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辅导 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2007年陕西省试验区)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i,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 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 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 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2.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 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 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 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2)故人知君()(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 鱼
1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辅导 1.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5~19 题。(14分)(2007 年陕西省试验区)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 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 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 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 (3)无处濯.尘缨( ) (4)某怒而去.( )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 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 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 分) 2.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0~14 题。(16 分)(2007 年福建省漳州市)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 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 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 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 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 )(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4)虽.不受 鱼( )
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 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 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 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 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 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 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 4.孙叔敖纳言(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 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 谨记之
2 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 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 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 至 4 题。(2007 年广东省汕头市)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 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 “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 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 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 分)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 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2 分)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 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 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 分) 答: 4. 孙叔敖纳言(2007 年湖北省黄冈市)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 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 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 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5.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 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 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 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 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盖: ②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辄: ③适官署多狐适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宰别之为“盗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 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2分) 6.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3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 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 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 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5.文言一则(2007 年湖北省黄石市)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 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 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 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闻者 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 盖: ②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 辄: ③适.官署多狐 适 :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 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邑宰别之.为“盗户”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 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2 分) 6. 文言一则(2007 年湖北省随州市)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αn):地名。②慭慭( 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 n):逃走。④噬(shi):咬。⑤狎(xi):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 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 liang):跳跃。⑧嘀(ha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 小: 7.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 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 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 8.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 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u):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 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4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 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 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 分) 成语: 启示: 7. 文言一则(2007 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 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 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 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 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 分) 8. 文言一则(2007 年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 分)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 膏梁④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 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 分)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9.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 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 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 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 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 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主宣直1—一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②皆朝于魏()③二国皆怒而去()④使乐羊伐中 山()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0.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 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 登崇畯(j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 爬罗剔抉(je):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 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 分)
5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分) 9.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3 题。(15 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 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 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 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 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 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主宣直 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 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皆朝.于魏( )③二国皆怒而去.( ) ④使.乐羊伐中 山(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分) 10. 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①;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②相逢,治具毕张③。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⑤,名一艺者无不庸⑥。爬罗剔抉⑦,刮垢磨光⑧,盖有幸而获 选,孰云多而不扬⑨?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⑩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 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 爬罗剔抉(jué):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 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