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31.2.2土壤閉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1)度好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一 ①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②有多级孔隙;③ 有一定的稳定性;④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 3(2)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 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能稳定土壤温度, 调节土热状况;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3.1.2.2 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 (1)良好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 • ①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② 有多级孔隙;③ 有一定的稳定性;④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 • (2)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 ①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 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 能稳定土壤温度, 调节土热状况;④ 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31.2.3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粒的聚:①胶体的凝聚作用、②水膜的 作用、③胶结作用(简单的无机胶体、粘粒、有 机物质等) (2)成型动力:①生物作用、②干湿交替作用 alternation of drying and wetting)、③冻融交替作 用( alternation of freezing and thawing)、④土壤耕 作的作用等。 31.2.4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1)农业措施:①深耕与施肥、②正确的土壤耕作 ③合理的轮作制度、④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⑤合 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 3.1.2.3 团粒结构的形成 • (1) 土粒的粘聚: ① 胶体的凝聚作用、②水膜的粘 结作用、 ③胶结作用(简单的无机胶体、粘粒、有 机物质等) • (2)成型动力: ①生物作用、②干湿交替作用 (alternation of drying and wetting)、 ③冻融交替作 用(alternation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④土壤耕 作的作用等。 • 3.1.2.4 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 (1) 农业措施: ①深耕与施肥、②正确的土壤耕作、 ③合理的轮作制度、 ④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⑤合 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 (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33,13土壤耕性( soil tilth) 土壤耕性是指士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也是一系列一 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杋槭性的综合反映。 3,3,1土壤耕性的含义 υ()耕作难易程度;(2)耕作质量的好坏;(3)宜耕期长 3,1.32土壤物理机械性 )湉结性和粘着性 丰精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 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着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 外物表面的性能 影响土壤粘结性和粘着性的因素有: °①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 性愈强
• 3.1.3 土壤耕性(soil tilth) • 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也是一系列 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 • 3.1.3.1 土壤耕性的含义 • (1) 耕作难易程度; (2) 耕作质量的好坏; (3) 宜耕期长 短。 • 3.1.3.2 土壤物理机械性 • (1) 粘结性和粘着性 • 土壤粘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 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 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 外物表面的性能。 • 影响土壤粘结性和粘着性的因素有: • ①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 性愈强
②土壤含水量:含水量愈少,十粒距离愈近,分子 引力愈大,粘结性愈强,故干燥土块破碎甚为困难。 粘土 R 褓 纯砂土 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图3-2土壤粘结性与含水量关系示意图图3-3土壤粘着性与含水量关系示意图
• ②土壤含水量: 含水量愈少,土粒距离愈近,分子 引力愈大,粘结性愈强,故干燥土块破碎甚为困难
⑧土壤结构:閉粒结构可使圭团接触面减少,因而一 其湉结性和粘着性降低,土壤疏松易耕。 ④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 精结性,因为腐殖质在土粒外围形成薄膜,改变了 粘粒接触面的性质。 ⑤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不同的阳离子种类可 影响土粒的分散和团聚 (②)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 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在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 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①水分含量:干土没有可塑性,当水分含量逐渐增 加时,土壤才表现可塑性
• ③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可使土团接触面减少,因而 其粘结性和粘着性降低,土壤疏松易耕。 • ④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 粘结性,因为腐殖质在土粒外围形成薄膜,改变了 粘粒接触面的性质。 • ⑤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不同的阳离子种类可 影响土粒的分散和团聚。 • (2)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 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在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 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 •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 ① 水分含量:干土没有可塑性,当水分含量逐渐增 加时,土壤才表现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