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 (3)夸( 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土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2分) )5、农村(田园、乡村)风光6、破、鸣、点。(答对一个给1分)7、表达了作者对农 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二)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1)像(2)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 分)10、土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1、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1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 13、开阔的胸襟 3州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 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 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类( ) (2)是( ) (3)夸( ) 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1、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 分) 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 分)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2 分) (一)5、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6、破、鸣、点。(答对一个给 1 分) 7、表达了作者对农 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二)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1)像 (2)这 (3)夸耀(炫耀) (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 分) 10、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1、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1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 13、开阔的胸襟。 锦州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 16—18 题。(5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 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 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i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e):心中悲伤。③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 (1)蒙乃始就学: (2)于是遂就书: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16.(1)从师学习。(2)从师读书。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 收学费。18D 荆门市 一、(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 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 失期,失其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7、原文选自汉著名家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数属举宁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0、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 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8分) 送元二使安西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 分) (1)蒙乃始就学: (2)于是遂就书: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 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一)16.(1)从师学习。 (2)从师读书。 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 收学费。 18.D 荆门市 一、(10 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 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 失期,失其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7、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 分)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数 属 举 宁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 分) 10、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 分) 11、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二、(8 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此诗又名《》或《》,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2分) 13、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3分) 答 14、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3分) (2) 7、西史学文学(本题2分,对两处得1分,1处0.5分)8、屡次一伙人、一班人发 动,发起难道(本题2分,每词0.5分)9、即使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 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本题2分,借第令、固等关键词语必须译岀。)10、①感激拥戴陈 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本题2分,每条1分)11、大 泽乡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12、《阳关曲》《阳关三叠》13、“更尽 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 情意。(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14、(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 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荆州市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椒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此诗又名《 》或《 》,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2 分) 13、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3 分) 答: 14、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3 分) (1) (2) 7、西 史学 文学(本题 2 分,对两处得 1 分,1 处 0.5 分)8、屡次 一伙人、一班人 发 动,发起 难道(本题 2 分,每词 0.5 分)9、即使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 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本题 2 分,借第令、固等关键词语必须译出。)10、①感激拥戴陈 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本题 2 分,每条 1 分)11、大 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本题 2 分,答对一处得 1 分)12、《阳关曲》《阳关三叠》13、“更尽” 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 情意。(本题 3 分,意思对即可)14、(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 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本题 3 分,意思对即可) 荆州市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于时冰皮始解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10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11.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 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12.C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8、9小题。【本题满分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 10.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11. 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 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12. C 莱西市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 8、9 小题。【本题满分 8 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6 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 句 译句
蔚然茂盛的样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者,琅玡也 琅玡山。 环 翼然 (二)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10-12小题。【本题满分7分】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 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 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 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 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 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 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u)豢(hua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 家畜。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 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⑦【糗(qi)鞴(bei)】干粮。④[甘不逾嗌(yi)美味过不了咽喉。嗌, 咽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士卒得无恙乎?( )②子发于是谢其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1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一)《醉翁亭记》(本题满分8分,共2道小题,其中第8小题2分,第9小题6分) B(2分) 9.(共6分,字词解释各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岀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例句各0.5 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译句各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 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玡山。 环 翼然 (二)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 10—12 小题。【本题满分 7 分】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 “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 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王勾 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 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 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 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 家畜。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 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⑦【糗(qiǔ)鞴(bèi)】干粮。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 咽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士卒得无恙乎? ( ) ②子发于是谢其母。(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1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一)《醉翁亭记》(本题满分 8 分,共 2 道小题,其中第 8 小题 2 分,第 9 小题 6 分) 8.B(2 分) 9.(共 6 分,字词解释各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例句各 0.5 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译句各 1.5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