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介绍 课程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含 审计学)”所在的会计学院,由会计学院下设的审计教研室承担。本课程是我校注册会计师 专业方向的必修核心专业课,也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和我校诸多其他财经类专业本科生选修 最多的相关专业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讲解:(1)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府审计,(2)注册会计师及其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独立审计和(3)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法规制度和理论实务 以期帮助学生能胜任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 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审计教学与科研及相关工作。本课程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 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最全面、最先进、最实用的战略性审计思维和实战性审计技术 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本领,教学 效果一贯反映好,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由于本课程知识的体系框架成熟,国际接轨程度极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完善 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帮助本科生扩大就业机会和毕业后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 试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本课程教学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目的明确和教学水平得到国内同行的 致公认和好评,使本课程成为长期以来最受我校本科生吹捧和欢迎的专业课程之 本课程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1、历史沉淀丰厚,一直享有很高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影响。 2、教学队伍整齐,其教研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公认名列前茅 3、教学内容先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合理 4、教学条件齐备,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设施环境国内一流。 5、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效果优秀,长期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刁、课程特色明显,强调茡生树立现代审计理念、熟知现实审计环境和掌握实战性审计技能 下面分别对上述7个方面的优势,作总结和说明 二、历史沿革 我校“审计学”课程建设历史悠久,成绩显著。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我校招收了“工业财 务与会计”专业本科生,相应开设了“审计学”课程。1980年原湖北财经学院会计系单独 设立了审计教研室,专门负责该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1983年,受财政部委托,我校会 计系负责拟定会计学专业教改方案,“审计学”被确定为主干专业课程,该教改方案经财政 部批准,于1986年开始实施,后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南财大模式”,广为社会 传颂和财经院校效仿 1981年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新中国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立:1983年审计署成立。 我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1985年会计系设立审计
《审计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含 审计学)”所在的会计学院,由会计学院下设的审计教研室承担。本课程是我校注册会计师 专业方向的必修核心专业课,也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和我校诸多其他财经类专业本科生选修 最多的相关专业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讲解:(1)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府审计,(2)注册会计师及其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独立审计和(3)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法规制度和理论实务, 以期帮助学生能胜任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 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审计教学与科研及相关工作。本课程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 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最全面、最先进、最实用的战略性审计思维和实战性审计技术 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本领,教学 效果一贯反映好,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由于本课程知识的体系框架成熟,国际接轨程度极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完善 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帮助本科生扩大就业机会和毕业后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 试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本课程教学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目的明确和教学水平得到国内同行的 一致公认和好评,使本课程成为长期以来最受我校本科生吹捧和欢迎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1、历史沉淀丰厚,一直享有很高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影响。 2、教学队伍整齐,其教研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公认名列前茅。 3、教学内容先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合理。 4、教学条件齐备,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设施环境国内一流。 5、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效果优秀,长期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7、课程特色明显,强调学生树立现代审计理念、熟知现实审计环境和掌握实战性审计技能。 下面分别对上述 7 个方面的优势,作总结和说明。 二、历史沿革 我校“审计学”课程建设历史悠久,成绩显著。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我校招收了“工业财 务与会计”专业本科生,相应开设了“审计学”课程。1980 年原湖北财经学院会计系单独 设立了审计教研室,专门负责该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1983 年,受财政部委托,我校会 计系负责拟定会计学专业教改方案,“审计学”被确定为主干专业课程,该教改方案经财政 部批准,于 1986 年开始实施,后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南财大模式”,广为社会 传颂和财经院校效仿。 1981 年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新中国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1983 年审计署成立。 我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1985 年会计系设立审计
学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资本市场迅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即独立审计日趋重要,国家急需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我校成为教育部首批(1994年)指定试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 23所著名高校之一。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将原来的审计学专业改为注册会计师专业 由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和我们长期重视审计学课程的建设,10多年来,该专业一直是我 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甚至超过众多著名大学的最热门专业。 与此同时,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师资方面,为该课程配备了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 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 用性。1993年编写出版了《审计学》教材(于1996年修订);1994年,为了确保全国 新开设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编写相关教材,本审计 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一人中标,获得编写权,1995年出版了全国注册会计师专业 指定使用统编教材《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69万字)。该教材以培养我国跨世纪的具有 国际一流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为目标,重新构思,大胆借鉴,与国际接轨,充分尊重 教学规律,充分体现现代审计学科的水平。我国近10年来出版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 考试辅导教材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国内不少高校的审计学教材也借鉴了该教材的写 法。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教 学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以课程内容规范化、课程考核统一化、教学质量控制程序化、 教学效果评价定量化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从1982年开始,受财政部委托,会计系根据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 联邦审计署联合举办了3期国家审计骨干人员和审计师资的培训班。此举为处于初创阶段 的我国审计机关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审计工作业务骨干和高等院校审计师资及科研人员,为建 立我国审计机构、培养审计人员队伍、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奠 定了我校会计(审计)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老一辈会计学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我国己故著名会计大师杨时 展先生,毕生奉献于中国的会计审计教育事业,历任大学教授53年,对学生言传身教、循 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审计人才,如在全国具有重要 影响的青年审计学专家王光远先生、张龙平先生、文善恩先生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校以张龙平教授、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审计学者 一直活跃在本课程的第一线。迄今,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 教学队伍,为本课程的未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队伍 (一)课程负责人 张龙平教授,男,1966年2月生,四川垫江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
学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资本市场迅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即独立审计日趋重要,国家急需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我校成为教育部首批(1994 年)指定试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 23 所著名高校之一。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将原来的审计学专业改为注册会计师专业。 由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和我们长期重视审计学课程的建设,10 多年来,该专业一直是我 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甚至超过众多著名大学的最热门专业。 与此同时,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师资方面,为该课程配备了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 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 用性。1993 年编写出版了《审计学》教材(于 1996 年修订);1994 年,为了确保全国 新开设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编写相关教材,本审计 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一人中标,获得编写权,1995 年出版了全国注册会计师专业 指定使用统编教材《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69 万字)。该教材以培养我国跨世纪的具有 国际一流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为目标,重新构思,大胆借鉴,与国际接轨,充分尊重 教学规律,充分体现现代审计学科的水平。我国近 10 年来出版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 考试辅导教材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国内不少高校的审计学教材也借鉴了该教材的写 法。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教 学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以课程内容规范化、课程考核统一化、教学质量控制程序化、 教学效果评价定量化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从 1982 年开始,受财政部委托,会计系根据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 联邦审计署联合举办了 3 期国家审计骨干人员和审计师资的培训班。此举为处于初创阶段 的我国审计机关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审计工作业务骨干和高等院校审计师资及科研人员,为建 立我国审计机构、培养审计人员队伍、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奠 定了我校会计(审计)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老一辈会计学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我国已故著名会计大师杨时 展先生,毕生奉献于中国的会计审计教育事业,历任大学教授 53 年,对学生言传身教、循 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审计人才,如在全国具有重要 影响的青年审计学专家王光远先生、张龙平先生、文善恩先生等。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校以张龙平教授、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审计学者 一直活跃在本课程的第一线。迄今,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 教学队伍,为本课程的未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队伍 (一)课程负责人 张龙平教授,男,1966 年 2 月生,四川垫江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
1985年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硕士学位(2年制研究生班),1987 年7月硕士毕业留校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近20年。1994年获得会计学(审 计方向)博士学位。1993年、1995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年被确定为“财 政部重点学科—一会计学学术带头人”、“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 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 人”,2000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注:教育部“高校青年教 师奖”与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属同一层次,均仅次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MPACC)教育中心主任兼会计学院副院长、审 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会计监管研究室主任。 兼任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审计 问题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 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审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 学会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审计学会顾问,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理 论研究员,武汉市司法会计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及2000年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 考试《审计》命题专家,《会计研究》期刊特约编辑,《审计研究》、《审计月刊》、《财政监 督》编委等。张龙平教授是我国公认的优秀青年审计学者。 张龙平教授主要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审计基本理论、西方审计制度与准则、中 国审计制度与准则、资本市场舞弊审计技巧、审计风险控制与品质提升、内部审计绩效改进 路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1)本科生“审计学”等课程;(2)硕士生“现代 西方审计学”、“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3)博士生“西方会计审计名 著硏读”、“会计审计理论研究”、“会计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 篇,编写和参编著作30余部,其中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级课题3项, 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1995年起一直被财政部和审计署聘为审计法规起草专家,长期参 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行业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还经常性地担任财政部、 3个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 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注册 会计师及大学审计师资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张龙平教授在全国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享有相当 高的威望和地位 (二)师资队伍结构 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6人 具体情况如下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博士及博士以上b35-5岁 5岁以下 (三)主讲教师情况
1985 年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硕士学位(2 年制研究生班),1987 年 7 月硕士毕业留校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近 20 年。1994 年获得会计学(审 计方向)博士学位。1993 年、1995 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 年被确定为“财 政部重点学科——会计学学术带头人”、“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 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9 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 人”, 2000 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注:教育部“高校青年教 师奖”与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属同一层次,均仅次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中心主任兼会计学院副院长、审 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会计监管研究室主任。 兼任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审计 问题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 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审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 学会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审计学会顾问,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理 论研究员,武汉市司法会计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 及 2000 年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 一考试《审计》命题专家,《会计研究》期刊特约编辑,《审计研究》、《审计月刊》、《财政监 督》编委等。张龙平教授是我国公认的优秀青年审计学者。 张龙平教授主要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审计基本理论、西方审计制度与准则、中 国审计制度与准则、资本市场舞弊审计技巧、审计风险控制与品质提升、内部审计绩效改进 路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1)本科生“审计学”等课程;(2)硕士生“现代 西方审计学”、“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3)博士生“西方会计审计名 著研读”、“会计审计理论研究”、“会计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 篇,编写和参编著作 30 余部,其中专著 4 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级课题 3 项, 省部级科研课题 12 项。1995 年起一直被财政部和审计署聘为审计法规起草专家,长期参 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行业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还经常性地担任财政部、 3 个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 MPAcc 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注册 会计师及大学审计师资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张龙平教授在全国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享有相当 高的威望和地位。 (二)师资队伍结构 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 9 人。其中:教授 2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 6 人。 具体情况如下: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博士及博士 生 55 岁以上 35-55 岁 35 岁以下 3 4 2 6 0 4 5 (三)主讲教师情况
本课程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主讲教师有: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徐永涛讲师 聂曼曼讲师,任课教师还有康红艳、陈作习、李璐、杨帆。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职称 近三年开设(主讲)课程名称 张龙平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现代西方审计学、审计 则研究、审计案例 Audi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CCA-6 教授 张锦秀 udit framework、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 (硕士生导师) 例 副教授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审计准则与 文进 硕士生导师) 度研究 Audi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审计学 曼曼 讲师( 计理论、审计案例 徐水涛 讲师 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康红艳 3讲师(博土生)声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陈作习男8计师(博土生)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李璐女6助教(博土生)声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杨帆 教(博士生) 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亦十分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 张锦秀教授一一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余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对 象的需求研究与教学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专业英语水平高,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学经 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研究成果。其1993年获校教学优秀奖,1997 年获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1999年获校“50门重点课程”中审计学课程首席教师称号 2000年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997、1996、 1995三个年度分别荣获校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 高文进副教授——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年),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用生动的语言阐述枯燥的理论问题,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特别 专长审计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04年入选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511人才工程”,被学校评为“审计学”优秀主讲教师。 四、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 1.课程规范讲授的基本内容 “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第 部分是审计环境,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职业、审计准则、法律责任等; 第二部分是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测试,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
本课程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主讲教师有: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徐永涛讲师、 聂曼曼讲师,任课教师还有康红艳、陈作习、李璐、杨帆。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 称 近三年开设(主讲)课程名称 张龙平 男 39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现代西方审计学、审计 准则研究、审计案例 张锦秀 女 50 教授 (硕士生导师)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ACCA-6 Audit Framework、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 案例 高文进 男 44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审计准则与 制度研究 聂曼曼 女 31 讲师(博士生)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审计学、 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徐永涛 男 37 讲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康红艳 女 33 讲师(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陈作习 男 28 讲师(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李璐 女 26 助教(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杨帆 女 26 助教(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亦十分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 张锦秀教授——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 余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对 象的需求研究与教学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专业英语水平高,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学经 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研究成果。其 1993 年获校教学优秀奖,1997 年获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1999 年获校“50 门重点课程”中审计学课程首席教师称号, 2000 年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1 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997、1996、 1995 三个年度分别荣获校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 高文进副教授——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 年),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用生动的语言阐述枯燥的理论问题,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特别 专长审计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04 年入选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511 人才工程”,被学校评为“审计学”优秀主讲教师。 四、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 1. 课程规范讲授的基本内容 “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第一 部分是审计环境,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职业、审计准则、法律责任等; 第二部分是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测试,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
第四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五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 务,包括验资、盈利性预测审核等。 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 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 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根据工作安排,2005年又组织全 体教师修订现行教材,以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现代审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 态,以适应现代审计教育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 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长期以来,经过对“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审计教研室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由 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对教学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质量受到了有效的约東与监督,从而促进和保证了本课程教学质量 的不断提高。其具体作法如下 1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自1993年来,已经先后5次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规范了本课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2.重视设计通用教案。按照所拟定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研室组织力量集中 制作了一套基本的多媒体教案,供各位教师在授课时选用与参考。 3适时协调教学进度。为协调同一教学对象、同一教学时数在不同课堂的教学进程,每学期 开学时,均由教研室出面组织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表 4.长期坚持听课制度。我院建立了院、系、室领导及全体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并对听课的评 价指标予以量化,每学期均对各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等级予以评定,收入教师个人档案, 并以各种形式奖励先进,形成竞争机制 5.强化考试组织管理。为了加强对本课程考试的规范管理,课程结业考试一律统一命题,实 行A、B卷制,闭卷笔试,流水阅卷。期末认真组织考试,严格考场纪律,A、B试卷在考 场交叉分发给学生,每场考试均有考场情况登记表。成绩评阅出来后,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 对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并填写分析报告表,以指导和改进以后教学工作。试卷至 少保存四年。本课程实施的命题、考试、阅卷、分析等工作流程与方法,对确保测试的准确 度、公平性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考试成绩也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6.保持完整教学档案。为了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多年来,本教研室每学期均将教学日历、 教学研讨会记录、课程检查记录、听课情况登记表、学生考试成绩及分析总结报告等原始材 料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四种形式: 1.经典案例教学。传统的审计学教学以对理论诠释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以死记硬背
第四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五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 务,包括验资、盈利性预测审核等。 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 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 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根据工作安排,2005 年又组织全 体教师修订现行教材,以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现代审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 态,以适应现代审计教育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 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长期以来,经过对“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审计教研室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由 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对教学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质量受到了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从而促进和保证了本课程教学质量 的不断提高。其具体作法如下: 1.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自 1993 年来,已经先后 5 次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规范了本课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2.重视设计通用教案。按照所拟定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研室组织力量集中 制作了一套基本的多媒体教案,供各位教师在授课时选用与参考。 3.适时协调教学进度。为协调同一教学对象、同一教学时数在不同课堂的教学进程,每学期 开学时,均由教研室出面组织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表。 4.长期坚持听课制度。我院建立了院、系、室领导及全体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并对听课的评 价指标予以量化,每学期均对各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等级予以评定,收入教师个人档案, 并以各种形式奖励先进,形成竞争机制。 5.强化考试组织管理。为了加强对本课程考试的规范管理,课程结业考试一律统一命题,实 行 A、B 卷制,闭卷笔试,流水阅卷。期末认真组织考试,严格考场纪律,A、B 试卷在考 场交叉分发给学生,每场考试均有考场情况登记表。成绩评阅出来后,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 对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并填写分析报告表,以指导和改进以后教学工作。试卷至 少保存四年。本课程实施的命题、考试、阅卷、分析等工作流程与方法,对确保测试的准确 度、公平性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考试成绩也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6.保持完整教学档案。为了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多年来,本教研室每学期均将教学日历、 教学研讨会记录、课程检查记录、听课情况登记表、学生考试成绩及分析总结报告等原始材 料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四种形式: 1.经典案例教学。传统的审计学教学以对理论诠释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以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