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省金华市、衙州市 文言文阅读(共22分。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 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 楚矣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 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2)事夫子:侍奉晏子。(3)仄陋:狭 窄浅薄。(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5)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C使子为使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然则何为使子译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 文 23.[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答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答 24.[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 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003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理解(8分)
2003 年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 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第 20、21 题各 3 分,其他每题 4 分)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 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 楚矣。”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 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 (3)仄陋:狭 窄浅薄。 (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5)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然则何为使子译 文: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 文: 23.[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答: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答: 24.[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 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答: 25.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003 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理解(8 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身为者也?’对 日:“齐人也,坐盗。”王树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 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6.选出对下列加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平?(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 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5.B犯罪(A、因为,CD同现代汉语)6、C、(“也”表示判断,此外可不翻 译)7、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8、D(“环境起决定 作用”是错误的) 2004年四川省绵阳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口头 禅贡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 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二缚一人诣王诣:报告 B.齐人也,坐盗坐:偷 C.肉食者鄙鄙:卑鄙 D.牺牲玉帛,弗敢 加也加:虚夸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身为者也?’对 日:“齐人也,坐盗。”王树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 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6.选出对下列加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7.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 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5.B 犯罪(A、因为,CD 同现代汉语) 6、C、(“也”表示判断,此外可不翻 译) 7、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8、D(“环境起决定 作用”是错误的) 2004 年 四川省绵阳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口头 禅贡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 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吏二缚一人诣王诣:报告 B.齐人也,坐盗坐:偷 C.肉食者鄙 鄙:卑鄙 D.牺牲玉帛,弗敢 加也加:虚夸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此何遽不为福乎 C.王视晏子曰 D.齐人固善盗乎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实味不同 ②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可以一战 ⑥中间力 拉崩倒之声 ⑦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A.①⑤⑥B.②⑦ C.④⑤⑦⑧ D.③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国君虽都才能平平,但都有自知之明,能礼贤下士,接受臣 子的意见 B.甲乙两文所赞扬的人物都智勇双全,晏子能言善辩,曹刿深谋远虑。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坚决地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不辱使命。 曹刿从容不迫,远见桌识,引导鲁庄公一步步由“鄙”而“悟”,从而奠定了战 争取胜的基础。 D.甲乙两文都为对话体形式,语言十分精练,但又各有特点:甲文生动严 密,乙文朴实无华 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21-25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 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 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 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 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 皇宫的台阶。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实味不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晏子避席对曰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叶徒相似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此何遽不为福乎 C.王视晏子曰 D.齐人固善盗乎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实味不同 ②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可以一战 ⑥中间力 拉崩倒之声 ⑦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A.①⑤⑥ B.②⑦ C.④⑤⑦⑧ D.③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国君虽都才能平平,但都有自知之明,能礼贤下士,接受臣 子的意见。 B.甲乙两文所赞扬的人物都智勇双全,晏子能言善辩,曹刿深谋远虑。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坚决地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不辱使命。 曹刿从容不迫,远见桌识,引导鲁庄公一步步由“鄙”而“悟”,从而奠定了战 争取胜的基础。 D.甲乙两文都为对话体形式,语言十分精练,但又各有特点:甲文生动严 密,乙文朴实无华。 2005 年浙江省台州市 四.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 21-25 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 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 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 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 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 皇宫的台阶。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 分) 其 实 味 不 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 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⑤逸而知人之劳(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 文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简要回答。(2分) 2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 两人,略作评析。(4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21.其/实味/不同 2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 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2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 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 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24.环境影响成长(水 土异也 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 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 知错即改。 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非实验区) 二.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 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坐盗先生坐!B.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不辱使命 C.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D.寡人反取病焉人病,立坛场(《越巫 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⑤逸而知人之劳(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 文: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 文: 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 简要回答。( 2 分) 答: 2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 两人,略作评析。(4 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8 分) 21.其/实味/不同 2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 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2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 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 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24.环境影响成长(水 土异也)。 2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 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 知错即改。 2005 年四川省眉山市(非实验区) 二.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甲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 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坐盗 先生坐! B.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不辱使命 C.叶徒相似 徒以有先生 D.寡人反取病焉 人病,立坛场(《越巫》) 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子避席对曰—一晏子离开座位说 B.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很顽固,都善于偷东西吗? C.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一一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 示征兆。 8.根据对所选的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和乙文都是写古代外交的,楚王和秦王都想欺负对方,但方式方 法有所不同,楚王借缚者戏弄晏子而侮辱齐国,秦王则想以霸气使对方屈服。 B.甲文的结果是楚王自讨没趣,以苦笑自嘲而告终。 C.乙文的结果是唐雎“挺剑而起”后,秦王由衷地赞美安陵是因为有唐 雎而存在。 D.甲文主要表现晏子的智慧,乙文主要表现唐雎的胆识 6.C7.B8.C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13题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 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 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傧者 接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3)傧者更道()(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9.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 文 10.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答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 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1.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 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答
A.晏子避席对曰——晏子离开座位说 B.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很顽固,都善于偷东西吗? C.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 示征兆。 8.根据对所选的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和乙文都是写古代外交的,楚王和秦王都想欺负对方,但方式方 法有所不同,楚王借缚者戏弄晏子而侮辱齐国,秦王则想以霸气使对方屈服。 B.甲文的结果是楚王自讨没趣,以苦笑自嘲而告终。 C.乙文的结果是唐雎“挺剑而起”后,秦王由衷地赞美安陵是因为有唐 雎而存在。 D.甲文主要表现晏子的智慧,乙文主要表现唐雎的胆识。 6.C 7.B 8.C 2005 年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 8-13 题。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 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 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 [傧者] 接引宾客的人。③ [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9.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 文: 10.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答: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 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1.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 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