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题意蕴 Part one-敦煌艺术价值中的瑰宝:敦煌壁画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 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 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 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 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敦煌壁画是指位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左近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是该石窟群 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 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 窟群。 Part two:现代阐释,美的表达-从敦煌壁画到敦煌舞蹈 源自敦煌璧画上的飞天、菩萨,舞姿婀娜、妙曼优美;菩萨舞不仅柔媚绰约、 舞蹈迷人,在其以S形为基本舞姿的律动中,还可以产生能量净化身心。敦煌舞 蹈风格独具,随着呼吸律动、美目盼兮、移颈弹指,在动中有静的舞姿中,展现 出如雕塑般的美感,宛如一幅画,可谓“舞中有画、画中有舞”,深具艺术价值 敦煌舞是我国古典舞蹈流派之一,其舞蹈素材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 国古代舞蹈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价值,在促进中国传 统舞蹈艺术的拓展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舞蹈的诞生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敦煌石窟壁画上的舞姿形象为元 素,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提炼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舞蹈种类。敦煌壁画中的舞伎 形象和古代传统的艺术形式为敦煌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敦 煌石窟壁画中的舞蹈图像都配有乐器图像,这种乐舞共存的艺术形式使敦煌舞形 成了持乐器舞蹈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比较典型的是反弹琵琶舞姿,画中舞伎上 身向右前倾、屈立左腿、右腿屈膝、大腿高提、脚步上钩、拇指用力翘起,反背 琵琶于脑后,左手按弦,右手屈于音响后拨弦的优雅姿态和妩媚的神情,都为敦 煌舞的形成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和创作灵感
三、选题意蕴 Part one-敦煌艺术价值中的瑰宝:敦煌壁画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 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 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 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 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敦煌壁画是指位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左近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是该石窟群 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 窟共有石窟 552 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 窟群。 Part two:现代阐释,美的表达-从敦煌壁画到敦煌舞蹈 源自敦煌璧画上的飞天、菩萨,舞姿婀娜、妙曼优美;菩萨舞不仅柔媚绰约、 舞蹈迷人,在其以 S 形为基本舞姿的律动中,还可以产生能量净化身心。敦煌舞 蹈风格独具,随着呼吸律动、美目盼兮、移颈弹指,在动中有静的舞姿中,展现 出如雕塑般的美感,宛如一幅画,可谓〝舞中有画、画中有舞〞,深具艺术价值 敦煌舞是我国古典舞蹈流派之一,其舞蹈素材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 国古代舞蹈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价值,在促进中国传 统舞蹈艺术的拓展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舞蹈的诞生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敦煌石窟壁画上的舞姿形象为元 素,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提炼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舞蹈种类。敦煌壁画中的舞伎 形象和古代传统的艺术形式为敦煌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敦 煌石窟壁画中的舞蹈图像都配有乐器图像,这种乐舞共存的艺术形式使敦煌舞形 成了持乐器舞蹈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比较典型的是反弹琵琶舞姿,画中舞伎上 身向右前倾、屈立左腿、右腿屈膝、大腿高提、脚步上钩、拇指用力翘起,反背 琵琶于脑后,左手按弦,右手屈于音响后拨弦的优雅姿态和妩媚的神情,都为敦 煌舞的形成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和创作灵感
通过对壁画中的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和再创造,诞生了《千手观音》《胡旋》 《金刚》《莫高伎乐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舞蹈。 敦煌舞的艺术特点 敦煌舞的创作注重人体整体的协调和表现,追求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 的整体艺术效果,具有曲中求圆、自由灵活、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曲折迂回、 轻盈飘逸的审美表现力,在表现手段、手法舞步、指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 特征。 敦煌舞反弹琵琶、吹奏伎乐和飞天等风格鲜明、形象优美生动的特色造型, 是敦煌舞中最具风格特点与代表性的舞姿,它是对传统古典舞蹈的继承、发展、 演变与创新的结果。 敦煌舞特有的舞姿形态是S型的三道弯,在表演时应把握好拧、曲、倾等连 贯动作呈现出S型曲线的韵律,并配合呼吸的起伏,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使舞 蹈动作富有神韵。在表演中还要通过对头颈、身腰、胯部和腿脚进行扭曲和弯弧, 使手臂与腰胯和腿脚动作进行横抻、移游,产生类似麻花的美感。 敦煌舞是一种将壁画重新复活于舞合之上的一个新舞种,它汇集了中国千年 文化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通过对敦煌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舞蹈风格 和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拓展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形式,促进我国舞蹈艺 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Part three: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飞天故事: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 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 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 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 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 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 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 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 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
通过对壁画中的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和再创造,诞生了《千手观音》《胡旋》 《金刚》《莫高伎乐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舞蹈。 敦煌舞的艺术特点 敦煌舞的创作注重人体整体的协调和表现,追求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 的整体艺术效果,具有曲中求圆、自由灵活、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曲折迂回、 轻盈飘逸的审美表现力,在表现手段、手法舞步、指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 特征。 敦煌舞反弹琵琶、吹奏伎乐和飞天等风格鲜明、形象优美生动的特色造型, 是敦煌舞中最具风格特点与代表性的舞姿,它是对传统古典舞蹈的继承、发展、 演变与创新的结果。 敦煌舞特有的舞姿形态是 S 型的三道弯,在表演时应把握好拧、曲、倾等连 贯动作呈现出 S 型曲线的韵律,并配合呼吸的起伏,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使舞 蹈动作富有神韵。在表演中还要通过对头颈、身腰、胯部和腿脚进行扭曲和弯弧, 使手臂与腰胯和腿脚动作进行横抻、移游,产生类似麻花的美感。 敦煌舞是一种将壁画重新复活于舞台之上的一个新舞种,它汇集了中国千年 文化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通过对敦煌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舞蹈风格 和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拓展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形式,促进我国舞蹈艺 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Part three: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飞天故事: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 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 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 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 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 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 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 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 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