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充通大 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JIAO TONG 论文题目: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 初步探究 学生姓名: 章敏立 学生学号: 5110519112 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 周丕生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 初步探究 学生姓名: 章敏立 学生学号: 5110519112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 周丕生 学院(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5110519112章敏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上海石库门建筑及其文化. 2 1.1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形成和变迁 ,,2 1.2石库门文化的精神和特征..4 2石库门建筑及文化的保护与传承.5 2.1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5 2.2石库门建筑的现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 6 3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7 3.1借鉴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的成功经验 .7 3.2多种模式,科学规划,推动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8 3.2.1原住民迁移、权属变更、功能调整、建筑保持的商业开发的新天地模式8 3.2.2原住民迁移、功能调整、权属和建筑保持的创意产业园区的田子坊模式.9 3.2.3 原住民留住、权属、功能和建筑保持的原生态保护的步高里模式10 结论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意见和建议 12 -1-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 5110519112 章敏立 - 1 -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1 上海石库门建筑及其文化............................................................................................................... 2 1.1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形成和变迁.............................................................................................. 2 1.2 石库门文化的精神和特征...................................................................................................... 4 2 石库门建筑及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5 2.1 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5 2.2 石库门建筑的现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 6 3 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7 3.1 借鉴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的成功经验.................................................................................. 7 3.2 多种模式,科学规划,推动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8 3.2.1 原住民迁移、权属变更、功能调整、建筑保持的商业开发的新天地模式... 8 3.2.2 原住民迁移、功能调整、权属和建筑保持的创意产业园区的田子坊模式... 9 3.2.3 原住民留住、权属、功能和建筑保持的原生态保护的步高里模式............. 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1 致谢.......................................................................................................................................................11 意见和建议...........................................................................................................................................12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5110519112章敏立 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初步探究 章敦立F11051055110519112 电话:13764008337 E-mail:happyvickyangel@sina.com 摘要 石库门是上海自近代以来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一样成 为城市的典型民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石库门建筑的独特文化魅 力。然而时光流逝,光阴荏苒,随着上海经济的大发展,在城区的大规模改造中, 如何使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得以可持续发展,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 关注。本文通过对上海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对其现状的分析,对这 一话题作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文化:石库门建筑与文化的现状:保护与传承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RE OF SHIKUMEN CONSTUCTIONS AND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BSTRACT As the Siheyuan in Beijing,Shikumen is most local representative constructions and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 since modern times.Traditional and foreign culture is combined together and forms unique cultural charm of Sikumen constructions.While as time goes by,as the days went pas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economy,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laid on the question that 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Shikumen culture to make it develop sustainably in the 第1页,共12页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 5110519112 章敏立 第 1页,共 12 页。 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初步探究 章敏立 F1105105 5110519112 电话:13764008337 E-mail:happyvickyangel@sina.com 摘要 石库门是上海自近代以来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一样成 为城市的典型民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石库门建筑的独特文化魅 力。然而时光流逝,光阴荏苒,随着上海经济的大发展,在城区的大规模改造中, 如何使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得以可持续发展,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 关注。本文通过对上海石库门建筑和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对其现状的分析,对这 一话题作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文化;石库门建筑与文化的现状;保护与传承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RE OF SHIKUMEN CONSTUCTIONS AND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BSTRACT As the Siheyuan in Beijing, Shikumen is most local representative constructions and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 since modern times. Traditional and foreign culture is combined together and forms unique cultural charm of Sikumen constructions. While as time goes by, as the days went pas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econom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laid on the question that 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Shikumen culture to make it develop sustainably in the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5110519112章敏立 large-scale renovation of the city.This article tries to study this issue preliminarily by analyzing cogni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kumen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s Key Words:Shikumen constructions,Shikumen culture,current situation of Shikumen consrucions and cultur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曾有人说,上世纪上海有四大标志:外滩万国建筑群、商店鳞次栉比的南京 路、古色古香的豫园,还有就是曾经居住了60%上海人的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 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由此而形 成的石库门里弄是上海一种集中成片、多样化、典型的历史建筑,从19世纪末到 20世纪30年代中,它成为上海城市住宅中建造数量最大的住宅类型,是上海近代 城市极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 重要价值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 的脚步声中,在大片老城区改造的隆隆推土机声中,石库门建筑开始慢慢消失。 单就居住的角度来讲,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了百多年的历史, 其许多结构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它的消失在所难免,但是石库门作为上 海海派文化的特征,上海城市建筑的独特标志,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开始,其悠 久的历史文化乃是未来上海这座城市建成“两大中心”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在城市的改造和发展中理当对其建筑经典和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使之 在现实中延续新的生命,闪耀新的光彩,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精神和文化的永恒象 征。 1上海石库门建筑及其文化 1.1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形成和变迁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之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定,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帝国主义列强为保护自己本国的利益,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即租界, 后由于太平天国和小刀会的起义,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涌入上海租界避难, 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租界当局动员房地产商尽快兴建住宅,出现了成本低, 第2页,共12页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 5110519112 章敏立 第 2页,共 12 页。 large-scale renovation of the city. This article tries to study this issue preliminarily by analyzing cogni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kumen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s. Key Words: Shikumen constructions, Shikumen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kumen consrucions and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曾有人说,上世纪上海有四大标志:外滩万国建筑群、商店鳞次栉比的南京 路、古色古香的豫园,还有就是曾经居住了 60%上海人的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 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由此而形 成的石库门里弄是上海一种集中成片、多样化、典型的历史建筑,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它成为上海城市住宅中建造数量最大的住宅类型,是上海近代 城市极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 重要价值[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 的脚步声中,在大片老城区改造的隆隆推土机声中,石库门建筑开始慢慢消失。 单就居住的角度来讲,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了百多年的历史, 其许多结构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它的消失在所难免,但是石库门作为上 海海派文化的特征,上海城市建筑的独特标志,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开始,其悠 久的历史文化乃是未来上海这座城市建成“两大中心”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在城市的改造和发展中理当对其建筑经典和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使之 在现实中延续新的生命,闪耀新的光彩,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精神和文化的永恒象 征。 1 上海石库门建筑及其文化 1.1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形成和变迁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之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定,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帝国主义列强为保护自己本国的利益,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即租界, 后由于太平天国和小刀会的起义,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涌入上海租界避难, 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租界当局动员房地产商尽快兴建住宅,出现了成本低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5110519112章敏立 建造快的联排式布局,木板结构的住房,取名为“某某里”,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雏 形形成。1870年后,这种简易的木板房被取缔,当时的设计师把江南传统民居与 欧洲联排式布局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最初形式。 石库门的建筑结构脱胎于中国江南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 灶披间(即厨房)、晒(阳)台。考虑到江南地区在冬天和梅雨季节的阴湿气候, 以及租界地价的昂贵,民居向空间发展较为经济,石库门一般分为上、下两层, 并且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联排样式,它与传统的分散、院落式住宅不同,给人 以一种紧凑新颖而不古旧的感觉。同时为了迎合居民的安全心理,中外开发商们 在住宅的门上大做文章,乌漆的大门上配以两个铜质大吊环以显示威严不可侵犯, 还可用于敲门,门框采用厚实的花岗岩石料,坚固耐用,石库门由此得名,由于 门楣开始都做成传统的砖雕青瓦压顶门头样式,后受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在门 楣和山墙上出现了巴洛克式等西洋的古典装饰,深受都市市民的青睐,堪称中西 合璧的典范。之后石库门住宅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从老式石库门里弄发展到新式、广式、公寓式等等。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 展,大量职业人群的涌入,使得石库门里弄也成为了普通市民的栖身之所,出现 了多户共住的邻里,甚至出现了72家房客这样的拥挤。 图1.上海石库门大门 第3页,共12页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105105 5110519112 章敏立 第 3页,共 12 页。 建造快的联排式布局,木板结构的住房,取名为“某某里”,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雏 形形成。1870 年后,这种简易的木板房被取缔,当时的设计师把江南传统民居与 欧洲联排式布局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最初形式[2]。 石库门的建筑结构脱胎于中国江南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 灶披间(即厨房)、晒(阳)台。考虑到江南地区在冬天和梅雨季节的阴湿气候, 以及租界地价的昂贵,民居向空间发展较为经济,石库门一般分为上、下两层, 并且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联排样式,它与传统的分散、院落式住宅不同,给人 以一种紧凑新颖而不古旧的感觉。同时为了迎合居民的安全心理,中外开发商们 在住宅的门上大做文章,乌漆的大门上配以两个铜质大吊环以显示威严不可侵犯, 还可用于敲门,门框采用厚实的花岗岩石料,坚固耐用,石库门由此得名,由于 门楣开始都做成传统的砖雕青瓦压顶门头样式,后受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在门 楣和山墙上出现了巴洛克式等西洋的古典装饰,深受都市市民的青睐,堪称中西 合璧的典范。之后石库门住宅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从老式石库门里弄发展到新式、广式、公寓式等等。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 展,大量职业人群的涌入,使得石库门里弄也成为了普通市民的栖身之所,出现 了多户共住的邻里,甚至出现了 72 家房客这样的拥挤。 图 1.上海石库门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