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为喜雨亭命名写起,到最后又收束在喜雨亭的命名上,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文笔酣畅。 B.第二段写百姓的忧喜,其间却蕴含着作者的忧喜,体现了作者与百姓休戚 相关的情感 C.最后一段,作者热情歌颂了太守、天子,乃至造物、太空,表达了他希望 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 D.文章渲染了一种“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苏轼百姓富乐官员才 能安逸的思想。 1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4分) (2)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共8分) 阅读《夜归鹿门歌》,完成文后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6 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为喜雨亭命名写起,到最后又收束在喜雨亭的命名上,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文笔酣畅。 B.第二段写百姓的忧喜,其间却蕴含着作者的忧喜,体现了作者与百姓休戚 相关的情感。 C.最后一段,作者热情歌颂了太守、天子,乃至造物、太空,表达了他希望 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 D.文章渲染了一种“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苏轼百姓富乐官员才 能安逸的思想。 1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⑴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4 分) ⑵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共 8 分) 阅读《夜归鹿门歌》,完成文后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 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15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1)岩扉 (2)幽人 16这首诗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说一说这两个场景有何不同?(2分) 17.“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精练传神,有何表达效果?诗中借庞德 公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5分) 8.名句名篇默写(任选5小题。每小题1分) ():中国古代诗词中,“愁”不是_个抽象的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愁”就是寇 准“愁情不断如舂水″中的春水,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是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 中那浩瀚无比的大海……然而,这些愁的形象物,大多还是比较静态的,和李煜 在《虞美人》中的那句写出“愁”的无穷无尽,极富动感的 比起来,明显还是逊色了许多。 (2).诸葛亮是许多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杜甫的《蜀相》 ″一联,表达出对孔明等事业未成壮 志难酬、抱撼而终者的痛惜与追念;如陆游的《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 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一联,作者极力推崇诸葛亮的《岀师表》作结束, 来表示北定中原,旧都的决心,二来谴责南宋王朝无人出师北伐
7 注释: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荆 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15.解释下面的词语:(2 分) (1) 岩扉: (2)幽人: 16.这首诗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说一说这两个场景有何不同?(2 分) 17.“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精练传神,有何表达效果?诗中借庞德 公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 5 分) 18.名句名篇默写(任选 5 小题。每小题 1 分) ⑴.中国古代诗词中,“愁”不是一个抽象的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愁”就是寇 准“愁情不断如春水”中的春水,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是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 中那浩瀚无比的大海……然而,这些愁的形象物,大多还是比较静态的,和李煜 在 《 虞 美 人 》 中 的 那 句 写 出 “ 愁 ” 的 无 穷 无 尽 , 极 富 动 感 的 “ , ”比起来,明显还是逊色了许多。 ⑵. 诸葛亮是许多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杜甫的《蜀相》 “ , ”一联,表达出对孔明等事业未成、壮 志难酬、抱撼而终者的痛惜与追念;如陆游的《书愤》中的“ 《出师》一表真 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联,作者极力推崇诸葛亮的《出师表》作结束, 一来表示北定中原,旧都的决心,二来谴责南宋王朝无人出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