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角度:思想感情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 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 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 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 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 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 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 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蓑”字勾连“新绿” , “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 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 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 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 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 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 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 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 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 “相识” “欲 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 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四句用了拟人、反衬手法,以花开之乐景写哀情, 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四句用了拟人、反衬手法,以花开之乐景写哀情, 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