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章地壳(18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壳的组成物质 (2)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3)地壳运动学说 (4)地壳演化与发展简史 2.重、难点提示 (1)三大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气候(24学时) 1.教学内容 (1)大气的一般特性 (2)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4)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5)气候类型 (6)气候变化 (7)气候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气候形成辐射和热力因素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3)地球各纬度带的气候特征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模拟与观察(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18
18 (2)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章 地壳(1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壳的组成物质 (2)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3)地壳运动学说 (4)地壳演化与发展简史 2.重、难点提示 (1)三大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气候(2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大气的一般特性 (2)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4)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5)气候类型 (6)气候变化 (7)气候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气候形成辐射和热力因素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3)地球各纬度带的气候特征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模拟与观察(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认 识。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的理解。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二):矿物的观察和鉴别(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矿物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矿物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矿物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三):岩石的观察和鉴别(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岩石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岩石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岩石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四):地壳运动模拟与演示(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壳运动学说一一地质力学学 说的理解,了解我国地质、地层形成的原因。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五):气温与湿度的观测与记录(4学时) 19
19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认 识。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的理解。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二) :矿物的观察和鉴别(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矿物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矿物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矿物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三) :岩石的观察和鉴别(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岩石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岩石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岩石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四):地壳运动模拟与演示(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壳运动学说——地质力学学 说的理解,了解我国地质、地层形成的原因。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五):气温与湿度的观测与记录(4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对气温和湿度变化进行记录,掌握气温和 湿度变化特点和分析方法。 (4)主要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实验项目(六):云的观测与记录(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持续观测晴天云的状况,识别其类型,分 析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七):全球变暖的过程与影响(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认识全球变暖发生的原因、现状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0 行星地球 8 2 三 地壳 12 6 四 气候 26 8 总计 64 48 16 20
20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对气温和湿度变化进行记录,掌握气温和 湿度变化特点和分析方法。 (4)主要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实验项目(六): 云的观测与记录(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持续观测晴天云的状况,识别其类型,分 析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七): 全球变暖的过程与影响(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认识全球变暖发生的原因、现状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0 二 行星地球 8 2 三 地壳 12 6 四 气候 26 8 总计 64 48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自然地理学》(第3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2.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4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 [4]《气象与气候学》(第3版),周淑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地质学基础》(第4版),宋春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1
21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 材: 《自然地理学》(第 3 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年。 2.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 4 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 2 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 年; [4]《气象与气候学》(第 3 版),周淑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5]《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6]《地质学基础》(第 4 版),宋春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22
22 《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3.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