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维修工程学Mechanical EquipmentMaintenanc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818500开课学期:第七学期课程总学时:44(实验10课时)实习周数:四周学分:3+1.5一、基本要求《机器维修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通用性学科,涉及领域极为广阔,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从管理到技术,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从维修的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面向各行各业的装备(设备)管理与维修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1974年把它正式列入技术科学学科分类目录中。该课程是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介绍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是机械和电气工程师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一。本大纲是根据本课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而制定,覆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任课教师可依据此大纲、根据授课班级专业及其它情况,酌情作为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内容的参照标准和基本要求。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认识本学科的学科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概念及范畴、研究目的。2、和方法及学科的体系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维修管理意识。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研究机器故障的发生与发展、技术鉴定的方法与标准、零件修复工艺、维修工艺过程与维修管理的学科;是研究保证机械装备在生产领域的正常数量,使机器处于完好状态,采用设备全寿命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抓住降低维修费用与合理使用维修资源这一经济效益核心问题,谋求装备全寿命费用的经济合理为最终目的的学科。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2、介绍国外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研究机械工程设备工作性能恶化的规律和机理,寻求延长机械设备寿命和改善其可靠性的途径。4、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适宜的维修安装技术和工艺,为维修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5、以系统的最佳经济效益为准则,研究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教学要求
机 器 维 修 工 程 学 Mechan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818500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程总学时:44(实验10课时) 实习周数:四周 学分:3+1.5 一、基本要求 《机器维修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通用性学科,涉及领域极为广阔,具有 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从管理到技术,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从维修的宏观世界到微 观世界,面向各行各业的装备(设备)管理与维修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1974年把 它正式列入技术科学学科分类目录中。该课程是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 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介绍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是机械和电气工程师不可缺少 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一。本大纲是根据本课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而 制定,覆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任课教师可依据此大纲、根据授课班级专业及其它情 况,酌情作为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内容的参照标准和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认识本学科的学科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概念及范畴、研究目 的。 2、和方法及学科的体系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维修管理意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研究机器故障的发生与发展、技术鉴定的方法与标准、零件修复工艺、维 修工艺过程与维修管理的学科;是研究保证机械装备在生产领域的正常数量,使机器处于 完好状态,采用设备全寿命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抓住降低维修费用与合理使用维修资源 这一经济效益核心问题,谋求装备全寿命费用的经济合理为最终目的的学科。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2、介绍国外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研究机械工程设备工作性能恶化的规律和机理,寻求延长机械设备寿命和改善其 可靠性的途径。 4、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适宜的维修安装技术和工艺,为维修生产提供先进 的技术装备。 5、以系统的最佳经济效益为准则,研究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三、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可靠性和维修性等故障理论:深刻理解及掌握机器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零件的修复工艺及机器的修理工艺:了解和掌握维修管理的内容、方法等基础知识;增加学生自学能力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配合实验、实习内容,扩大知识领域。通过学习为从事机器维修、研究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内容: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学科的发展。2、重点:维修工程系统的观念,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学科的基本内容体系。第一章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可靠性理论1、内容:故障的概念;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故障类型及分布规律、故障的物理成因:机器故障的形成模型。2、重点:故障的有关概念;故障的分布规律;机器故障的形成模型。3、难点:故障模型的数学表示及分析。第二章机械零件失效分析1、内容:零件的摩擦与磨损:零件的变形、断裂及腐蚀:零件失效分析技术。2、重点:摩擦、磨损的基本概念;零件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3、难点:静压润滑的原理分析一一雷诺方程的应用分析。第三章机械设备的极限技术状态1、内容:设备完好标准的主要内容:零件检验分类的标准及其制定方法:极限技术状态的确定原则与确定方法;零部件维修更换的原则。2、重点:维修理论的应用;设备极限技术状态的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3、难点:维修理论的应用分析。第四章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1、内容:故障的基础知识;故障分析原理概要;机械设备诊断技术简介。2、重点:诊断的基础知识;故障树分析法的原理。3、难点:机械信号采集、处理的基础知识。第五章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内容:维修的技术及组织准备;零件的清洗;设备拆装的技术原则及要求;鉴定的内容。2、重点:拆装的技术原则;鉴定的内容。第六章发动机压缩系的修理1、内容:气缸体的检修;气缸套的检修;曲轴和轴承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2、重点:典型零部件鉴定方法及常见缺陷的修复方法;维修性理论的应用。第七章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可靠性和维修性等故障理论;深刻理 解及掌握机器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零件的修复工艺及机器的修理工艺;了解和掌 握维修管理的内容、方法等基础知识;增加学生自学能力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获 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配合实验、实习内容,扩大知识领域。通过学习为从事机器维 修、研究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绪 论 1、内容: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学科的发展。 2、重点:维修工程系统的观念,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学科的基本内容体系。 第一章 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可靠性理论 1、内容:故障的概念;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故障类型及分布规律、故障的 物理成因;机器故障的形成模型。 2、重点:故障的有关概念;故障的分布规律;机器故障的形成模型。 3、难点:故障模型的数学表示及分析。 第二章 机械零件失效分析 1、内容:零件的摩擦与磨损;零件的变形、断裂及腐蚀;零件失效分析技术。 2、重点:摩擦、磨损的基本概念;零件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 3、难点:静压润滑的原理分析——雷诺方程的应用分析。 第三章 机械设备的极限技术状态 1、内容:设备完好标准的主要内容;零件检验分类的标准及其制定方法;极限技术 状态的确定原则与确定方法;零部件维修更换的原则。 2、重点:维修理论的应用;设备极限技术状态的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 3、难点:维修理论的应用分析。 第四章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1、内容:故障的基础知识;故障分析原理概要;机械设备诊断技术简介。 2、重点:诊断的基础知识;故障树分析法的原理。 3、难点:机械信号采集、处理的基础知识。 第五章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内容:维修的技术及组织准备;零件的清洗;设备拆装的技术原则及要求;鉴定 的内容。 2、重点:拆装的技术原则;鉴定的内容。 第六章 发动机压缩系的修理 1、内容:气缸体的检修;气缸套的检修;曲轴和轴承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 2、重点:典型零部件鉴定方法及常见缺陷的修复方法;维修性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 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内容:燃油供给系的主要故障及检修:供给系的检查、调试原理:标准油量传递原理及方法。2、重点:精密偶件的鉴定方法;标准油量传递的原理。3、难点:调试原理的理解。第八章底盘主要零件的检修1、内容:离合器的故障与修理;变速箱的故障与修理;后桥的故障与修理。2、重点:中央传动的调整原理。3、难点:中央传动的调试原理。第九章机械设备的装配、磨合与试验1、内容:机械设备装配精度和装配方法;装配工艺过程及要点;发动机的装配;机器的磨合试验。2、重点:设备装配精度和装配方法的分析;机器的磨合规范与试验内容。3、难点:装配精度的分析。第十章机械零件修复技术1、内容:零件修复的意义;机械修复法;焊接修复法;电镀修复法:热喷修复法:粘接修复法;修复的机械加工;修复层的表面强化。2、重点:零件修复原理及各种修复方法的特点。第十一章机械零件修复工艺方案的制订1、内容: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修复层的性能;改善修复层性能的主要工艺措施;修复工艺的选择和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部件的修复。2、重点:零件修复后的性能及评价方法:修复方法的经济合理性评价及合进选择修复工艺的方法;制订修复工艺规程的意义及步骤。第十二章维修技术经济1、内容:机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修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分析;机械设备的大修发行和更新的经济分析及综合决策;维修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2、重点:维修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经济评价的方法;维修技术经济在维修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维修工程理论研究方法。第十三章维修管理1、内容:维修信息管理;维修计划管理;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维修质量管理。2、重点:维修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原理。(二)课程实验教学大纳内容实验项目一:信号的时域波形分析及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项目二:典型旋转机械的振动噪声诊断与信号分析实验项目三:压缩系的检测与诊断实验项目四:活塞、连杆组检验与修理实验项目五:A、ZHB型喷油泵总成的检修与调试实验项目六:标准油量传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内容:燃油供给系的主要故障及检修;供给系的检查、调试原理;标准油量传递 原理及方法。 2、重点:精密偶件的鉴定方法;标准油量传递的原理。 3、难点:调试原理的理解。 第八章 底盘主要零件的检修 1、内容:离合器的故障与修理;变速箱的故障与修理;后桥的故障与修理。 2、重点:中央传动的调整原理。 3、难点:中央传动的调试原理。 第九章 机械设备的装配、磨合与试验 1、内容:机械设备装配精度和装配方法;装配工艺过程及要点;发动机的装配;机 器的磨合试验。 2、重点:设备装配精度和装配方法的分析;机器的磨合规范与试验内容。 3、难点:装配精度的分析。 第十章 机械零件修复技术 1、内容:零件修复的意义;机械修复法;焊接修复法;电镀修复法;热喷修复法; 粘接修复法;修复的机械加工;修复层的表面强化。 2、重点:零件修复原理及各种修复方法的特点。 第十一章 机械零件修复工艺方案的制订 1、内容: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修复层的性能;改善修复层性能的主要工艺措施; 修复工艺的选择和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部件的修复。 2、重点:零件修复后的性能及评价方法;修复方法的经济合理性评价及合进选择修 复工艺的方法;制订修复工艺规程的意义及步骤。 第十二章 维修技术经济 1、内容:机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修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分析;机械设备的大修 发行和更新的经济分析及综合决策;维修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 2、重点:维修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经济评价的方法;维修技术经济在维修生产和 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维修工程理论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维修管理 1、内容:维修信息管理;维修计划管理;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维修质量管理。 2、重点:维修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原理。 (二)课程实验教学大纳内容 实验项目一:信号的时域波形分析及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 实验项目二:典型旋转机械的振动噪声诊断与信号分析 实验项目三:压缩系的检测与诊断 实验项目四:活塞、连杆组检验与修理 实验项目五:A、ZHB型喷油泵总成的检修与调试 实验项目六:标准油量传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项目七: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及特性实验实验项目八:电镀与刷镀工艺分析实验项目九:铸铁焊修工艺分析(三)教学时间分配表其中章序内容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11绪论66第一章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可靠性理论44第二章机械零件生效分析22第三章产品的极限技术状态422第四章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1第五章机器维修前的准备工作422第六章发动机压缩系统的检修202第七章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检修22第八章底盘主要零件的检修422第九章机器的装配、磨合与试验22第十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462第十一章机械零件修复工艺方案的制定22第十二章维修技术经济44第十三章机器维修管理443410合计十三主要针对农机化专业、十、十一、十二、动力专业、设备工程备注专业,其它机电类专业应有所变动和侧重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采用幻灯:挂图:录像:实物等手段加深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2、重点、难点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以帮助理解。3、教学过程中,相关实验室全天开放。4、理论课程进行完毕后,安排四周左右的生产实习,由教师、实验员负责分组进行教学生产活动。5、教学、实习过程中,安排相应的阅读材料,有目的的引导、指导学生的自学。6、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试验、研究,提早进入毕业设计及论文的准备阶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我国是随着国际上”维修工程学”和”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出现,在1979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机械维修学术会议”上对机械设备维修这一门学科的体系作了初步探讨,至今虽已形成了共识,但因该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往往根据各专业特点教材内容有所侧重。本大纲主要依据农业部农垦司一九九一年制订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计划,参照国家教委对高等院校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本科要求,参考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及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机电类九五”规划教材”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适应教学计划改革而编写。所以参照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
实验项目七: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及特性实验 实验项目八:电镀与刷镀工艺分析 实验项目九:铸铁焊修工艺分析 (三)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 序 内 容 总学时 其 中 课堂讲授 实 验 绪论 1 1 第一章 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可靠性理论 6 6 第二章 机械零件生效分析 4 4 第三章 产品的极限技术状态 2 2 第四章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4 2 2 第五章 机器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 1 第六章 发动机压缩系统的检修 4 2 2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检修 2 0 2 第八章 底盘主要零件的检修 2 2 第九章 机器的装配、磨合与试验 4 2 2 第十章 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2 2 第十一章 机械零件修复工艺方案的制定 6 4 2 第十二章 维修技术经济 2 2 第十三章 机器维修管理 4 4 合计 44 34 10 备注 十、十一、十二、十三主要针对农机化专业、动力专业、设备工程 专业,其它机电类专业应有所变动和侧重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采用幻灯;挂图;录像;实物等手段加深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2、重点、难点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以帮助理解。 3、教学过程中,相关实验室全天开放。 4、理论课程进行完毕后,安排四周左右的生产实习,由教师、实验员负责分组进行 教学生产活动。 5、教学、实习过程中,安排相应的阅读材料,有目的的引导、指导学生的自学。 6、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试验、研究,提早进入毕业设计及论文的准备阶段,以激发 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我国是随着国际上"维修工程 学"和"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出现,在1979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机械维修学术会议"上对机械 设备维修这一门学科的体系作了初步探讨,至今虽已形成了共识,但因该课程内容的复杂 性,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往往根据各专业特点教材内容有所侧重。本大纲主要依据农业部农 垦司一九九一年制订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计划,参照国家教委对高等院校设备工程与管 理专业本科要求,参考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普通高等 学校及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机电类"九五"规划教材"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适应教学计 划改革而编写。所以参照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
1、课程应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结束后开设:2、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应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可靠性维修性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系统化,同时也要避免与其它课程的重复。3、介绍可靠性理论、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设计的同时,应突出维修性,对维修性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较为深入全面的介绍。4、大纲各章节教学执行过程中,针对非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非农业机械化专业,应有所选择,但也应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故应多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修理实习应在本课程结束后,根据当地各类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检修计划安排。七、测试内容与方式(一)测试内容:1、理论考核:课程分理论考核及实习考核,以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为重点,当选取实验内容及指定的补充自学的内容。2、实习测试内容:以所维修的机械设备所涉及的技术准备、组织准备的内空;所涉及的检修工艺、装备、检测仪表等内容为重点。(二)测试方法1、理论课程内容以闭卷、笔试为主,辅以实验内容的现场测试。2、实习内容以闭卷笔试为主,辅以实习过程中的口试进行。八、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机器维修工程学》东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0年10月(二)主要参考书目1、《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李新和,汪海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2、0《机械设备维修工艺学》,贾敬银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3、《机械设备维修》,陈冠国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4、《维修管理工程学》,无毓国主编,北京现代管理学院,1985年12月5、《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白旭东,赵继俊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6、《汽车维修理论》,戴冠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7、《机械零件时效分析》,刘瑞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课程应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结束后开设; 2、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应比较全 面、系统地阐述可靠性维修性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系 统化,同时也要避免与其它课程的重复。 3、介绍可靠性理论、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设计的同时,应突出维修性,对维修性理 论、技术及工程应用较为深入全面的介绍。 4、大纲各章节教学执行过程中,针对非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非农业机械化专业, 应有所选择,但也应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5、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故应多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修理实习应在本课程结束后,根据当地各类企业生产 设备生产检修计划安排。 七、测试内容与方式 (一)测试内容: 1、理论考核:课程分理论考核及实习考核,以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为重点,当选取实 验内容及指定的补充自学的内容。 2、实习测试内容:以所维修的机械设备所涉及的技术准备、组织准备的内空;所涉 及的检修工艺、装备、检测仪表等内容为重点。 (二)测试方法 1、理论课程内容以闭卷、笔试为主,辅以实验内容的现场测试。 2、实习内容以闭卷笔试为主,辅以实习过程中的口试进行。 八、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机器维修工程学》东北农学院主编 农业出版 社 1990年10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李新和,汪海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 2、《机械设备维修工艺学》,贾敬银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3、《机械设备维修》,陈冠国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 4、《维修管理工程学》,尢毓国主编,北京现代管理学院,1985年12月 5、《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白旭东,赵继俊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年 3月 6、《汽车维修理论》,戴冠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7、《机械零件时效分析》,刘瑞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