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 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 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 ():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_,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瑕更录唐宋人诗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 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 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
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 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 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 ():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 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 分)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2 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 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 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 “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4 分) 9、序或赠序;记。(共 2 分,每空 1 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 2 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 2 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 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 3 分,内容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 4 分,启
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0题 早梅 张谓 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5.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 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 (二)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绥宝饰之帽,腰臼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 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an)粥不充, 日昃(ze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5.答案: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评分:本题3分,前一问答对2分,后一问(答其中一句亦可答对1分。 6.答案: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示 2 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济宁市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5—10 题。 (一)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5.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 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 分) 6.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 分) (二)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 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 日昃(zè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 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 分) [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 分) 5.答案: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评分:本题 3 分,前一问答对 2 分,后一问(答其中一句亦可)答对 1 分。 6.答案: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评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①热水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④够、充足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 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②有时夜里疲 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 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 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 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准安市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 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 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评分:本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①热水 ②挂在腰间(腰佩) ③到、往 ④够、充足 评分:本题 4 分,答对一个得 1 分。 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有时夜里疲 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 4 分,译对一句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 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 2 分,答对一个方面得 1 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 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 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 5 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3 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淮安市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 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 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 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18C 19①误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 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③士兵们(或:土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 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20A 2①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 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 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江苏省盐堿 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 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 ....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 分)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 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 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 分) 答: 18.C 19.①误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 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 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 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20.A 2l.①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 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 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江苏省盐城 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 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 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 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 15.(4分)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ˆ 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 分)(意思对即可 江西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 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ρ。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5、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6、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 7、“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3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 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土大夫不能涌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 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 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 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 分)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 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 分) 15.(4 分)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16.(2 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 “值”各扣 1 分)。 17.(2 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江西省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 5—7 题。(6 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5、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 分) 6、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 分) 7、“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8—13 题。(12 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 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 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 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 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9、解释文中加点词。(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