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六章地貌,因为地貌部分主要内容比 较抽象,学生理解课本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五章水文(20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2)河流 (3)湖泊和沼泽 (4)地下水 (5)冰川 (6)海洋 2.重、难点提示 (1)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2)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六章地貌(20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貌的形成因素 (2)流水地貌 (3)喀斯特(岩溶)地貌 23
23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六章地貌,因为地貌部分主要内容比 较抽象,学生理解课本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 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五章 水文(20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2)河流 (3)湖泊和沼泽 (4)地下水 (5)冰川 (6)海洋 2.重、难点提示 (1)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2)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六章 地貌(20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貌的形成因素 (2)流水地貌 (3)喀斯特(岩溶)地貌
(4)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5)海岸地貌 (6)地貌类型 (7)灾害地貌与防治 2.重、难点提示 (1)地貌的形成因素 (2)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地域分异规律 第七章植物(10学时) 1.教学内容 (1)植物与环境 (2))植物群落 (3)植被类型 (4)植物的分布与区系 (5)植被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植物群落的相关概念 第九章土壤(14学时) 1.教学内容 (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3)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4)土壤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 (2)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水位历时曲线的绘制(2学时) 24
24 (4)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5)海岸地貌 (6)地貌类型 (7)灾害地貌与防治 2.重、难点提示 (1)地貌的形成因素 (2)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地域分异规律 第七章 植物(10 学时) 1.教学内容 (1)植物与环境 (2)植物群落 (3)植被类型 (4)植物的分布与区系 (5)植被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植物群落的相关概念 第九章 土壤(1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3)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4)土壤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 (2)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水位历时曲线的绘制(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学习水位历时曲线的绘制,掌握利用水位 历时曲线分析河流水情的方法。 (4)主要仪器:绘图纸、铅笔等 实验项目(二):冰川消融现象及研究方法(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我国主要冰川的消融情况,认识冰川 消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三):河流地貌的观测(3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河流地貌的不同形态特征;②加 深对河流地貌成因的理解。 (4)主要仪器:地形图、望远镜等 实验项目(四):黄土地貌的观测(3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黄土地貌的形态特征;②加深对 黄土地貌成因的理解。 25
25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学习水位历时曲线的绘制,掌握利用水位 历时曲线分析河流水情的方法。 (4)主要仪器:绘图纸、铅笔等 实验项目(二):冰川消融现象及研究方法(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我国主要冰川的消融情况,认识冰川 消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三):河流地貌的观测(3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 了解河流地貌的不同形态特征;② 加 深对河流地貌成因的理解。 (4)主要仪器:地形图、望远镜等 实验项目(四): 黄土地貌的观测(3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 了解黄土地貌的形态特征;② 加深对 黄土地貌成因的理解
(4)主要仪器:地形图、望远镜等 实验项目(五):校园植物的观察(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调查校园植物,认识其种类组成。 (4)主要仪器:植物检索表等 实验项目(六):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土壤吸湿水测定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铝盒、烘箱、千燥器、天平等 实验项目(七):土壤机械组成测定(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 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土壤机械组成的性质、等级分类; ②掌握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简答方法。 (4)主要仪器:沉降筒、搅拌棒、甲种比重计、土壤筛、温度计等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五 水文 16 4 六 地貌 14 6 七 植物 8 2 九 土壤 10 总计 64 48 16 26
26 (4)主要仪器:地形图、望远镜等 实验项目(五): 校园植物的观察(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调查校园植物,认识其种类组成。 (4)主要仪器:植物检索表等 实验项目(六): 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土壤吸湿水测定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等 实验项目(七):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 了解土壤机械组成的性质、等级分类; ② 掌握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简答方法。 (4)主要仪器:沉降筒、搅拌棒、甲种比重计、土壤筛、温度计等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五 水文 16 4 六 地貌 14 6 七 植物 8 2 九 土壤 10 4 总计 64 48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自然地理学》(第3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2.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4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 [4]《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水文学》,黄锡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6]《地貌学》,严钦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7]《植物地理学》(第4版),武吉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土壤地理学》(第3版),李天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7
27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 材 《自然地理学》(第 3 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年。 2.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 4 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 2 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 年; [4]《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5]《水文学》,黄锡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6]《地貌学》,严钦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 [7]《植物地理学》(第 4 版),武吉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8]《土壤地理学》(第 3 版),李天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