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拾(she)级 惬(qie)意地壳(qido)玲珑剔(d)透 B.怅惘(wang)褒(bao)贬污垢(gou)泠泠淙淙(ling) C.嶙峋(1in) 崛(jue)起簌(shu)簌销声匿(ni)迹 D.孕(yun)育 古刹(ch)圩(wei)子分道扬镳(biao) 2.(2012·黄冈市)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 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3.(2012·娄底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湖南省城运会将在娄底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城运会服务。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曾国藩故里文化创意园成功签约。 D.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成绩献给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4.(2012·玉溪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人才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知名企业展位前挤满了人,但他们十分苛刻的要求,致使 许多求职者叹为观止。 B.电影《龙门飞甲》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影片中的3D效果还算差强人意 C.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 令人气愤。 D.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地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鼎湖山听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已对泉水 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 生机的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 山独特的美。 C.《画山绣水》以“我”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 现了作者珍借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 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 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2012·江西)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3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
1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积累运用(3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拾.(shè)级 惬.(qiè)意 地壳.(qiào) 玲珑剔.(dī)透 B.怅惘.(wǎng) 褒.(bǎo)贬 污垢.(gòu) 泠泠淙.淙.(líng) C.嶙峋.(lín) 崛.(jué)起 簌.(shù)簌 销声匿.(nì)迹 D.孕.(yùn)育 古刹.(chà) 圩.(wéi)子 分道扬镳.(biāo) 2.(2012·黄冈市)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 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 秒, 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 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3. (2012·娄底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湖南省城运会将在娄底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城运会服务。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曾国藩故里文化创意园成功签约。 D.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成绩献给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4.(2012·玉溪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人才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知名企业展位前挤满了人,但他们十分苛刻的要求,致使 许多求职者叹为观止 ....。 B.电影《龙门飞甲》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影片中的3D 效果还算差强人意 ....。 C.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 令人气愤。 D.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不懈地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鼎湖山听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 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 生机的。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 山独特的美。 C.《画山绣水》以“我”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 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 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 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2012·江西)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3 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
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7.(2012·宁波市)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jn)_的山峰 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an) 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i) 哪里 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 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y) 的脚步。 8.根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绿杨烟外晓寒轻 (2)蒌蒿满地芦芽短,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五岳归来不看山 (5)月黑雁飞高, (6)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9.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4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2012·重庆市)综合性学习(6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 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 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2分)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在失 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救下来了 但她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直到5月21日,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 莉的壮举感动了全国网友,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教师”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 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 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发点球。这 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 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
2 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7.(2012·宁波市)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jùn) 的山峰 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àn) 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 ,哪里 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 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 yù ) 的脚步。 8.根据原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绿杨烟外晓寒轻, 。 (2)蒌蒿满地芦芽短, 。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五岳归来不看山, 。 (5)月黑雁飞高, 。 (6)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 9.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4 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2012·重庆市)综合性学习(6 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 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 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2 分)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 年 5 月 8 日,在失 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救下来了, 但她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直到 5 月 21 日,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 莉的壮举感动了全国网友,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教师”。 材料二:在 2012 年 5 月 20 日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 战中输掉 1 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 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发点球。这 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 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 10 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
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 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 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2)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 材料中的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2分) (3)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 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 味。(2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 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11.《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2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 异曲同工之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 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背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 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1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 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 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 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2)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 材料中的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2 分) (3)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 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 味。(2 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 ; , 二、阅读理解(52 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 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11.《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12.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 异曲同工之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 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 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1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三)阅读迟子建的《哑巴与春天》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进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 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 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 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 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 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 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 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 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 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 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 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 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 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 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 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 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 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 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 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 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4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 分) (三)阅读迟子建的《哑巴与春天》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5 分)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 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 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 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 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 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 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 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 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 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 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 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 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 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 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 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 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 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 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 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 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 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一—嚓 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淸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 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 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 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 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7.文章开头第一段,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4分) 8.联系全文,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19.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及你自己的生活感受,为什么说老哑巴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 的人”(4分) 三)阅读散文《枯竹》,回答文后的问题。(17分)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 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 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 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 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 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 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 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 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一一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 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 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 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
5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 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 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 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 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 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 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 年第 3 期,有改动) 17. 文章开头第一段,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 (4 分) 18. 联系全文,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 分) 19. 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4 分) 20.结合文章内容及你自己的生活感受,为什么说老哑巴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 的人” (4 分) (三)阅读散文《枯竹》,回答文后的问题。(17 分)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 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 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 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 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 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 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 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 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 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 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 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