派和历史学派的财政论著就更是如此。可见,从国家的角度看待财政 概念问题,并非是我国财政学界地凭空创举。 然而,我国的国家分配论又与西方的国家财政观有很大不同,即我国的“国 家分配”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国家学说基础之上的,而西方的“国 家财政”关则是不可能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分配论尽管在 形式上与西方当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和结论,以及分析方式和逻辑思 路等方面,都是迥然相异的。 国家分配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关于财政的产生问题。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和 社会分工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财政的产生 2.关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 亡而消亡,即财政和国家是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又 是一个历史范畴。 3.财政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目的、形式四要素。 4.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和“分配关系
缺一不可。 西方财政学界关于“财政”概念的分析,是从对市场失效的分析开始的 市场失效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公共产品。 2.外溢性 3.规模报酬递增。 4.社会分配不公。 5.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上述各类市场失效问题都是市场机制本身无力解决的,此时需要有公共的 或集体的介入,以非市场价格机制的方式干预,这就证明了在私人经济存在的同 时,也必然需要公共经济的存在 中西财政在关于“什么是财政”问题上的主要差异有 基本思路的差异。西方财政学遵循的分析思路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 失效→公共的或国家的介入→公共财政。这里市场有效运行是分析的起点,与我 国财政学以原始社会未期为起点是完全不同的 2.与国家的关系不同。西方财政学没有强调国家在财政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和地位 3.与市场的关系不同。公共经济论鮮鲜明的表现出直接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一 门学说,其首先强调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所分析的若干市场失效状态,也只是 在这一前提下的“天然”失效,而最后关于财政的定义,也是从市场失效的角度 得出的。而国家分配论关于财政的定义,没有或者至少没有直接与市场经济相联 系
7 缺一不可。 西方财政学界关于“财政”概念的分析,是从对市场失效的分析开始的。 市场失效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公共产品。 2. 外溢性。 3. 规模报酬递增。 4. 社会分配不公。 5.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上述各类市场失效问题都是市场机制本身无力解决的,此时需要有公共的 或集体的介入,以非市场价格机制的方式干预,这就证明了在私人经济存在的同 时,也必然需要公共经济的存在。 中西财政在关于“什么是财政”问题上的主要差异有: 1.基本思路的差异。西方财政学遵循的分析思路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 失效→公共的或国家的介入→公共财政。这里市场有效运行是分析的起点,与我 国财政学以原始社会末期为起点是完全不同的。 2.与国家的关系不同。西方财政学没有强调国家在财政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和地位。 3.与市场的关系不同。公共经济论鲜明的表现出直接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一 门学说,其首先强调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所分析的若干市场失效状态,也只是 在这一前提下的“天然”失效,而最后关于财政的定义,也是从市场失效的角度 得出的。而国家分配论关于财政的定义,没有或者至少没有直接与市场经济相联 系
4分析的内容不同。国家分配论丛国家履行其职能的角度来分析财政问题 这样,财政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是以国家的职能为界限的,而公共经济论则将财政 的范围的内容局限在弥补市场失效的界限之内。 5.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同。国家分配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 础,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而公共经济论是以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为基础,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之上。 二、差异析源 不同经济理论的决定作用。 国家分配论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西方财政学的发展过程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背离,从穆勒开始,拋弃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经过杜 普埃特、埃奇沃斯转到边际效用价值论上来,此后经过威克塞尔、皮古、凯恩斯 至萨缪尔森等,形成了一整套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财政学说体系 2.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国家分配论其主流地位是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确立 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此它不可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容和要求,改革开放 后,国家分配论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容增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只有公 有制成分,若按公共经济论口径,所有经济活动都属于公共经济范畴,无异于取 消财政。公共经济论的产生,是由所处时代背景决定的,《国富论》1776年发表, 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30年,距光荣革命90年,市场受到残余封建制度的重商 主义束缚,此时市场不再需要国家保护,而是自由发展,这样公共经济论就基本 转到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轨道上来。 借鉴意义 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启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公
8 4.分析的内容不同。国家分配论丛国家履行其职能的角度来分析财政问题, 这样,财政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是以国家的职能为界限的,而公共经济论则将财政 的范围的内容局限在弥补市场失效的界限之内。 5.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同。国家分配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 础,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而公共经济论是以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为基础,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之上。 二、差异析源 1.不同经济理论的决定作用。 国家分配论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西方财政学的发展过程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背离,从穆勒开始,抛弃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经过杜 普埃特、埃奇沃斯转到边际效用价值论上来,此后经过威克塞尔、皮古、凯恩斯 至萨缪尔森等,形成了一整套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财政学说体系。 2.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国家分配论其主流地位是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确立 的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因此它不可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容和要求,改革开放 后,国家分配论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容增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只有公 有制成分,若按公共经济论口径,所有经济活动都属于公共经济范畴,无异于取 消财政。公共经济论的产生,是由所处时代背景决定的,《国富论》1776 年发表, 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0 年,距光荣革命 90 年,市场受到残余封建制度的重商 主义束缚,此时市场不再需要国家保护,而是自由发展,这样公共经济论就基本 转到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借鉴意义 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启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公
共财政问题的认识,一是对于我国双元财政的认识。 所谓公共财政,指得是为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或类型。它具有以下涵义:(1)它是一种政府的 分配行为,因而它也是财政,这是公共财政与其他财政类型的共性。(2)公共财 政类型仅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没有市场经 济就没有公共财政。有无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联系,是公共财政与其他财政类型的 区别所在。(3)它是“公共”财政,不是封建制国家财政,带有很强的私人财务 性质的财政。(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是盈利性的市场运营主体,不能 参与市场的盈利性竞争,决定了公共财政的非盈利性。此时政府和财政的任务, 是对所有的市场运营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5)其活动范围只能限定在市场 失效领域内。(6)分配规模应由市场决定,过大的财政规模导致市场发展规模和 速度不应有的压缩而过小的财政规模责难已提供市场正常运转所需服务和各种 必要条件,,因而财政规模应保持在市场要求的适度规模上。(7)公共财政的主 体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其分配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 这一分析,既舍弃了公共经济论的“经济”管,而保留了我国的国家分配 馆,又吸收了其“公共”观,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公共财政的定义。近20年来, 我国企业和个人已愈益具有了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身份我国财政也从原来的税 收和利润上缴两种形式并重,转到大体依靠税收形式上来了,同时我国财政支出 也大体上退出了盈利性投资领域,而着重承担行政事业费用和公共性投资。这些 都是我国财政在改革推动下正逐步向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类型的转 化。 关于双元财政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的根
9 共财政问题的认识,一是对于我国双元财政的认识。 所谓公共财政,指得是为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或类型。它具有以下涵义:(1)它是一种政府的 分配行为,因而它也是财政,这是公共财政与其他财政类型的共性。(2)公共财 政类型仅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没有市场经 济就没有公共财政。有无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联系,是公共财政与其他财政类型的 区别所在。(3)它是“公共”财政,不是封建制国家财政,带有很强的私人财务 性质的财政。(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是盈利性的市场运营主体,不能 参与市场的盈利性竞争,决定了公共财政的非盈利性。此时政府和财政的任务, 是对所有的市场运营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5)其活动范围只能限定在市场 失效领域内。(6)分配规模应由市场决定,过大的财政规模导致市场发展规模和 速度不应有的压缩,而过小的财政规模责难已提供市场正常运转所需服务和各种 必要条件,,因而财政规模应保持在市场要求的适度规模上。(7)公共财政的主 体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其分配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 这一分析,既舍弃了公共经济论的“经济”管,而保留了我国的国家分配 馆,又吸收了其“公共”观,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公共财政的定义。近 20 年来, 我国企业和个人已愈益具有了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身份,我国财政也从原来的税 收和利润上缴两种形式并重,转到大体依靠税收形式上来了,同时我国财政支出 也大体上退出了盈利性投资领域,而着重承担行政事业费用和公共性投资。这些 都是我国财政在改革推动下,正逐步向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类型的转 化。 关于双元财政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的根
本差异在于,西方国有经济主要是非盈利性的,而我国国有经济则主要是盈利性 的。作为盈利性的国有资产所有者,我国政府必然以所有者的身份从盈利性国有 企业集中部分税后利润,又以所有者身份进行盈利性投资。这类政府分配活动不 是公共财政活动,因为它仅服务于国有经济,其收支仅是对国有企业发生的。这 种以国有资产所有权为基本依据而形成的政府分配行为,就是国有资产财政,它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它与仅以政治权力为基本依 据而形成的政府分配行为,即公共财政,从市场角度看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国有 资产财政分配主体,是作为盈利性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其活动是在市场有效运行 的领域内,其收入只能采取各种资产收益形式,其分配目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 值。 相对独立又统一的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双元财政模式。其中公共财政解决了政府和财政弥补市场失效,作为 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问题,而国有资产财政则解决了在社会主 义公有制基础上,我国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直接进入市场开展盈利性活动,以保 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保值增值发展壮大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天然存在着市场失效状态,因而整个经济是由市 场部门和非市场部门组成,在私有制基础上,西方的市场部门夭然就是私人资本 的活动领域,而非市场部门天然就是政府及其公共财政的活动领域,其中包括非 盈利性的国有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我国除了非市场部门是政府公共活动的领 域外,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也进入了市场领域。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我国财政不同于以往任何财政之处在于,其内部包含了非盈利性和盈利性两 终究市场经济而言性质相反的活动内容,所以,双元财政是我国财政模式改革的
10 本差异在于,西方国有经济主要是非盈利性的,而我国国有经济则主要是盈利性 的。作为盈利性的国有资产所有者,我国政府必然以所有者的身份从盈利性国有 企业集中部分税后利润,又以所有者身份进行盈利性投资。这类政府分配活动不 是公共财政活动,因为它仅服务于国有经济,其收支仅是对国有企业发生的。这 种以国有资产所有权为基本依据而形成的政府分配行为,就是国有资产财政,它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它与仅以政治权力为基本依 据而形成的政府分配行为,即公共财政,从市场角度看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国有 资产财政分配主体,是作为盈利性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其活动是在市场有效运行 的领域内,其收入只能采取各种资产收益形式,其分配目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 值。 相对独立又统一的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双元财政模式。其中公共财政解决了政府和财政弥补市场失效,作为 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问题,而国有资产财政则解决了在社会主 义公有制基础上,我国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直接进入市场开展盈利性活动,以保 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保值增值发展壮大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天然存在着市场失效状态,因而整个经济是由市 场部门和非市场部门组成,在私有制基础上,西方的市场部门天然就是私人资本 的活动领域,而非市场部门天然就是政府及其公共财政的活动领域,其中包括非 盈利性的国有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我国除了非市场部门是政府公共活动的领 域外,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也进入了市场领域。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我国财政不同于以往任何财政之处在于,其内部包含了非盈利性和盈利性两 终究市场经济而言性质相反的活动内容,所以,双元财政是我国财政模式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