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案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含义,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标准 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了解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 (二)内容提要 1.审计的概念 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3审计的目标 4标准审计报告: 5审计意见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审计的本质 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3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本章难点 1对审计独立性的理解与判断 2对审计目标中关于“公允性”的理解 (四)授课提示 1.在讲解审计概念时强调: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 2.在讲授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时强调受托责任理论。 3.在讲授财务审计目标时,强调“公允性”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4.在讲授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时,列举英国南海公司材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正式诞生。 5.在讲授标准审计报告的内容时,利用“审计了”、“合理保证”、“公允地”等专业术 语,引到学生关注审计用语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的态度。 (五)授课设计 1.时间设计 本章计划授课5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授课内容
审计学教案 第一章 概 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含义,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标准 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了解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 (二)内容提要 1.审计的概念; 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3.审计的目标; 4.标准审计报告; 5.审计意见。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审计的本质; 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3.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本章难点: 1.对审计独立性的理解与判断; 2.对审计目标中关于“公允性”的理解; (四)授课提示 1.在讲解审计概念时强调: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 2.在讲授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时强调受托责任理论。 3.在讲授财务审计目标时,强调“公允性”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4.在讲授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时,列举英国南海公司材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正式诞生。 5.在讲授标准审计报告的内容时,利用“审计了”、“合理保证”、“公允地”等专业术 语,引到学生关注审计用语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的态度。 (五)授课设计 1.时间设计 本章计划授课 5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授课内容 学时
课程介绍、要求、课程导入和审计的本质 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23456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基本内容 审计意见 课堂讨论 0.5 2.教学活动设计 (1)在第一节课中布置讨论题-·如何看待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 生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并规定在本章内容讲解结束后利用30分钟讨论,到时随机点名发言。 讨论过程中,要求同学相互点评,最后老师小结讨论过程和结果 (2)请每位学生在报纸上收集一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尽量避免同一上市公司),比 较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说明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3.教学环节设计 (1)在具体讲授课程内容之前,以“你对审计的初步了解有多少”、“你所知道的审计 是什么”等为内容向多个学生提问,抓住他们表述不完整或者错误观点导入课程内容。 (2)以“夫妻”店为例说明审计存在的前提条件,加深对受托责任理论的理解 (3)在讲授审计目标之后,提问:中美审计准则关于财务报表目标的表述有何不同? 其原因何在? 4.板书设计 (1)在讲解审计三方面关系人时要求学生板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2)板书本章的有关重要名词的英文对照、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机构名称等。 5.教学手段设计 (1)以多媒体为主展示课程主要内容。 (2)主要通过老师讲解、提问、讨论及真实审计报告展示等完成本章教学任务。 (六)讲稿内容 见审计课件 (七)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审计的本质?区分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性的意义何在? 2.如何理解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 3.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意义何在?为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4.如何理解审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警察”? 5.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审计三方面关系人及其关系是什么 7.如何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 课程介绍、要求、课程导入和审计的本质 1.5 2 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 1 3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0.5 4 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基本内容 1 5 审计意见 0.5 6 课堂讨论 0.5 合 计 5 2.教学活动设计 (1)在第一节课中布置讨论题---如何看待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 生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并规定在本章内容讲解结束后利用 30 分钟讨论,到时随机点名发言。 讨论过程中,要求同学相互点评,最后老师小结讨论过程和结果。 (2)请每位学生在报纸上收集一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尽量避免同一上市公司),比 较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说明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3.教学环节设计 (1)在具体讲授课程内容之前,以“你对审计的初步了解有多少”、“你所知道的审计 是什么”等为内容向多个学生提问,抓住他们表述不完整或者错误观点导入课程内容。 (2)以“夫妻”店为例说明审计存在的前提条件,加深对受托责任理论的理解。 (3)在讲授审计目标之后,提问:中美审计准则关于财务报表目标的表述有何不同? 其原因何在? 4.板书设计 (1)在讲解审计三方面关系人时要求学生板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2)板书本章的有关重要名词的英文对照、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机构名称等。 5.教学手段设计 (1)以多媒体为主展示课程主要内容。 (2)主要通过老师讲解、提问、讨论及真实审计报告展示等完成本章教学任务。 (六)讲稿内容 见审计课件 (七)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审计的本质?区分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性的意义何在? 2.如何理解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 3.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意义何在?为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4.如何理解审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警察”? 5.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6.审计三方面关系人及其关系是什么? 7.如何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8.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其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9.审计意见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不同审计意见的含义? 10.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和审定财务报表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组织和审计种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国家审计机关 的模式及我国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特征:了解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掌握内部审计的特点;了 解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含义,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和业务范 围:了解审计的几种基本分类 (二)内容提要 1审计组织体系 2.国家审计机关 3.内部审计机构 4.会计师事务所 5.审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 2国家审计管理体质 3.内部审计的特点 4.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 5.审计分类:财务报表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本章难点: 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 2.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 (四)授课提示 1.在讲解三个审计主体之间的关系时一定结合我国目前修订后《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 内部审计的暂行规定》的内容说明他们的关系。 2.在讲解我国国家审计机构设置时,可简单说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在讲解内部审计的特点时,注意与外部审计在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方面的比较 4.在讲授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注意结合我国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5.在讲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事务所机构设置时,通过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析培养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五)授课设计
8.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其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9.审计意见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不同审计意见的含义? 10.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和审定财务报表的关系?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种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国家审计机关 的模式及我国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特征;了解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掌握内部审计的特点;了 解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含义,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和业务范 围;了解审计的几种基本分类。 (二)内容提要 1.审计组织体系; 2.国家审计机关; 3.内部审计机构; 4.会计师事务所; 5.审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 2.国家审计管理体质; 3.内部审计的特点; 4.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 5.审计分类:财务报表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本章难点: 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 2.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 (四)授课提示 1.在讲解三个审计主体之间的关系时一定结合我国目前修订后《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 内部审计的暂行规定》的内容说明他们的关系。 2.在讲解我国国家审计机构设置时,可简单说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在讲解内部审计的特点时,注意与外部审计在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方面的比较。 4.在讲授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注意结合我国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5. 在讲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事务所机构设置时,通过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析培养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五)授课设计
1.时间设计 本章计划授课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授课内容 学时 审计组织体系 2 国家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机构 345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分类 合计 2.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本章的课外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提纲于10天内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及社会一般人员调查,主要调查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审计的了解程度和建议 3.教学环节设计 (1)在讲解我国国家审计时,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是否影响国 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会计师事务所是公司、是企业?还 是其他性质的机构? (3)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时,针对武汉地区2000年会计师事务所脱勾改制时 绝大部分选择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选择的利弊何在? (4)在讲完第一节后,要求学生分析国家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利、有能力对会计师事务所的 业务质量进行监督。 4.板书设计 (1)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给学生板书国际“四大”的基本情况。 (2)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时,板书美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类型及国内外大型会计师 事务所的业务收入。 (3)板书本章的有关重要名词的英文对照。 5.教学手段设计 (1)以多媒体为主展示课程主要内容 (2)课堂上给学生解读《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暂行规定》和《注册会计师法》 中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设置的主要条款。 (3)主要通过老师讲解、提问、交流和课外实践调査材料的点评等完成本章教学任务。 (六)讲稿内容 见审计课件 (七)思考题 1如何看待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管理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审计组织的
1.时间设计 本章计划授课 4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授课内容 学时 1 审计组织体系 0.5 2 国家审计机关 1 3 内部审计机构 0.5 4 会计师事务所 1.5 5 审计分类 0.5 合 计 4 2.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本章的课外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提纲于 10 天内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及社会一般人员调查,主要调查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审计的了解程度和建议。 3.教学环节设计 (1)在讲解我国国家审计时,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是否影响国 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会计师事务所是公司、是企业?还 是其他性质的机构? (3)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时,针对武汉地区 2000 年会计师事务所脱勾改制时 绝大部分选择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选择的利弊何在? (4)在讲完第一节后,要求学生分析国家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利、有能力对会计师事务所的 业务质量进行监督。 4.板书设计 (1)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给学生板书国际“四大”的基本情况。 (2)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时,板书美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类型及国内外大型会计师 事务所的业务收入。 (3)板书本章的有关重要名词的英文对照。 5.教学手段设计 (1)以多媒体为主展示课程主要内容。 (2)课堂上给学生解读《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暂行规定》和《注册会计师法》 中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设置的主要条款。 (3)主要通过老师讲解、提问、交流和课外实践调查材料的点评等完成本章教学任务。 (六)讲稿内容 见审计课件 (七)思考题 1.如何看待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管理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审计组织的
关系是什么? 2.《审计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如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4如何定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会计师事务所有哪几种组织形式?如何选择? 6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业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掌握业务准则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掌握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 内容,了解质量控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了解职业道德的定义,掌握 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二)内容提要 1.业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 2.业务准则体系及主要内容; 3.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 4.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业务准则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2.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 3.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本章难点: 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内容 2.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四)授课提示 1.在开始介绍本章内容之前,首先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在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作 用,区分职业规范和法律责任。在介绍审计准则发展时,列举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 2.在讲授业务准则中,可以提出以前准则体系中的独立审计准则,谈及改进的目的 3.在讲授质量控制准则中,可以提出以前准则体系中的质量控制准则,谈及两者的区别 4.在讲授职业道德准则中,可以引用具体思考题或问题(如: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情 形包括哪些?执行鉴证业务的CPA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 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5.在讲授职业道德准则中关于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时,列举了“第一滴血”的案例
关系是什么? 2.《审计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如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4.如何定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会计师事务所有哪几种组织形式?如何选择? 6.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业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掌握业务准则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掌握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 内容,了解质量控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了解职业道德的定义,掌握 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二)内容提要 1.业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 2.业务准则体系及主要内容; 3.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 4.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 业务准则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2.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 3.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本章难点: 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内容; 2.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四)授课提示 1.在开始介绍本章内容之前,首先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在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作 用,区分职业规范和法律责任。在介绍审计准则发展时,列举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 2. 在讲授业务准则中,可以提出以前准则体系中的独立审计准则,谈及改进的目的。 3.在讲授质量控制准则中,可以提出以前准则体系中的质量控制准则,谈及两者的区别。 4.在讲授职业道德准则中,可以引用具体思考题或问题(如: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情 形包括哪些?执行鉴证业务的 CPA 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 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5.在讲授职业道德准则中关于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时,列举了“第一滴血”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