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 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 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理解这 政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师准备相 关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掌握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 林体制的的内容、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 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苏联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 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联系我 们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史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难点: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多种材料设置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再现历史,让学生 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2)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 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判断。 (4)情感教学法:情感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以邹城市实验中学校园春色导入。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咱们学校的满园春色
1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 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 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理解这一 政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师准备相 关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掌握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 林体制的的内容、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 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苏联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 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联系我 们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史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难点: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多种材料设置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再现历史,让学生 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2)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 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判断。 (4)情感教学法:情感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以邹城市实验中学校园春色导入。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咱们学校的满园春色
你对春天有何感想?.一年之计在于舂,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梦想,也充满了幸 福的期待。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向往春天、追逐春天并期待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还在吗)来了解这 段历史 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要“和 平与面包”的口号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更为温暖更为明媚的春天来临。 第一篇章:向往春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难忘1918+“背口袋的人”+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我们通过三个历史细节来走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真实 的历史! 细节1:难忘1918 (师过渡)1918年怎么了?1918年对于苏俄人民意味着什么? 展示:1918年苏俄面临的形势图 十月革命胜利,苏俄单独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不满 战结束后,协约国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 了武装干涉—这就是1918年的苏俄形势图。(自动播放)干涉军兵分三路进攻 苏维埃政权,试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片红色部分就是苏维 埃实际控制地区,仅占当时俄囯国土的四分之一。南部产粮区(激光笔点击南部 地区)也被反动势力白军控制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形势?
2 你对春天有何感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梦想,也充满了幸 福的期待。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向往春天、追逐春天并期待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还在吗)来了解这 段历史…… 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要“和 平与面包”的口号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更为温暖更为明媚的春天来临。 第一篇章:向往春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难忘 1918+“背口袋的人”+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我们通过三个历史细节来走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真实 的历史! 细节 1:难忘 1918 (师过渡)1918 年怎么了?1918 年对于苏俄人民意味着什么? 展示:1918 年苏俄面临的形势图 十月革命胜利, 苏俄单独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不满。一 战结束后,协约国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 了武装干涉——这就是 1918 年的苏俄形势图。(自动播放)干涉军兵分三路进攻 苏维埃政权,试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片红色部分就是苏维 埃实际控制地区,仅占当时俄国国土的四分之一。南部产粮区(激光笔点击南部 地区)也被反动势力白军控制。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形势?
同学回答 (师)肯定学生回答,出示:政权危机、粮食危机 于是苏维埃政权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采取了与之相 适应的战时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措施的内容如何,是否有人民所期 盼的春天?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教材 、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措施 细节2、背口袋的人 1919年2月开始每(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 卖被查禁,市场被取。城市居尻不得不俏俏去农柯用口袋粮回来于是肖口 我”活动行起来。 背口我的人"成为当的最受欢迎的(。在整个国内战争朗问,供应城市的 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运进城里的 闻俄罗斯通史》 材料略,师设问:①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导出取消自由留易、实物配给制; ②反映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企业全部国有化) 师问:这四项措施中,哪些措施体现“切为了前线”的迫切性?(生)余粮征 集,能够最大限度地倛给前线。师引导:也正是当时战争的特殊环境,实行普遍 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业贸易,显然不是战争急切且必要实行的,那么,它 还包含了布尔什维克政党的何种期盼? 教师补充资料: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师引导学生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描述的
3 同学回答…. (师)肯定学生回答,出示:政权危机、粮食危机 于是苏维埃政权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采取了与之相 适应的战时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措施的内容如何,是否有人民所期 盼的春天? 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教材 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措施 细节 2、背口袋的人 1919 年 2 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 6 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 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 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 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运进城里的。 ——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略,师设问:①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导出取消自由留易、实物配给制); ②反映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企业全部国有化) 师问:这四项措施中,哪些措施体现“一切为了前线”的迫切性?(生)余粮征 集,能够最大限度地供给前线。师引导:也正是当时战争的特殊环境,实行普遍 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业贸易,显然不是战争急切且必要实行的,那么,它 还包含了布尔什维克政党的何种期盼? 教师补充资料: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师引导学生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描述的
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体现了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试图通过此项经济政 策实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 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师过渡:1920年主要战役基本结束。出示两幅图红军凯旋,列宁称赞其为“一 个英勇的奇迹!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反动 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战争,但赢得了人民了吗?苏俄人民是否迎了向往 的春天?出示图表,表略,通过图表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奇怪的现象? 学生自发回答问题 师总结:于是1921年,农民的暴动几乎遍及全国;甚至这种不满还影响了军队 细节3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海军总部,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苏俄又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于是列宁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了如下反思 为什么在艰苦卓战争年代,人屁冒着杀义、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 们走,而在解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 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度 的现成方法。我们比须根据实验做出判饧。 请同学们走进列宁,走进列宁的内心,揣摩列宁的心理,读出下面的几段话
4 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体现了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试图通过此项经济政 策实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 “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师过渡:1920 年主要战役基本结束。出示两幅图红军凯旋,列宁称赞其为“一 个英勇的奇迹!”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反动 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战争,但赢得了人民了吗?苏俄人民是否迎了向往 的春天? 出示图表,表略,通过图表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奇怪的现象? 学生自发回答问题。 师总结:于是 1921 年,农民的暴动几乎遍及全国;甚至这种不满还影响了军队。 细节 3 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1921 年 2 月 28 日,波罗的海海军总部,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苏俄又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于是列宁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了如下反思: 为什么在艰苦卓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 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 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 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请同学们走进列宁,走进列宁的内心,揣摩列宁的心理,读出下面的几段话
应该读出:困惑、遗憾、坚定 过渡∶于是列宁又开始了另一场伟大的实验,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勇敢的调整 苏俄人民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 第二篇章:春天来了 新经济经济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勇敢的调整+远方的客人+苏俄联)的春天 三个细节了解新经济政策同学们先浏览一下教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细节1、勇敢的调整 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 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7-1922年尖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粮 食税政策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们看到,扩大新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 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农生产积极性于是大大提高,工衣关系重新 稳定 一吴于廛《世界现代史 读完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点击,引导同学们说出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 细节2、远方的客人 亚豪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位具传奇色彩的(物。1921 年,哈默进了克牢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过的形式交由哈 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国公司与苏餓联)生意,对于巩固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芯 丹尼尔《哈默传》 教师提问学生:从刚才”远方的客人″故事中你发现了苏俄哪个新的经济政策? 接着提问学生当时政府对待中小企业有什么变化?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新经济政
5 应该读出:困惑、遗憾、坚定。 过渡:于是列宁又开始了另一场伟大的实验,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勇敢的调整--- 苏俄人民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 第二篇章:春天来了 ——新经济经济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勇敢的调整+远方的客人+苏俄(联)的春天 三个细节了解新经济政策.同学们先浏览一下教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细节 1、勇敢的调整: 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 年-1922 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 2.4 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 年余粮收集额 4.23 亿普特低了很多.粮 食税政策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 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大大提高,工农关系重新 稳定。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读完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点击,引导同学们说出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 细节 2、远方的客人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21 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 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 30 多家美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对于巩固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 ——丹尼尔《哈默传》 教师提问学生:从刚才”远方的客人”故事中,你发现了苏俄哪个新的经济政策? 接着提问学生,当时政府对待中小企业有什么变化?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新经济政