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景观。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4学时) 1.教学内容 (1)宗教的产生与世界的主要宗教: (2)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3)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4)宗教景观。 2.重、难点提示 (1)主要民族性宗教和世界性宗教的产生、发展、教派及扩散: (2)宗教的社会影响。 第十章旅游地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1)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2)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3)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4)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2.重、难点提示 (1)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 (2)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4学时) 1.教学内容 (1)政治与政治地理: (2)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3)国家权力: (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重、难点提示 (1)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3
13 (2)语言景观。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宗教的产生与世界的主要宗教; (2)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3)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4)宗教景观。 2.重、难点提示 (1)主要民族性宗教和世界性宗教的产生、发展、教派及扩散; (2)宗教的社会影响。 第十章 旅游地理(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2)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3)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4)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2.重、难点提示 (1)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 (2)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政治与政治地理; (2)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3)国家权力; (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重、难点提示 (1)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2)国界类型及划分方法: (3)西方地缘政治说的主要理论: (4)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1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3)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2.重、难点提示 (1)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涵义: (2)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3)区域选择模型。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1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3)全球化与本土化。 2.重、难点提示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 基本理论 2 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 四 人口、人种和种族 4 五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六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 七 聚落与城市化 4 八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4 14
14 (2)国界类型及划分方法; (3)西方地缘政治说的主要理论; (4)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1 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3)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2.重、难点提示 (1)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涵义; (2)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3)区域选择模型。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1 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3)全球化与本土化。 2.重、难点提示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 基本理论 2 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 四 人口、人种和种族 4 五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 六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 七 聚落与城市化 4 八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4
九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4 十 旅游地理 2 十一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4 十二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 十三 人文地理学面临的问题 1 总计 32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 2.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第2版),赵荣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人文地理学导论》,张小林等编,测绘出版社,1995年: [4]《人口地理学概论》,张善余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城市地理学》,周一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6]《世界政治地理》王国梁编,海洋出版社,1993年; [7]《人文地理学方法》,斯图尔特·艾肯特、吉尔·瓦伦丁主编,商务印书馆, 2016年。 15
15 九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4 十 旅游地理 2 十一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4 十二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 十三 人文地理学面临的问题 1 总计 32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 2.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第 2 版),赵荣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人文地理学导论》,张小林等编,测绘出版社,1995 年; [4]《人口地理学概论》,张善余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城市地理学》,周一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6]《世界政治地理》王国梁编,海洋出版社,1993 年; [7]《人文地理学方法》,斯图尔特·艾肯特、吉尔·瓦伦丁 主编,商务印书馆, 2016 年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16
16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3.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气候,因为气候是自然地理六大 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他的变化往往对其他要素产生显著的影响,同 时气候也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时) 1.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重、难点提示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各自特点 第二章行星地球(10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运动 (3)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效应 17
17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气候,因为气候是自然地理六大 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他的变化往往对其他要素产生显著的影响,同 时气候也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 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重、难点提示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各自特点 第二章 行星地球(10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运动 (3)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