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网 ·22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社会分工包搭农业、工业等一般分工和术内肥内的将殊 的特殊CO门 形式的分工;企业内部的分工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局部劳动,并使其独立成为不同劳动者 的专门职能,这种分工也叫做个别分工。(2)劳动职能的分工,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 间、直接的生产劳动与管理劳动之间出现的分工。(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它是几种不同的 而又互相补充的工具机集合起来,劳动对象通过各个阶段上的不同机器的不同操作,最后制成 产品。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机器体系中的分工、个别分工、各种专业化分工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构成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而且,目前的社会分工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呈现出 国际化分工的趋势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以劳动为基础的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并由此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工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每个人都有专门的固 定工作,可以缩小工作空隙,节省劳动的非生产性消耗,并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同时,由于局部工人反复从事同一种操作,局部劳动的方法会逐步完善起来,节省劳动的经验 会逐步积累起来。(2)分工使生产工具专门化,如锤子这种工具专门化以后,就有了各种各 样的锤子,每一种锤子都有其专门的用途,这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社会分工是在与个别分工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社会分工使各个劳动者的产品都作为商品而存在。个别分工中局 部工人不能生产商品,变成商品的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社会 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互相联系,而个别分工以许多工人作为一个结合劳 动力的使用为媒介。(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 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个别分工则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为前提。 (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在社会分工中,两者比例的分配,偶然 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在个别分工中,各部分劳动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使用 的。(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 权威为前提。 现代经济学还将分工定义为“一种经济组织结构”,认为这种分工以专业化为基础,但又 不同于专业化。在这种结构里,不同的个人从事不同的专业,如果不同的人从事同一专业,就 不存在分工。人们通常把这种分工称为专业化分工。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专业化分工程 度呈现递增的趋势 (二)协作 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 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① 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 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第三,协作能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2页。 www.TopSage.com
大网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3· 创造出一种集体力。这种集体力,大大超过许多单个人劳动能力的机械总和,它使从无法C0 进行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如搬运重物、清除道路障碍物等。第四, 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发生社会接触,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 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在协作生产中,每个人 的劳动只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既可以组织流水作业,使劳动对象更快地通过劳动过程的各个阶 段,又可以组织全面作业,从多方面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这样能加快工作进度,减少或缩短 总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如农业上的 抢收抢种。协作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同时进行劳动,如修筑公路,又能在较小空间投入大量劳 动,如修建大型建筑物,从而节约费用。 当然协作作为一种集体劳动也可能产生集体成员偷懒之类的负效应。因此协作所产生的新 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统一的指挥和管理。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 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 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 一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 自己 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① 在机器产生并发展起来后,产生了机器协作。它是许多台同种的工具机集合在一个工厂 里,由同一个动力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把它们带动起来,生产同样的产品。这是简单协 作在机器生产上的再现,它突破了简单协作下的劳动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理界限、自然界 限,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 一切发达的机器都是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 18世纪的产业革命的结果是进人机器大工业时代,即用机器生产机器,人力被自然力所 代替,这标志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第一,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劳动 资料取得机器的物质存在形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 中得出的成规。”② 第二,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 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③在用机器来生产 机器的过程中,机器制造业日益分为多种多样的独立部门,制造机器的企业内部的分工也日益 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资本主义正是进人机器大生产阶段之后,才真正建立起自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饭社1975年版。第36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23页。 ③马克题:(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21~422页。 www.TopSage.com
大网 ·24.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己的物质基础 ODSage.com 第三,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生产力的这种扩展能力, 方面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生产无限扩张的趋势。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从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世纪70年 代,从美国开始了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电气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发展。20世纪七 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 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充分显示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 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 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科学技术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 次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科学技术 能使人们认识世界,预见未来;它不仅可以扩展人的劳动能力,延长人手和其他体能,甚至可 替代一部分脑力劳动,而且还能扩大劳动的对象和内容,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科学技术为整 个人类社会提供向前的推动力,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最重 要的生产力,它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大小,而且决定着它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 式。用发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扩大。 人们利用科学技术不仅改善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且也在改造着客观世界本身。 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新的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依靠微电 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先进科技,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 普及。 新的科技革命的前景和可能带给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至今还很难全面准确地估 计,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将超过前几次科技革命。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与机 器大工业时代相比较,这次革命将会带来以下一系列新变化:(1)如果说以机器大工业为标 志的生产方式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则这次革命是以电脑代替人脑。(2)机器大工业以技术 为基础,而这次革命中产生的生产方式以知识为基础,由此产生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即 知识经济。(3)互联网是新的生产方式中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它较电网有更高的传输速度 更广的传输范围,尽管它不能离开电网。(4)机器大生产下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机器制 造业,其他行业都是适应这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而新的科技革命影响下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 业则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的高新科技产业,即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领头的集计算机技 www.TopSage.com
大家网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5 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的离科技群)D○d夏已.COm 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 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 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 式总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 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在 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 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不 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当一种生 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赖以 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也不会出现。如果超越生产力的现状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会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种类型的、性质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 展的结果。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人类社会至今为止出现的五 种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来看,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或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出现,也就成为生 产力的发展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某种生产关系又会与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而成为生产力的桎桔。这时,就要求有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代替 日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运动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 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这也就是说,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 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 概念。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作为科学技术物化的先进生产工具总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的 重要标志。例如,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就标志着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现在的先进社会生 产力,就是指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生产力。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 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 在当今社会,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实现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进生产力 www.TopSage.com
大网 ·26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的发民:要男力是高劳动者的现代科学技术素质,更好绝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酸二加 5是加快Om 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即通过推进现代化建立起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三是加快产业升级。产业结 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的今 天,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就需要推进产业的不断升级。 生产力是一个不斯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 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在人类历史 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生,都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力的 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人们都会在既定社会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等局部关系的调 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例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面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 日益激化,资本主义国家在保持私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其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 整。其中,最大的调整是在1929一1931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之后,将自由竞争 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为由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 的基本矛盾,但起到了很大的缓和作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因此得到了维持。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赖以建立并得到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是建立 在大工业这一物质基础之上的,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 的链条上取得了胜利。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在建立初期尚未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要 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生产方式的不同含义 在马克思的著作里,生产方式在不同场合有不网含义,除了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意义 上使用外,还有以下几种:1.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介。2.作为生产关系。3.作为劳动方式。正因 为马克思在使用生产方式概念时赋予其不同的舍义,所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 认识。 —参见张卓元:(致治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 然会对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 制度,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如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也是历史进步。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的经济体制进 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 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有一个由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存在着阶段性、层次性。就社 www.TopS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